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哲学革块哥岁老命的发生过程,挖掘并阐发了马克思对意识的存在性质的分析。在近代形而上学来自视域中,以“知识”规定“意识”的存在性质使“意识”根本无法通达现实生活世界,且衍生了诸种“意识内在性”之幻相。360百科马克思在批判一切知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消解了意识的独立性外观,洞悉了意识的感性本质,并通过对感性意识的阐发终止了—切形而上学之“意识内在性”幻相,并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基。
- 中文名 揭穿“意识内在性”之幻相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红岭
- 出版时间 2013
- ISBN 978-7-309-09742-9
出版信息
拼音题名:jie chuan “ yi 维倍地最过河轮服试底管shi nei zai xing ” zhi huan xiang

其它题名:马克思对意识的存在性质的探讨
ISBN:978-7-309-09来自742-9
责任者:张红岭著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上海
出版时间:2013
附注:教育部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710003) 复旦大学“985工程”人文学科整体推进项目“思想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RWXKZD005)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成果
360百科章节目录
目录
“思想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序
导言:扬盾也应注顺盐请 研究课题及相关文献
第一章 何谓形而上学的“意识内在性”之幻相?
第一节 近代形而上学中的“意识内在性”问题
第二节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对“意识内在性”的批判
第二章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之“意识内在性”特征的批判
第一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之“意识内在性”特征的揭示
第二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所有思辨幻想的批判
第三章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费尔巴哈的几个“划时代的论点”
第二节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之促设来外比拘于“意识内在性持果施养饭州”哲学传统的揭示与批判
第四章 马克思克服“意识内在性”的哲学新原则
第一节 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原则
第二节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原则
第三节 马克思的“实践”原则
第五章 意识的感性本质
第一节 “意识”在知性形而上学中的存在性质
第二节 “感性意识”概念的提出
第三节 “感性意识”的本眼混质内涵
第四节 从语言的感性本质阐明“感性意识”概念
第五节 “感性意识”的异化
第六章 马克思“意识内在性”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防题一节 克服“思辨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解释原则
第三节 马克思“历史科学”的目标和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