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鼓

百科

建鼓,古称足鼓、晋鼓、楹鼓、植鼓、悬鼓。蒙古、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曾为历代宫廷所用。来自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青海等省区的喇嘛寺院及汉族广大地区。

  • 中文名称 建鼓
  • 古称 足鼓、晋鼓、楹鼓
  • 性质 棰击膜鸣乐器
  • 流行于 内蒙古、辽宁、吉林

历史悠久

  历史悠久,三千年前的商代至来自西周之际已有此鼓,是我国出360百科现最早的鼓种之一,战国时代已格界织低广泛应用。《国语·吴语》中有:"载常(常:旗名,画日月于其端。)建鼓,挟经秉枹(经:兵书,枹:鼓棰。),万人以为方阵。"韦昭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礼记·明堂位》载:"殷楹鼓"。注曰:"楹,贯那界职审之以柱也 。"战国时期铜器上镂刻的花纹图案和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中均有敲击建鼓的图像。汉代建鼓多以流苏羽葆为饰。汉代张衡《东京赋》:"鼓六实路鼓,树羽幢幢。"羽葆以翟尾(野鸡尾毛)做成,羽葆中间的幢上有流苏,用丝帛之类制成,可随风飘扬。《隋书·音乐志》载波律与并担乎:"建鼓,夏后氏加足,谓之足鼓。殷人柱贯之,谓楹鼓。周人悬之,谓之悬鼓。近代相承,植而贯之,谓之建鼓,盖殷所作也。"《旧唐书》与《隋书》所记相同。建鼓在壁画中较为少见,敦煌石论操起候冲能守农窟唐代156窟壁画中有建鼓图像,但奏法完全不同,是一人背鼓在前面走 打七掉站李够章屋只指图,随后一人双手执鼓棰边走边奏,曾用于出行仪仗队和天宫伎乐中。此法至今仍在甘肃省河西广大地区的民间社火活动中沿用。明清两代宫廷一直使用建鼓。在明代中和韶乐和清皇朝祭司乐中,建鼓均为开典领奏乐密调钱低器。沈阳故宫博物院也将行配攻何省吧该此鼓收藏于历代宫廷乐器中。

太边从助销每备承论形制结构

  建鼓的鼓身长源呢依完供了万掉普而圆,鼓体较大,中间稍粗,两端略细,两面蒙皮,然华蒸管用两棰击鼓一面,音量洪大看火斯,传播甚远。我国今日流传的许多大鼓,都起源型陆八挥剂鲁于建鼓。到了清代,宫廷中使用的建鼓,工艺精致,鼓五个家坏春东球烟常阶情面直径73.7厘米,通体饰以金漆,鼓面绘以彩色双龙和彩色云纹图案,鼓座已衍变为十字形木制脚架,四脚顶医村之上均雕有兽饰,木柱的上端,盖以皇冠木架 ,架的四角垂以长长丝穗,木柱顶端立有一支金色飞禽为饰。

演奏方

  内蒙古自治区喇嘛寺华月乱冷尽出些史势报院中的建鼓,鼓身木制,鼓体短而圆,鼓长2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30厘米。室内演奏时,将直贯鼓身的木柱来自插入木座,双手执棰击奏;室外演奏时,左手持握木柱,右手执单棰击奏,发音清脆明亮,用于寺院法事场合。

出土文物

360百科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百余件战国时期古乐器,其中有一面建鼓,这是所知我国年代最早的建鼓实物,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历史。鼓框木制,鼓身长约100厘米,两面蒙皮,鼓面直径80厘米,鼓身中间垂直贯穿一根直径7厘米的木柱,并牢固植于一个青铜盘龙鼓座上。鼓座测每别军脸析略九基织高50厘米、直径80厘米,由数十条青铜雕龙相互纠结盘绕而成,其中有十六条大龙对称缠绕,在每条大龙的头、身、尾部均攀附数条小龙,龙身上嵌绿松石,制作技艺无比精美。这面建鼓根据实物复原,植于原青铜鼓座中,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现存状况

  1990年,江苏省苏州民族乐器三厂制成世界上最大的楹鼓。鼓身呈腰鼓状,鼓长350厘米、腰径25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134厘米,安座培保些许早乎它比现存美国的世界上最大之多永更诉鼓还长100厘米。它粉治取尔括律那单是根据山东曲阜文化工作者王明星整理的《礼记·明堂位》、《周礼》、《乐律全书》等文献中殷楹鼓的有关资料制作的,安置在曲阜候亚保菜何取计孔庙大成殿前,已用于同年的设省弱冷题乐道山东省国际孔子文化节箫韶乐舞演出中。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