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秋容老尽芙蓉院

百科

来自木兰花·秋容老尽芙蓉院》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360百科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即席赠人之作,词的上片重在描绘时序和宴会场景,下片由景及人,着笔描写为他弹琴哦词的义妓,形象地表现了义妓的风韵神态。这首词中作者含而不露地将贬谪的痛苦和同是天涯的感慨情融入到了情景描厚七在写和渲染之中,萦绕词中却不说透,住皮场刚立巴使人有所悟又有所迷。

  • 中文名 木兰花·秋容老尽芙蓉院
  • 作者 秦观
  • 作品出处 《淮海词》
  • 文学体裁 词
  •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原文

  木兰花⑴

  秋容老尽芙蓉院⑵。草上霜花匀似剪⑶。西楼促坐酒杯深⑷,风压来自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⑸。红袖时笼金鸭暖⑹。岁华一任委西风⑺,独有春红留醉脸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木兰花:词牌名,又名《木兰花令》《玉楼春》,双调五十六字,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⑵秋容:秋光,秋色。芙蓉:此指木芙蓉,秋季360百科开花,湖南一带多栽培。

  ⑶匀:均匀。

  ⑷西楼:女子居所,这里指作者与义妓宴会饮酒的地方。促坐:迫近而坐。酒杯深:指饮酒很多。

  ⑸玉纤:女子手指的美称,拟其细腻白皙。角细室政体城慵(yōng):懒。银筝雁:古筝上的弦柱,斜列如雁阵,并以银为饰,故称层搞短这飞限

  ⑹红袖:代指女子的手。金鸭:指金鸭形的取暖手炉,因体积束报困坚知皇再较小,可笼在袖中。

  ⑺岁华:岁月,年华。西风:秋风。

  ⑻春红:此指因酒醉而绯红的双颊。春,唐宋时常指酒。红,酒后脸上的红晕。

白话译

  严秋时节,院里的芙蓉树已开始凋零了,院落里的花草上察写另也匀匀地洒上了一层白霜。华美的湖赵除洲楼阁上,我们靠近而坐。主人频频斟酒,不让杯子留空。外面秋风呼呼,吹得绣帘吱吱作响,可满屋子仍然散发着香味。

  她用纤长的手指,慢慢弹着饰有白银的古筝,弹累了,手冷了,就在手炉上稍稍取暖休息。尽管已到了秋风呼啸的季节,万物都已凋零了,可她的脸上似乎还留着春天的颜色,红艳艳的,其实那是酒后的红晕!

创作背景

  宋洪迈《夷坚志》巳集记有这么一件故事:“长沙义妓者,不知其姓氏,善讴,尤喜秦少游乐府,得一篇,辄手笔口哦不置。久电该或井盟史认析项球之,少游坐钩党南迁,道经长沙,访潭土风俗、妓籍中可与言者。或举妓,遂往访······媪出设位,坐少游于堂鲁奏管你突路吸答未。妓冠帔立堂下,北面拜。少游起且避,媪掖之坐以来自受拜。已,乃张筵饮,虚左席,示不敢抗。母子左右侍。觞酒一行,率歌少游词一阕以侑之。饮卒甚欢,比夜乃罢。”此词所写时间、景物、情境,都与此事颇为相符。宋裂计龙或心管呢料显哲宗绍圣三年(1096),秦观受党祸南迁,贬谪长沙,长沙义妓热情地为他设酒洗尘,并弹筝360百科佐饮。秦观政治上屡遭挫折,加之徙途坎坷,遇上这么一位古道热肠、早已倾慕自己的义妓,自然会有相见恨晚、沉陆酒逢知己之感。于是胜念环苦程实除,他饱含深情,创作了这首词,记下这次不寻常的相触减会。​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词的上片继吗众用接贵图汉适,重在描绘时序和场景。时当秋深,芙蓉院里,秋容已赵慢呢因衣全组老,一派衰败之象。庭中小草也已枯黄老死,上面凝聚着颗颗霜花。“匀似剪”,谓草上朵朵霜花,十分均匀,好似剪裁而成。此句盖化用李贺兴期带香朝民《北中寒》诗:“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蒙天。”接下来两句,交待场医棉必态众笔手吧明位景。仕途蹭蹬、宦海沉供众维浮的词人,在被贬部重到这蛮荒之地时,竟受到热爱其帝掌古叶立太词的义妓母女的尊重,引他上西楼,还盛情相待,迫近而座,清歌侑酒,使词人内心获得了片刻的安慰,所以,在当时楼上众多的物象中,惟有角斤那“风压绣帘香不卷”最令敏感的游但死词人动心,最为他所注意——这清歌妙吟的西楼,成了他既余某培输题算光鲁良疲惫身心的避风港。

  下片由景及人,着笔描写为他弹琴哦词的义妓。由于敬慕词人,对其所作“得一篇,辄手笔口哦不置”,美参左曾已体况限象所以这位义妓在与心中的偶像相聚一处时,当然会尽其所能为词人吟唱,所以,词中重点描绘了义妓弹唱时的动触吗经志电属款作神态。 “玉纤”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恰到好处地传达出当时义妓表演时态度的认真。“玉纤”跟“红袖”相对,“银筝”与“金鸭”相衬,极富色彩感,一副装束,显得华贵而高雅。“慵整”和“时笼”的动作和神态,又刻画出这位义妓的娇美可爱。末尾两句,画龙点睛,描绘她脸部的神采。酒逢知己干杯少,在词人自己“酒杯深”的同时,义妓也在“慵整”和“时笼”中不知不觉饮酒过多,以至于双颊绯红。这里,“岁华一任委西风”一句,含意相当深刻,不可轻易放过。西风一起,表明秋季已到,万物都将衰老枯萎。词人说醉红双颊的义妓将岁华委于西风,暗示此妓花容已老。将这种感触跟她因为酒醉而泛起的春红相映衬,寓有美人迟暮之感。而且,透过作者的词笔,似乎还传达出他隐约的身世之悲。只是,这种情绪被处理成一个义妓的神态,以一种艳思弱化掉了那一声长叹。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之中,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手法。

  整首词直叙词人眼中所见,感情平稳深敛,心绪的起伏被潜置于词所描绘的景象人物背后。但是,从词人所撷取的物象,所营造的气氛中,读者可以隐约感受到被贬的词人内心的愁绪。面对眼前的红颜知己,听她吟唱着自己所填的妙词,作者没有表现出一丝兴奋和激动,而是平静的心情观察着这一切。并不是他心中没有痛苦,也不是他暂时忘却了痛苦,而是他在用眼前的平静在掩饰着内心的痛苦。词的末尾两句,隐约透露出词人内心的波澜:那一任岁华委西风的放旷,那醉脸上的春红,是那位红颜知己,也是作者本身。芙蓉院妓能与她仰慕的词人相见,歌彼之词,献己之技,对她而言,当然是一件幸事。被盛情相邀,殷勤相侑的词人,在“洒杯深”之后,当然也会春红满脸。那歌,那酒,此时成了沟通彼此情感的桥梁,而秋容老尽的芙蓉院妓的处境,自然引起词人对自己的身世、地位的联想。所以说,词的末尾两句,看似写对方兴之所至时的忘情,实际上已经暗含着词人自己悲苦的内心感受。

  唐朝诗人白居易被贬浔阳巧偶琵琶女时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的感慨在秦观的这首词中也同样存在着,只不过秦观将这种感情融入到了情景描写和渲染之中,将白居易那直白显豁的情感抒发,化成了一种含而不露的情绪,萦绕词中却又不说透,使人有所悟又有所迷。

名家点评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有诗云:“醉脸虽红不是春”,两存之。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张迂公“短发愁催白,衰颜酒借红”,本此。

  明·徐渭《手批淮海词本》:出调高爽,不尚纤丽。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顽艳中有及时行乐之感。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北宋文学家。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又善书法,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