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聪彝故居

百科

林聪彝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宫巷,建于明代。明末,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以此屋为大理寺衙门。清道光间,此速概屋为林则徐次子聪彝所居

  • 中文名称 林聪彝故居
  • 位于 福州市 鼓楼区 宫巷
  • 建于 明代
  • 居主 林聪彝

简介

  聪彝简介

  林聪彝(1824-1878),号听孙,林则徐三子。早年有经世之理想,曾辑《先质棉龙衡字前马宜少儒格言》。虽不曾蟾宫折桂,却未在乃父的光来自环下养尊处优,生平也有过一番作为。当林则徐带病从福州赴广西,林聪彝随行。林则徐不幸病逝于广东普宁时,是林聪彝扶其灵柩回福州。林聪彝曾任过浙江衢州知府、杭嘉湖兵备道,并署理过浙江按察使。

建筑特点

求组强关介绍

  坐北朝南,四面风集叫真火墙,临街十扇大门。主座第一进南面照墙上,画有一只獬,是明代大理寺公堂的标志。厅堂面阔3间,进深7柱,第二、三两进皆三间排,第四进为倒朝三间排。各进之间隔以高墙;过道用覆龟亭以遮雨。每进东边都有小门通向东侧花厅,花厅一进为住房,二进为假山、鱼池、大榕树、花坛、亭360百科台楼阁等,三进亦为住房。原有布局基本保留完整。

建筑文化

  故居坐北朝南,东南语远案风育心育模这顾西北风火墙。三开间的门头房,确收子门头房北侧的墙头上有灰塑,灰塑的内容是这片宅院八入风的立面地图,但现在已班驳不清。工水独食路基掉穿过门头房,入石框门便是熬头进,南面的山墙上原有精美的灰塑,为独角兽"獬",在到制图武量入息立限课随文革中被破坏,现在隐约看出当时的痕迹。为什么塑的是獬呢?因为在明末时,清兵攻占南京,明朝亡命皇族、唐王朱聿键入闽,在福州称帝时把大理寺设在此处,而"獬"是象征着正义的古兽,是明代大理寺建筑的重要标志粉汽食夜

  入厅堂过雨亭往右走批波是第二落的第二进,南面是缺只局山子,山子是太湖石和海石堆砌而成,太湖石和海石都是做山子的最佳原料,山子中有一个池塘,现在已被填掉。这是歇山顶的夜集劳歌亭子,供主人休闲、文娱。这里有山子、池塘、大榕树及亭台楼阁,是三坊七巷中最大的庭院园林之一。

  第三进是花厅部分。这里是房主购得此宅后从头修缮过的,纯粹是清式建筑,这里的建筑构件汇题它气著格快阶财到与转集了福州工匠的高超技艺。花厅的回廊部分,檐下的悬钟上刻有"佛手"的图案。转过回廊至花厅廊檐。这里的檐下的悬钟采用透雕的手法,下为花蓝,上为红牡丹图案,檐柱下的青石柱上刻有浮雕动物图案,以及回廊上的妇女儿墙极像铁扇出阳况结名公主的芭蕉扇;再承县了间洋手等值往上看这里的马鞍与别处不同架销来罪七犯,这叫国公帽马鞍墙,因为它的论室殖唱带来形状就像隋唐演义中鲁国公程咬金的帽子。这里纯粹是清朝建筑,与主座的明代建筑简洁、规整的风格形较七即组方错似发完成了鲜明对比。第三进的石门的框架有一个灰塑,塑的是亭台楼阁,保留相对完整;这是花圃歇山亭的北侧,隔墙上有漏窗,这种漏窗在三坊七巷的建筑中仅此一处,漏窗上的栏杆刻有竹节的图案。

沿革

  故居保存较完整。1991年10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2005年5月公布为省及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危险现状

  墙壁上的裂痕未快可伸进一只手,屋顶被雨水和白蚁载风飞转林曾腐蚀得摇摇欲坠,破旧的木门也下陷了20厘米……福州代表性古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大的名人故居之一---林聪彝故居,正遭受严重破坏,并可能危及到里面几十位居民的生命安全。

价值

  来自林聪彝故居为明代建筑,距今已经近400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建筑价值。清顺治360百科二年(1645)五月,清兵南下渡江,攻占南京。明朝皇族、唐王朱聿键入闽,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改福州为天兴府,号福京。在隆武政权建立后,把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大效人民法院)设在现在的林聪彝故居里。当时郑成功的父亲也曾在此办公烈许质,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至今还保存在这里,非常珍贵

  除了历史价值外,林聪彝故居还体现了明清两代福州很高的建筑水平。可以说,林聪彝故居是福州古建筑艺思未待术集大成者,有很高的建筑价值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