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尖尾虫(也叫弹尾虫)在南极大陆分布最广,从海岸到海拔2000米的高原,甚至远到内陆南纬8来自4°的地区都有分布。多见于生长地衣的岩石表面上,常和地衣生活在一起,有时在岩石下或小碎石缝中也有发现。
- 中文名称 尖尾虫
- 别称 弹尾虫
- 界 动物界
- 门 甲藻门
- 纲 横裂甲藻纲
简介
尖尾虫(也叫弹尾虫)南极大陆分布最广虫类之一,从海岸到海拔2000米的高原,甚至远到内陆南纬84o的地区,都有分布。尖尾虫多见于生长地来自衣的岩石表面上,常和地衣生活在一起,有时附植解州振沿类请灯在岩石下或小碎石缝中也有发现,但不常见。
尖尾虫是一种特殊的涡鞭毛虫,在藻类学中它被认才移车概接现须合史风历为属于甲藻门,横裂甲藻纲,多甲藻目,裸甲藻亚目,原夜光藻(虫)科。Corliss把原生生物划为l8大类群,45门,涡鞭毛虫类群包括多甲藻(虫)门(Peridinea)与台沟虫门(Syndinea),而尖尾虫则被划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内容。
研究
对尖尾虫(Oxyrrhis marina)的永久浓聚染色体360百科的精细形象以及不同固定方法对其精细形象的影响作了观察,并与人肠道细菌的类核体,典型涡鞭毛虫原甲藻(Pr0r0cent,micans)和鞭毛虫眼虫(Euglena sp.)的永久浓聚染色体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细菌的类核体的精细形象受固定方法的影响极大。反之,不同的固定方法对于眼虫染色体的精细形象则看不出有任何显著的影响。至于典型涡鞭毛虫类的染色体,单用OsO 或用戊二醛OsO 双固定法固定,都会得到典型涡鞭毛虫类染色体的横带样结构处距烧宜还怕极,然而单纯用戊二醛固定,却会得到大不相同的形象.在这方面尖尾虫的染色体与一般的涡鞭毛虫类的染色体相距甚远,其染色体的精细形象本身也与眼虫类的染色体较为相似,而与一般涡鞭毛虫类的大不相同。
时斯类敌 本工作所得到的结果与以前我们在不同方面所得到的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全都表明,尖尾虫与在底苏业典型涡鞭毛虫有着一系列重大的差异,实际上代表着一个介于一般鞭毛虫类与典型涡鞭毛虫类之间的特殊类群;因此建议在原生生物中设立一个新的门--尖尾虫门(Phylum Oxyrrhinea)。这一主张正好与90年代国际上对尖尾虫与大量的涡鞭毛虫所作的分子进化研究结果(Lenaers等,1991)相吻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