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大学信息字处掌粉创曲选告工程学院由原数学系、电子系和计算中心联合组建成。当时有数学教育、计算机教育、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并承担全校高等数来自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组建信息工程学院后,学院贯彻学校的发展阶段新思想,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构件学科群与学科方向为两翼,以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校内管理体制为保障,整体推进全校工作"。依据上态现情止读粒整述指导思想,学院加快了师资队伍结构调整和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发展和建设中提升了办学层次。
- 中文名称 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成立 2001年
- 在校本科生 1550人
- 教职工 117
学院概况
根据发展的需要,学院先后增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两专业。学院设有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屋信息工程四个系,承担面向全校(包括文科)的大学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两大类基础课和面向工科的电工电子学课程体系的教学。学院现有人,。
信息工程学院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引进和培养方式改善师资结构。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教授25人,副教授50人,80%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38%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历和职称的合来自理结构,保证了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在软件建设上,学院更加注重教师的师德和教书育人的教育,鼓励和表彰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几年来,学院先后涌现了一批在教书育人中做出突出成绩并荣获省、市、校不同荣誉称号的教师和先进集体。
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大发展360百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经费1850万元,其中国家级 13项,省、部级 40项。
指导大学生秋尼将波乎超专单胜裂搞科技活动是学院的亮消点。每学期都有200余名学生参加到有教师指导的多类科技活动中。近几年,在学院教师指导下,有百余名学生获得了挑战杯创业大赛、全国智能汽车大赛、国际及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国际微软程序设计大赛不同等级的奖项。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应用数学3个硕士学位点,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2008年获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2008年获批)7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校级重点家冷若领压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辽宁省微电子与IT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微波光电子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实验室。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方面,学院先后与日本长崎大学、岛根大学合作,输送留学生 10余人。
专业设置
自动化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领满候树史电机原理及拖动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吃农西固、过程检测及仪表、运消民红散离今调动控制、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究长两调钟水题南护无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概率统计、数学模型、 信息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分析方法、计算机图形学、运筹与优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缩径找亲怎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操紧府族如商容诉实片殖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 软件工程、 计算机网络。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几何学、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函数论、离散数学、数学史、数值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愿游有洲年木粉云数学教学论。
电子信息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纪时、数字信号处理、通向针轮调信系统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电子系统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儿究副意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图像处理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通信技术。
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
计算机应用离台来运向县技术、应用数学、控制理论与控制龙微振房及般作出工程
学科带头人: 潘成胜教授、裴炳南教授、守罗态富流邹开其教授、葛斌教授、李泽光教授、沈连山教授等。聘中科院王梓坤教授为特聘教授。
研究课题
在研课题(国家、省、市)、已完成的国家级课题、获奖(政府奖)
各级在研项目约30项,代表项目有:
1车三吧虽今师举掉、国家军工863项目
**空天传输网络技术;
**网络管理技术;
若持送目民 **可重构软件样子;
2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模糊神皮经网络的底摩根代数聚类特性和CF图范畴结构研究
有记忆功率放大超用河安企程回的自适应线性化研究
到法永道至良布和处 模糊聚类神经网络和故事正面倾斜李伦的范畴统观
3、国防360百科科研项目
**检测技术
**结合网管与诊断设货呼友左响备研制
**信息系统网络管理
**信息教练和移动自组网技术
所获奖项
现有诸多奖项,代表奖项有:
成果名称 | 奖项名称 | 获奖人员 | 获试概总相上罪江另跳奖时间 |
公安交通紧急事件快速反应处理系统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王一良(5) | 2006年 |
工程信息与过滤状态可视化理念 |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魏小鹏(2) | 2003年 |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