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教程(第4版)

百科

本书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来自试指定用书。作者在前3版的基础上,针对考试的重点360百科内容做了较大篇幅的修订,书中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通信、广域通信网、局域网甚矿、城域网、因特网、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服务器配置、组网技术、网络管理、网络规划和设计。

  • 中文名 网络工程师教程(第4版)
  • 定价 89元
  • 作者 雷震甲、严体华、吴晓葵
  • 装帧 平装
  • ISBN 9787302367710

基本信息

  网络工程师教程(第4版)

  作者:雷震甲、来自严体华、吴晓葵

  全国计算机担李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360百科平)考试指定用书

  图书详细信息:

 输书书罪继 ISBN:9787302367710

 医朝整克或重套令刑处 定价:89元

  印次:4-1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2014-7-23


  

图书联烧划刻两题简介

  本书是全州销括台异汽策思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作者在前3版的基础上,针对考试的重点内容做了较大篇幅的修订,技端了且架策行书中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通信、广域通信网、局两生回批纸限规早引域网、城域网、因特网、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服务器配置、组网技术、网络管理、网络规划和设计。

  本书是参加本考试的必备教材,也可作为网络工程从业人员学习网络技术的教材或日常工作的参考用书

前言

  考虑到无线互联网和IPv6技术的应用已经普及,所以这次修订把无线通信网和下一来自代互联网的有关内容独立出来,经扩充后成为单独的两章,全书增加到12章。各章的作者如下:雷震甲编写了第1章、第5章和第6章;张淑平编写了第2章;严体华编写了第3章和哥范让鲁总第9章,张振江编写了第4章;吴晓葵编360百科写了第7章和第10章;有前社长信费越吧顺军慢张志钦编写了第8章;张武军编写了第11章;曹艳龙编写了第12章。

此易请条弦手清目  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1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1

  1.北院粒死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3

  1.2.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1.2.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6

 抓多坐问口青县征固决前 1.3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7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9

  1.4.1  计算机网络的功促则四教便旧圆抓蒸元调能特性9

  1.4.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

  基本概念11

  1.5  几种商用网络的体系结构18

  1.5.1  SNA18

  1.5.2  X.2520

  1.5.3  Novell NetWare21

  1.6  OSI协议集22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2操具哪获7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7

  2.2  信道声报米练起指维音特性28

  2.2.1 推诉海略额聚百 信道带宽28

  2.2.2  误码率30

  2.2.3  信道延迟30

  2.3  传输介质3皇科剂福总装按思0

  2.3.1  双绞线30

  2究了利发占数稳到零.3.2  同轴电缆31

  2.斤距却毫管3.3  光缆33

  2.3.4  无线信道34

  2.4  数据编码35

 深景右陆十改月 2.5  数字调制技术38

  2.6  脉冲编码田虽香春区死复亮货个调制40

  2.6.1  取样41

  2.6.2  量司七季化41

  2.6.映田给至器又子3  编码41

  有标散何市南烟个2.7  通信方式和交换方式41

  2.7.1  数据通信方式41

  2.7.2  交换方式43

  2.8  多路复用技术46

  2.8.1  频分多路复用46

  2.8.2  时分多路复用47

  2.8.3  波分多路复用48

  2.8.4  数字传输系统48

  2.8.5  同步数字系列50

  2.9  差错控制50

  2.9.1  检错码51

  2.9.2  海明码51

  2.9.3  循环冗余校验码53

  第3章  广域通信网56

  3.1  公共交换电话网56

  3.1.1  电话系统的结构56

  3.1.2  本地回路57

  3.1.3  调制解调器61

  3.2  X.25公共数据网63

  3.2.1  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64

  3.2.2  HDLC协议69

  3.2.3  X.25 PLP协议75

  3.3  帧中继网78

  3.3.1  帧中继业务78

  3.3.2  帧中继协议80

  3.3.3  帧中继的应用82

  3.4  ISDN和ATM83

  3.4.1  综合业务数字网83

  3.4.2  ATM虚电路87

  3.4.3  ATM高层88

  3.4.4  ATM适配层89

  3.4.5  ATM通信管理90

  第4章  局域网与城域网93

  4.1  局域网技术概论93

  4.1.1  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93

  4.1.2  LAN/MAN的IEEE 802标准98

  4.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100

  4.2.1  LLC地址101

  4.2.2  LLC服务101

  4.2.3  LLC协议102

  4.3  IEEE 802.3标准103

  4.3.1  CSMA/CD协议103

  4.3.2  CSMA/CD协议的性能分析108

  4.3.3  MAC和PHY规范109

  4.3.4  交换式以太网114

  4.3.5  高速以太网115

  4.3.6  虚拟局域网118

  4.4  局域网互连120

  4.4.1  网桥协议的体系结构120

  4.4.2  生成树网桥123

  4.4.3  源路由网桥129

  4.5  城域网131

  4.5.1  城域以太网132

  4.5.2  弹性分组环135

  第5章  无线通信网139

  5.1  移动通信139

  5.1.1  蜂窝通信系统139

  5.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140

  5.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142

  5.2  无线局域网143

  5.2.1  WLAN的基本概念143

  5.2.2  WLAN通信技术145

  5.2.3  IEEE 802.11体系结构150

  5.2.4  移动Ad Hoc网络156

  5.2.5  IEEE 802.11的新进展165

  5.3  无线个人网169

  5.3.1  蓝牙技术170

  5.3.2  ZigBee技术175

  5.4  无线城域网181

  5.4.1  关键技术181

  5.4.2  MAC子层182

  5.4.3  向4G迈进183

  第6章  网络互连与互联网186

  6.1  网络互连设备186

  6.1.1  中继器186

  6.1.2  网桥187

  6.1.3  路由器188

  6.1.4  网关189

  6.2  广域网互连190

  6.2.1  OSI网络层内部结构191

  6.2.2  面向连接的网际互连192

  6.2.3  无连接的网际互连194

  6.3  IP协议197

  6.3.1  IP地址197

  6.3.2  IP协议的操作200

  6.3.3  IP协议数据单元202

  6.4  ICMP协议203

  6.5  TCP和UDP协议204

  6.5.1  TCP服务205

  6.5.2  TCP协议205

  6.5.3  TCP拥塞控制208

  6.5.4  UDP协议211

  6.6  域名和地址211

  6.6.1  域名系统213

  6.6.2  地址分解协议214

  6.7  网关协议218

  6.7.1  自治系统218

  6.7.2  外部网关协议218

  6.7.3  内部网关协议220

  6.7.4  核心网关协议228

  6.8  路由器技术229

  6.8.1  NAT技术230

  6.8.2  CIDR技术232

  6.8.3  第三层交换技术234

  6.9  IP组播技术236

  6.9.1  组播模型概述236

  6.9.2  组播地址237

  6.9.3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238

  6.9.4  组播路由协议242

  6.10  IP QoS技术247

  6.10.1  集成服务248

  6.10.2  区分服务250

  6.10.3  流量工程252

  6.11  Internet应用254

  6.11.1  远程登录协议255

  6.11.2  文件传输协议256

  6.11.3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256

  6.11.4  超文本传输协议257

  6.11.5  P2P应用261

  第7章  下一代互联网265

  7.1  IPv6265

  7.1.1  IPv6分组格式266

  7.1.2  IPv6地址270

  7.1.3  IPv6路由协议275

  7.1.4  IPv6对IPv4的改进277

  7.2  移动IP278

  7.2.1  移动IP的通信过程278

  7.2.2  移动IPv6280

  7.3  从IPv4向IPv6的过渡284

  7.3.1  隧道技术285

  7.3.2  协议翻译技术292

  7.3.3  双协议栈技术296

  7.4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298

  7.4.1  IP地址的分配299

  7.4.2  我国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301

  第8章  网络安全304

  8.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304

  8.1.1  网络安全威胁的类型304

  8.1.2  网络安全漏洞305

  8.1.3  网络攻击305

  8.1.4  安全措施的目标306

  8.1.5  基本安全技术306

  8.2  信息加密技术307

  8.2.1  数据加密原理307

  8.2.2  经典加密技术308

  8.2.3  现代加密技术308

  8.3  认证312

  8.3.1  基于共享密钥的认证312

  8.3.2  Needham-Schroeder

  认证协议313

  8.3.3  基于公钥的认证314

  8.4  数字签名314

  8.4.1  基于密钥的数字签名314

  8.4.2  基于公钥的数字签名315

  8.5  报文摘要315

  8.5.1  报文摘要算法316

  8.5.2  安全散列算法317

  8.5.3  散列式报文认证码318

  8.6  数字证书319

  8.6.1  数字证书的概念319

  8.6.2  证书的获取320

  8.6.3  证书的吊销321

  8.7  密钥管理321

  8.7.1  密钥管理概述321

  8.7.2  密钥管理体制322

  8.8  虚拟专用网325

  8.8.1  虚拟专用网的工作原理325

  8.8.2  第二层隧道协议327

  8.8.3  IPSec333

  8.8.4  安全套接层337

  8.9  应用层安全协议341

  8.9.1  S-HTTP341

  8.9.2  PGP341

  8.9.3  S/MIME343

  8.9.4  安全的电子交易344

  8.9.5  Kerberos345

  8.10  可信任系统346

  8.11  防火墙348

  8.11.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348

  8.11.2  防火墙的功能和拓扑结构349

  8.12  病毒防护和入侵检测353

  8.12.1  病毒防护353

  8.12.2  入侵检测356

  第9章  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服务器360

  9.1  网络操作系统360

  9.1.1  Windows Server 2003

  操作系统360

  9.1.2  Linux操作系统简介363

  9.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363

  9.2.1  Windows Server 2003

  本地用户与组363

  9.2.2  Windows Server 2003

  活动目录364

  9.2.3  Windows Server 2003

  终端服务370

  9.2.4  Windows Server 2003

  远程管理373

  9.2.5  Linux网络配置377

  9.2.6  Linux文件和目录管理385

  9.2.7  Linux用户和组管理393

  9.3  Windows Server 2003 IIS服务的配置399

  9.3.1  IIS服务器的基本概念399

  9.3.2  安装IIS服务400

  9.3.3  配置Web服务器401

  9.3.4  配置FTP服务器404

  9.4  Linux Apache服务器的配置407

  9.4.1  Apache的安装与配置407

  9.4.2  建立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408

  9.4.3  建立基于IP地址的虚拟主机409

  9.4.4  Apache中的访问控制410

  9.5  DNS服务器的配置411

  9.5.1  DNS服务器基础411

  9.5.2  Windows Server 2003 DNS

  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421

  9.5.3  Linux BIND DNS服务器

  的安装424

  9.6  DHCP服务器的配置427

  9.6.1  DHCP服务器基础427

  9.6.2  Windows Server 2003 DHCP

  服务器的配置427

  9.6.3  Linux DHCP服务器的配置431

  9.7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配置433

  9.7.1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安装433

  9.7.2  邮箱存储位置的设置434

  9.7.3  域管理436

  9.7.4  邮箱管理436

  9.8  Samba服务器的配置437

  9.8.1  Samba协议基础437

  9.8.2  Samba的主要功能438

  9.8.3  Samba的简单配置439

  9.9  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策略440

  9.9.1  安全策略的概念440

  9.9.2  账户密码策略设置443

  9.9.3  IPSec策略设置445

  9.9.4  Web站点数字证书449

  第10章  组网技术453

  10.1  交换机和路由器453

  10.1.1  交换机基础453

  10.1.2  路由器基础460

  10.1.3  访问路由器和交换机462

  10.2  交换机的配置463

  10.2.1  交换机概述464

  10.2.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465

  10.2.3  配置和管理VLAN470

  10.2.4  生成树协议配置476

  10.3  路由器的配置479

  10.3.1  路由器概述479

  10.3.2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480

  10.4  配置路由协议489

  10.4.1  配置RIP协议489

  10.4.2  配置IGRP协议493

  10.4.3  配置OSPF协议497

  10.4.4  配置EIGRP协议499

  10.5  配置广域网接入501

  10.5.1  配置ISDN501

  10.5.2  配置PPP和DDR504

  10.5.3  配置帧中继508

  10.6  IPSec配置与测试511

  10.6.1  IPSec实现的工作流程511

  10.6.2  Cisco配置举例513

  10.6.3  测试时常见的故障516

  10.7  IPv6配置与部署519

  10.7.1  IPv6-over-IPv4 GRE

  隧道配置520

  10.7.2  ISATAP隧道配置523

  10.7.3  NAT-PT527

  10.8  访问控制列表531

  10.8.1  ACL的基本概念531

  10.8.2  ACL配置命令532

  10.8.3  命名的访问控制列表540

  10.8.4  ACL综合应用541

  10.9  策略路由543

  10.9.1  策略路由概述543

  10.9.2  策略路由配置543

  10.9.3  策略路由实例547

  第11章  网络管理553

  11.1  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553

  11.1.1  网络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553

  11.1.2  网络管理系统的配置554

  11.1.3  网络管理软件的结构556

  11.2  网络监控系统的组成558

  11.2.1  管理信息的组成558

  11.2.2  网络监控系统的配置559

  11.2.3  网络监控系统的通信机制560

  11.3  网络管理功能域561

  11.3.1  性能管理561

  11.3.2  故障管理567

  11.3.3  计费管理568

  11.3.4  配置管理569

  11.3.5  安全管理571

  11.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575

  11.4.1  SNMPv1576

  11.4.2  SNMPv2582

  11.4.3  SNMPv3585

  11.5  管理数据库MIB-2588

  11.5.1  被管理对象的定义588

  11.5.2  MIB-2的功能组593

  11.5.3  SNMPv2管理信息库597

  11.6  RMON600

  11.6.1  RMON的基本概念600

  11.6.2  RMON的管理信息库601

  11.6.3  RMON2的管理信息库602

  11.7  网络诊断和配置命令603

  11.7.1  ipconfig603

  11.7.2  ping606

  11.7.3  arp607

  11.7.4  netstat609

  11.7.5  tracert611

  11.7.6  pathping613

  11.7.7  nbtstat615

  11.7.8  route618

  11.7.9  netsh621

  11.7.10  nslookup625

  11.7.11  net632

  11.8  网络监视和管理工具633

  11.8.1  网络监听原理633

  11.8.2  网络嗅探器634

  11.8.3  Sniffer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方法634

  11.8.4  HP OpenView636

  11.8.5  IBM Tivoli NetView638

  11.8.6  CiscoWorks for Windows640

  11.9  网络存储技术642

  11.9.1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642

  11.9.2  网络存储646

  第12章  网络规划和设计649

  12.1  结构化布线系统649

  12.2  网络分析与设计过程652

  12.2.1  网络系统生命周期652

  12.2.2  网络开发过程655

  12.2.3  网络设计的约束因素659

  12.3  网络需求分析660

  12.3.1  需求分析的范围660

  12.3.2  编制需求说明书671

  12.4  通信流量分析673

  12.4.1  通信流量分析的方法673

  12.4.2  通信流量分析的步骤674

  12.5  逻辑网络设计680

  12.5.1  逻辑网络设计目标680

  12.5.2  需要关注的问题681

  12.5.3  主要的网络服务682

  12.5.4  技术评价683

  12.5.5  逻辑网络设计的工作内容684

  12.6  网络结构设计685

  12.6.1  局域网结构685

  12.6.2  层次化网络设计689

  12.6.3  网络冗余设计691

  12.6.4  广域网络技术693

  12.6.5  广域网互连技术698

  12.6.6  安全运行与维护705

  12.7  网络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工具710

  12.7.1  网络故障诊断710

  12.7.2  网络故障排除工具712

  12.7.3  网络故障分层诊断714

  12.8  网络规划案例715

  12.8.1  案例1715

  12.8.2  案例2720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