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

百科

《摸来自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是南宋李昴英的词作,360百科是作者成名之作。缩抓巴灯乱理使轻它气势磅礴,将离别之恨表现得深沉、细腻;同时,又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激情,催人奋进

  • 作品名称 摸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
  • 创作年代 南宋
  • 文学体裁 词
  • 作者 李昴英
  • 词牌名 摸鱼儿

作品告白总题原文

  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无端杜宇。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相逢知又何处。摩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君此去。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长生来自寿母。更稳坐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注释

  片红:残花。

  有脚阳春:对官吏施行德政的颂词。典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 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东君:太阳神名。亦指太阳。

  采石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360百科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载训运断及捉月溺死之处。

  三槐堂:堂名。 宋王佑子孙所建,在河南省开封东门外。宋 苏轼后起态买维六排盾日有《三槐堂铭》。详" 三槐 "。泛指高官之第宅。

作品鉴赏

  这是李昴英成名之作。它气势磅礴,将离别之恨表现得深沉、细腻;同时,又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激情,催人奋肉玉连革别丝区进。

  "怪朝来、片红儿岁早司齐克杂初瘦,……"以"怪"字领起,表达自己惊诧之情,一下子便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是什么令他感到意外呢?硫续怕色卫即导识免噢,是春天的繁花开始飘落了。花儿萎谢用"瘦"字去形容,使人仿佛来自看到一个娟美俏丽的人儿忽然颦眉蹙额,清减了几反八地静乐英犯搞分。接着,作者以"半分春事风雨"倒点原因,解开前面自设的疑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原来昨晚一场摧花的风雨将春色大大损毁了。"半",说明了摧损程度。这就是词家的所谓"逆笔",目的是使重点突出。

  "有脚阳春"。(一本作"有脚艳阳")是对能施"惠政"的官员的传统称颂语,意思是说他所到之处,如阳春之和煦,能令百姓昭苏。但现在"阳春难驻",王野大人要调走了,因此连山水似乎也充满离愁别恨。读到这里,我们顿悟前360百科面写春残景象不只是为了烘染离别的气氛,而是对"阳春难驻"作形象的说明。"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写渡头里序清航氧季洲密胶景色。在芳草萋萋的渡口,树上的黄莺正在啼尼接啭,仿佛是恳请即将离去的春天再多留驻一会儿。黄鹂即黄莺,鸣声婉转悦耳。这里"芳草"两句也是融情于景,借啼鸟之惜春,衡耐者放元阻达比喻自己对王野的依依惜别。

  然而王氏的调动是国家的需给简味息夜要、时局的要求,所以感情尽管上难以割舍,也只能分手了。在词中,这一转折是由"无端杜宇"四字开始的。无端,即没有来由,无缘无故;这里含有无可奈何之意。杜宇的叫声与"不如归去"相近,所以又名"催归"。这里说"报采石矶头,减球几鱼顺著理灯神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的是杜鹃鸟,其目的是与上句的"黄鹂"相照应,扣紧暮春景色,让景、情、事打成一片,使整个上半阕的意境更显浑成。采石矶,在安徽当涂牛渚山北部,突入长江中,奇均春背粮险雄伟,"惊涛屋大"是说长江的律缺资英青风急浪高。

  后三句意思是说,当涂江面一带,风狂浪恶,满目寒凉,正需要春阳的呵护。意思是那里位置的重要和形势的艰危险恶,须由豪杰之士去支撑局面。我们知道,自理宗端平元年没速样(1234)金国灭亡后,次年正殖蒙古兵即大举南下,攻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淳佑十二年(1252)又掠成都,一时烽烟四起。

  上阕借景抒写惜别之意,情绪一波三折,从开头至"阳春难驻",是一开:"叫住东君"是一合;至"寒色要春护"又是一开。"将恋恋不舍而又不得不舍的心绪描绘得细腻传神

  下阙以送别情景过企饭露掌八见诗他等尽每渡,然后再转入临别赠言。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人们唱起了骊歌,远行的船只即将启航了。临别之际,人们自然希望后会有期,但何时何地才能见面呢?世事实在难以预料,不过,既然已经以身许国,个人的事亦无需多虑了。

  "相逢知又何处"一句,正表达了词人这种复杂的心情。于是,在饯别的酒筵上,两人同抒壮怀,细评今古。"摩挲老剑",如同诗词中常见的"抚剑"、"看剑"一样,表明词人渴望施展抱负:"剑"而说"老",则表明他们经千磨百折而雄心犹存,不是难能可贵吗?

  "君此去。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这是作者对友人的殷殷嘱望,希望他负起拱卫东南的重任,做撑持时局的擎天一柱。由此亦可见两人相知之深,相期之切。

  全词写到这里,艺己致统饭余画船级排一气呵成,情郁而辞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下面收束处出语涉腐,令全篇有所减色。

  "长生寿母混留阶弱厂规民。更稳坐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这是顺带为王野之母祝寿,并表王之孝顺。安舆,也叫"安车",是妇女、老人乘坐的小车。三槐堂,是有关王姓的典故。这里用典为王氏祝寿之词。彩衣舞,用老莱子七十娱亲的故事。这种词句象李调元《雨村词话》指出的,"乃献寿俗套谀词",算是败笔。

  总之,全词大体写得不错,而尤以上半阕为佳:跳荡转折,情景相生,感喟甚深,境界亦大。下阕上半则富雄直之气,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概。作为一首送别词。它密切结合当前景色与情事,大处着眼,细心落笔,将私人离合之感与整个社稷安危连系起来,融"小我"入"大我",使作品(就前面大半而言)保持旺盛气势和较高的格调,应当说是颇为难得的。这正是作者胸襟抱负与艺术手腕的完美结合。

相关阅读

作者简介

  李昴英(1201年-1257年),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今属广州人),祖居陇右临洮(今属甘肃临潭县)。南宋名宦及诗人。宝庆二年(1226年)中进士,授予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年)被诏为太学博士,嘉熙二年(1238年)升迁至秘书郎(负责处理图书收藏及抄写)兼沂王府教授同年出任福建建宁宪仓提举(主管茶、盐产销和监察工作)。其后不满官场藉父丧为由引退;至淳佑六年(1246年)再次出仕任右正言兼侍讲,至淳佑十二年(1252年)升迁至江西提刑,兼任赣州知州,宝佑二年(1254年)授大宗正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翰林侍讲学士封番禺开国男,赐食邑三百户,可能番禺县内所拨食邑户数不足,再由东莞县辖下的大奚山凑数。宝佑三年(1255年)斥宦官董宋臣专权后告老还乡,晚年居於广州文溪,其后宋理宗想再邀李昴英出仕,但被拒绝,宋理宗后御书堂匾「久远」赐给他。至宝佑五年(1257年)八月逝世谥忠简。

王子文简介

  王子文,名野字子文,号潜斋,浙江金华人,是南宋后期主战派官员。在理宗淳佑年间,先后任职于隆兴、镇江等府,又任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等职。

  他忧国忧民,为人所景仰。而本词的作者李昴英也是个不畏强御、直言敢谏的耿介之士,曾奏劾权臣贾似道,被理宗称为"南人无党",所以词中每多以国事为念,有志同道合之意。

  王野即将赴任的太平州在长江南岸,居南北交通冲要,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又临近前线,因此地位相当重要。王野之出知太平州,正是被委以国防、江防的重任。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