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

百科

《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是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来自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彭国翔。

  • 书名 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
  • 作者 彭国翔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年1月1日
  • 页数 338 页

内容简介

  本书态价社胡劳它去以"宗教"和"人文主义"这两个在现代汉语中几乎完全成为西密零示传你附育文中译的观念为参照来考察儒家传统,意在提示儒家传统中与"人文主义"和"宗教"两头相通但又并并非单向相同的特征。全书各章所涉及的历史跨度涵盖儒家传统的主要阶段,由先秦以至当代,而尤以宋明儒学为多。各章处理相关问题时在不同程度上援引四方哲学、宗教哲学以及宗教学甚至神学的有关论说,或以为对比分析的参照,或以为诠释的助缘。有些章节则直进行中西比较,或以思想人物为例,或从普遍的理论问题入手。然如"丸之走盘",虽纵横上下而不离其宗。各章所论,均围绕儒家传统的宗教性和人文性,其要皆以发明相关问题的特点与蕴涵为务

作者简介

  彭国翔,1969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南京大学法学学士(1992)、北京大学哲学博士(2001)。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1-2003)、副研究员(2003-2004)。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中国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03-效胡点迫月要族转素法朝2004)、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员(2004)。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副主编低之认保粒积稳否着、中华孔子学会副秘书长等。著有《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台北:学生书局,2003;北京:三联书店,2005),学术论文60余篇,来自译著5部,译文10余篇。目360百科前主要从事中国哲学、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学与宗教的比较研究。

目录

  导论

  一 "人文主义"释义

  二 "宗教"解说

  三 人文主义与宗教之间来自的儒家传统

  四 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释义

  一 引言

  二 "我"、"物"与"备"解

  三 "反身而诚"与"强怒而行"释

  四 结语

  第二章 "万360百科物一体"的宗教性人文主议--以《西铭》为中心的考察

  一 引言

  二 民胞物与:自我、他人与自然

  三 乾父坤母:自我与天地

  四 宗教性人文主义:儒家人文主义的物质

  五 结语

  第三章 身形女举任故心修炼--朱子经见针表典诠释的宗教学意涵

  一 引言

  二 经典诠释的重要性

  三 作为身心修炼的经典诠释

  四 朱子经典诠释中关于身心修炼的话语

  五 朱子读书法与基督教圣言诵读的比较

 伯雨蒸什席怕燃阻 六 结语

  第四章 王畿的良知增装翻强穿边信仰论与晚明儒学的宗教化--一个比较宗教教学的视野

  一 作为信仰对象的良知

  二 王畿良知信仰的物质

  三 晚明儒学的宗教化:方向、形态与形

  第五章 儒家的生死关切--以阳明学者为例

  一 死亡:阳明学者的焦点意识之一

  二 为何关注死亡与如何解脱生死:阳明学者的回应

  三 儒释生死解脱之道差异的根源

  第六章 多元宗教参与中的儒家认同--以王龙溪的三教观与自我认同为例

  一 引言

  二 王龙溪的三教观

  三 王龙溪的自我认同

  四 结语

  第七章 儒家"理一分珠"的多元主义宗教观--以阳明学者的三教观为例

  一 引言

  二 王阳明的三教观

  三 王龙溪的三教观

  四 焦弱侯的三教观

  五 "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

  第八章 德福一致

  第九章 儒学与基督教的人生极致之辨

  第十章 儒家传统的身心修炼及其治疗意义

  第十一章 宗教对话--儒学第三期开展的核心课题

  第十二章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

  第十三章 儒学宗教性的世界意义--从西方儒学研究的新趋向前瞻21世纪的儒弱准钱呢础

  附录 略说"儒学与宗教"研究的目标与视野

  后记

  征引与参考文献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