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岸阁

百科

岸阁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岸东国古渡的渡口,即汪伦送李白处。阁因李白《赠汪伦》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而得名。

  • 中文名称 踏歌岸阁
  • 位置 泾县桃花潭东岸东国古渡的渡口
  • 得名 李白《赠汪伦》
  • 建筑特色 简单又奇特

踏歌岸阁介绍

  踏歌岸阁为一古时渡口建筑。它的位置正好服凯使取罗选择在出阁将上船过来自渡,入阁即进南阳古镇的正街,进出南阳镇都十分方便的位置。同时,出阁正好面对桃花潭,潭水清冷镜洁,黛蓄涟漪,奇石"象鼻子"伸进潭中,望去诚如大象吸水,潭岸即是仙墩,上筑有"怀仙阁",在踏歌岸阁的门洞中望去宛若一框十分秀丽的山水画;入阁,级级踏步在顶端露出了前面转弯的街道,街道弯曲的卵石路面,望之引人登高,待拾级完稍前几步,笔直平坦。繁华的南阳镇映入眼帘,一敞一闭、一清秀一繁华、一天然一人工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在踏歌岸阁的一正一反两面,给人以丰富的感受。

河扩对重总筑特色

  踏歌岸阁的平面布局既简单又奇特,底层为对直的通道,为便于路人休360百科息候船,两侧砌有通长的卵石条凳。楼下向潭的立面为了框景,特意做成实墙,仅开一上部半圆下部平直的门洞,使路人的视线集中正对桃花潭。临街的一头为敞开到边的胶团黑混黄轴样波班艺级级踏步,使较高而又拐弯的街道不显得闭塞。楼上靠河向潭的一面是窗台式栏杆,可以凭栏休息远眺;临街的一面为神龛挡住了视亲设要烧卫化投口华南线。上楼的踏步设在两侧,与中间的通道之间用实墙截然分开,互不干扰。平面安排空一理准均马判地发造最奇特的地方是出阁的一面墙靠上游方向向里倾斜,有意将角削掉,让人们出阁的视线向河对岸垒玉仙墩的上游彩虹岗、钓隐台风景点无限舒展,使人们尽情饱览桃花潭风景中自然景观的精华。而出阁的一面实墙靠下游方向却向外伸出四五米,筑成城墙高台挡易议源承局雷同感刘要住人们偏离桃花潭景区和东园古渡的视线,这使本来从平面和立面上看都很对称的造型变得不对称,在自然弯曲、高低不一的桃花潭风景区这稍有不对称的平、立面形式,反倒跟周围环境十分融合,比那绝对对称的严谨布局更符合自然情趣!更显得山村的古朴和自由,与李白浪漫主义的诗人气质也相投合。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