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谋略故事

百科

在中国人的眼中已经不止是决胜疆场,兴邦治国的王者之道,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的经验,成为了人们对事物高瞻远瞩、曲折复杂的一种认识。它可以是韬光养晦的政治权术,可以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奇谋、可来自以是人尽其用的伯乐智慧,可以是安家存身的处世哲学

  • 书名 二十四史·谋略故事
  • 作者 《书立方》编委会
  • 页数 255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4-1

图书信息

  版 次:1字 数:80000

  印刷时间:2010-4-1纸 张:胶版纸

  印 次来自:1I S B N:9787229019426包 装:平

内容简介

  。

目录

  军事谋略第一章

  后发制人

  城濮之战

  夷陵之战

  伐交克敌

  张仪伐交间齐楚

  怒而挠之

  成皋之战

  杜伏威智激强敌

  利而诱

  马邑诱敌战

  丁斐散牛救曹操

  楚国利诱灭绞师

  金蝉脱壳

  孙坚换巾逃生

  王守仁的保命术

  绝粮胜敌

  官渡之战

  长平之战

  兵贵神速

  郭嘉献策破乌丸

  卑而骄之

  白衣渡江夺荆州

  马燧智救临城

  周武帝除权臣

  批亢捣虚

  邓艾全雨偷渡剑阁

  攻心为上

来自  刘琨吹笳散敌军

  以守为攻

  沈璞死守盱眙城

  柏壁之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

  勇冠三军白袍将

  赵奢救阏与

  瞒天过海

  360百科贺若弼渡江灭陈

  肉馅行动

  围点打援

  虎牢之战

  擒贼擒王

  李愬雪夜袭蔡州

  知难而退

  耶律大石建西辽

  先发制人

谓门怀婷右要丰析无括  阿骨打起兵反辽

  用少务隘

  和尚原之战

  沙苑之战

  调虎离山

  朱棣大战滹沱河

  云梦擒韩信

  围师必阙

  平壤评教简仍革选之战

  亲而离之

  袁奏排运自态识空不此阶言崇焕之死

  秦国离间赵君臣

  治谋略第二章

  避嫌远疑

  卫青的"避远之策"

  郭子仪开门避嫌

  责皇无相忍为国

  寇恂为国退让

 别步官容呢联杂 蔺相如与廉顿将相和

  慎密不出

  何进寡谋送命

  刘晔守密议伐蜀

  贺若弼慎言保身

  韬光养晦

  司马懿装病夺权

  周亚夫守节不逊

  李忱装傻即帝位

  以身作则

  王导收人心

  李想为朝廷树威严

  于成龙清廉自守

  斤喜英养肉想借刀杀人

  韦孝宽计除斛律光

  用人谋略第三章

  唯才是举

  齐桓公不计前低获药达

  祁黄羊用人无私

  张俊用老兵

  役其所长

  鸡鸣狗盗出函谷

  房谋杜断传佳话

  王旦用人取帮挥船

  按名督实

  失败的卫材荆轲刺秦

  刘备考察庞统

  窖小过,得长酬

  袁盎成人之美

  楚庄王绝缨护臣

  丙吉不罪车夫

  罚不迁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杨素阵前斩将

亮动队刚  赏不逾时

  有功速赏的刘弘

  过期不赏伐辽失败

  用人不疑

  场斤敌块李世民不疑大将

  魏文侯用人不疑

  处世谋略第四章

  育而有助打钟史决磁安地当袁

  商鞅立木为信

  齐襄公失信丧命

  范式守信探友

  以迂为直

  东方朔外贵克会怀损粒曲减妒球迂回得重用

  触龙说赵太后

  张籍借诗拒军阀

  过而能改

  周处改过自新

  勇于认错的徐阶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克勤克俭

  搬砖倡俭的陶

  季文子勤俭立身

  节俭克制汉文帝

  处变不惊

  谢安镇定应变

  张辽巧处惊变

  裴度镇静失印得还

  有容乃大

  郭子仪宽容处世

  苏东坡容人之过

  以诚相待

  鱼头参政鲁宗道

  诚实失争品顺倒应考的晏殊

部分章节

  军事谋略第一章

  后发制人

  后发制人出自《荀子·议兵篇》,指的是在战争中采取退让的姿态,避免在不利的环境下与敌人进行决战,而等到对手实力下降时,再伺机而动。和先发制人不同,后发制人是在通过防御减弱敌人实力的同时积蓄自引养己的战争潜力,然后再消灭敌人。后发制人的关键就在于避敌锐气,蓄势而击。这里的"后发"是有目的、有准备的,不是畏敌怯战,而是寻机歼敌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地区的霸权而进行的一次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兵力上占有一定优势,但是晋军采取了正确的外交策略,团结了多国的力量,最终在后发制人的谋略指导下击败了强大的楚军,晋国也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周襄王八年(前643),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病死,齐国陷入了内乱之中。一个强国衰落,必然有另一个强国崛起,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趁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就在楚国势力急剧向北发展,填补齐国衰落留下的空间时,中原地区的晋国也加入到了争霸中原的行列。周襄王十六年(前636),流亡在外19年的晋国公子重耳终于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对外开展外交攻势,着力提升晋国的大国影响力。这样,晋、楚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大规模的战争一触即发。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