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沙鸻青海亚种属小型涉禽,嘴峰较长,前额黑色;上体羽色较暗;胸带较发达,其栗色亦较浓著。
- 中文名称 蒙古沙鸻青海亚种
- 拉丁学名 Charadrius mongolus schaferi,Charadrius schaferi
- 别名 Mongolian Plover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物种特征
跗来自跖修长,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长,趾间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三级飞羽特长。尾形短圆,尾羽12枚。是迁徙性鸟类,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线、河道360百科迁徙。生活环境多与湿地有关,离不开水。栖息于海滨、岛屿、河滩、湖泊、池塘、沼泽、水田、盐湖等湿地之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南山、兰州)、青海(南部和柴达木盆地的东部5261)等(繁殖21165313鸟)。从泰国至印度4102尼西亚(冬候鸟)。
保护等级
列术商发油入《世界自然保护联来自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360百科1--低危(LC)。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