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叶碎米蕨

百科

薄叶碎米蕨(学名:Cheilanthes tenuifolia (B来自urm. f.) Sw.)是中国蕨科、碎米蕨属中小中生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4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钻状鳞片,叶簇生,柄栗色,下部略有一二鳞片,向上光滑;叶片远较叶柄为短,五角状卵形。三角形或阔卵状披针形,渐尖头,三回羽状;羽片基部一对最大,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小羽片具有狭翅的短柄,下侧的较上侧的为长,末回小羽片以极狭翅相连,羽状半裂;裂片椭圆形。孢子囊群生裂片上半部的叶脉顶端儿型烈故维放;囊群盖连续或断裂。

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防介湖南南部、江西、福建。也广布于热带亚洲其他各地,以及波利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生长在海拔50-1000米的溪旁、田边或林下石上。

薄叶碎米蕨植株造型优美,婀娜多姿,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蕨类植物,也是一急独种传统中药,可治疗局部活动受限、青紫肿胀以及湿倒两外行批热泄泻、下痢赤白、粘滞不爽等疾病。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厚没演尽买力然标本馆 )

  • 中文名称 薄叶碎米蕨
  • 拉丁学名 Cheilanthes tenuifolia (Burm. f.) Sw.
  • 界 植物界
  • 门 蕨类植物门
  • 纲 蕨纲

形态特征

东准积乐  植株高10-4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棕黄色 柔软的钻状鳞片叶簇生,柄长6-25厘米,栗色,下面圆形,上面有沟,下部略有一二鳞片,向上光滑;叶片远较叶柄为短,长4-18厘米,宽4-12厘米,五角状卵形。三角来自形或阔卵状披针形,360百科渐尖头,三回羽状;羽片6-8对,基部一对最大,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9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上侧与叶轴并行,下侧斜出,柄长0.3-1厘米,二回羽状;小羽片5-6对,具有狭翅的短柄,下侧的较上侧的为长,下侧基部一片最大,长1-3厘米一回羽状;末回小羽妈接持容径史很片以极狭翅相连,羽状半裂;裂片椭圆形。小脉单一或分叉。叶干后薄草质,褐绿色,上面略有一二短毛,叶轴及各回羽轴下面圆形,上面有纵沟。孢子囊群生裂片上半部的叶脉顶端;囊群盖连续或断裂。染色体2n=58,116。

叶碎米蕨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0-1000米的溪旁、田边或林下石上。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汕头、恩平、罗浮山、广州及东南沿海岛屿)、海南来自、广西(横县、百色、南宁)、360百科云南(镇康、河口、麻栗坡)、湖南南部、江西(安远、大余、会昌)、福建(福州、永春、议此表率武夷山)。国外分布于热带亚洲其他各地,以及波利尼西亚、澳大利亚(而更引居附清塔斯马尼亚)等地

文献资料

  introduce:采集地点:福建泉州清源山

薄叶碎米蕨

  图像类井存导证钟增型:背景布下带孢子囊叶背

  图像部位:带孢子囊叶

  地理区域:福建地区,夏季,孢子囊成熟

  应用说明:科研

  鉴定资料:1993浙江植物志1(94-94)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