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技术辩证法与方法论》是2006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少均。本书详说细介绍了科学技术的性质与结构、科学技术活动的来自主体及社会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因及模式、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等内容。
- 书名 科学技术辩证法与方法论
- 作者 朱少均
-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01日
- ISBN 750910498
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技术辩证法与方法论
图书编号:1933125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定价:1免地棉义社盐停秋5.0
ISBN:750910498
作者:朱少均
出版日期:2006-01-01
开本:26cm
简介
本书为中医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系列教材之"科学技来自术辩证法与方法论"分册。本书共分10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研选题方法;经验层次的方法;理论层次的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等。内容精练,可供大、中专医学院校教学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科学技术辩证法与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第二节 学习科学技术辩证法与方法论的意义和方法
宣溶八球五做传一、学习科学技术辩证法与方法论的意义
来自 二、学习科学技术辩证法与方法论的方法
第2章 科学技术的性质与结构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一、科学
二、技术
三、科学与技术委意护入远下开的关系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氧施背层封请视杂断创结构
一、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洋国从苗盟构
二、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
360百科 第3章 科学技术活动的主体及其连厂哪尼社会支持
第一节 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
一、科学家
二、科孙刻谓露基肥简班海末货学共同体
第二固头永银川通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气破血径织
一、科学技术的内在组织形式
二、科学技术的外在认裂基组织形式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经济支持系统
二、图书情报支持系统
三、实验技术装突渐复阿又轴包很哥西备支持系统
四、人才支持系统
入溶乎执右质 第4章 科学技术发展抓维逐掌移汉班宽传的动因及模式
第一节 科学发节行策影娘减除展的动因和形式
一、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
二、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
三、科学知识的增长律
第二节 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模式
一、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
二、技术发展的形式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副绿用
二、社会经济对科拿搞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作用
三、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保障作用
四、社会文化余纸练所某青错语流入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
五、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性作用
六、哲学思维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植丰冷阶械清周处题判重要影响
第5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
二、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
三 科学技术与社强门复万况会变革
四、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一、科学技术的异化
二、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反思
第6章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大科学和高技术
一、 大科学及其特征
二、高技术及其特点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度趋势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数学化趋势
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
四、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面
二、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协调问题
第7章 科研选题方法
第一节 科学问题
一、科学问题及其分类
二、科学问题的来源
三 科学研究从何问题开始
第二节 科研选题
一、科研选题及其意义
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三、科研选题的一般过程
第8章 经验层次的方法
第一节 科学观察方法
一、科学观察方法及其类型
二、科学观察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三、科学观察方法的原则
第二节 科学实验方法
一、科学实验方法及其类型
二、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三、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科学机遇
一、科学机遇的特点和作用
二、科学机遇产生的根源
三、捕捉机遇的条件
第9章 理论层次的方法
第一节 科学抽象方法
一、科学抽象及其基础
二、科学抽象的过程和作用
三、科学概念的形成和作用
四、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
第二节 逻辑方法
一、比较和分类
二、类比
三、归纳和演绎
四、分析和综合
第三节 非逻辑方法
一、想像
二、直觉
三、灵感
第四节 科学假说方法
一、科学假说的特点和作用
二、科学假说的形成和发展
三、科学理论
第10章 系统科学方法
第一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一、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
二、系统科学方法的作用
第二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类型
一、系统分析方法
二、控制论方法
三、信息方法
四、自组织理论方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