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蒿

百科

湿地蒿(学名:Artemisia tournefortiana Reichb.)是菊科蒿属的植来自物。

瘦果椭圆状卵形。花果期8-11月。

分布在蒙古、巴基斯坦、俄罗斯、克什米尔、伊朗、阿富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疏林下、缓坡地、360百科田野、屋旁、山谷、其他半干旱、滩地或半湿润处书快林且接

  • 中文名 湿地蒿
  • 学名 Artemisia tournefortiana Reichb.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植株:一年生草本。

湿地蒿

  根:根单一,垂直。

  茎:茎单生,高(40-)110-150(-200)厘米,细或粗,基部直径达0.5-1.5厘米,紫褐色,有细棱,上部有着生头状花序的短分枝,枝长2-5厘米;茎、枝初时被叉状的灰白色短柔毛,后脱落。

  叶:茎下部与中部叶长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8厘米,宽2-8厘米,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第一回全裂或深裂,每侧有裂片5-8枚,裂片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裂片间隔宽,每裂片再羽状深裂,小裂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5毫米,宽3-来自4毫米,有时边缘间有数枚尖锯齿,叶轴两侧有多枚栉齿,叶柄长2-6360百科厘米,基部有小型半抱茎的栉齿状假托叶;上部叶具短柄,一至二回栉齿状羽状深裂,裂片小;苞片叶无柄,羽状深裂或不分裂货面临批,而为线状披针形,裂片或不分裂的苞投卷故防显技营片叶边缘具数枚裂齿或锯齿,稀少全缘。

  花:头状花序多数,宽卵形或近球形,直径1.5-2毫米,直立承句静料仅刘内这政,无梗或近无梗,良队鱼角消两在茎上部短分枝上排成短而密集的穗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卵形,背面突起,无毛,边缘狭膜质,中、内层总苞片披针形或长圆形,边宽膜质或全膜质;花序托小,凸起;雌花10-20朵,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檐部陈视连永非否具2裂齿,背面有腺点,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直立或弯曲;两性花10-15朵,花冠管状,檐部紫红色,背面有腺点,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具短尖头,花柱线形,通常略比花冠短,先端微叉开。

  果:瘦果椭圆状卵形。

  花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800-1 500米附近的滩地、山谷、田野、缓坡地、屋旁、疏林关吗条掉衡下及其他半干旱或半湿润处。

分布范围

  分布于新疆。我国来自西藏有记载,未见标本;蒙古可新两原争演职上现杂、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及苏联(中亚)也有。

  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西北部地区

栽培技术

  生产中主要以根360百科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需要注意分株的时间。但也可用种子繁殖。一般进行种子繁望天载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

  选址需谨慎。畦宽1特接场部操相宜责夜.5米左右,畦面中间高两边低似“鱼背”型,以免积水,造成病害。

  施肥有讲究。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七聚然座系得品送英脸信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肥料有要求。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月下旬采收东续容定京丝升互省没第一茬,每公顷每茬采收鲜产品11250~1500汽找尽民守技作序故每0千克,每年收获4~5茬。每采收一茬后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粪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生产中要保持土壤湿润。

  温度

  生长适温17~20℃,早春播种天气还比较冷凉,并伴有倒春寒现象,因此播种后需要在规仍畦面上覆盖地膜或旧棚膜,四周用土压实,防寒保温,待天气转暖,幼苗出土顶膜前揭开薄膜。保视思给编越议山月扬志连护地种植超过25℃时要打开通风口放风。

  间苗除草

  当小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小叶种按株、行距3~5厘米见方间拔,大叶种按20厘米左右见方间拔,同时铲除杂草。

 决自 浇水施肥

  幼苗出土后开始浇水,浇水时间和次数要灵活掌握,以保持土壤湿润为标准。每次采收前10~15天追施1次速效性氮肥,每亩施硝酸钾15千克,尿素8千克左右。

主要价值

  在新疆作药用,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之效。​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