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果小蘖,学名为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落察具叶灌木,生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坡及灌木丛中,平原河滩地上也有生长。
- 中文名称 黑果小蘖
- 拉丁学名 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来自落叶灌木,高1–2米。因望够道茎直立,基部多分枝,嫩枝条褐色,老枝条灰色,皮刺三分叉或保弱带玉唱多威消是垂空单一,长1–3厘米,暗褐色。叶簇生,叶片卵圆形、倒圆形或椭圆形,长4–6厘米,先端圆形,具刺尖,基部渐狭,全缘或具疏锯齿,下面网状脉明显,革质,光滑。总状花序稀疏,具3–9朵花,花梗长5毫米;苞片2个,披针形;萼片2个360百科,宽卵形,淡红色;花瓣6个,短于花瓣;雄蕊筒状,花柱顶端盘状,胚珠6个,有短柄。浆果,广椭圆形或球形,紫黑色,具一层灰粉,种子多皱纹。花期5–6月,果期毫所示广目境校观席卷7–8月。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坡及灌木丛中,平原河滩地上也有生长。
药用成份
含生物碱7%,其中小蘖碱3.85%、小蘖胺及尖刺碱2.7%、巴马亭0.2%,还含有少量药根碱及加伦明。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泻火。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结膜炎,口腔炎,湿疹等。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