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军点将台景区

百科

瓦岗军点将台景区是位于河南省滑县瓦岗寨乡瓦岗寨村东0.5公里、点将台遗址处,占地150亩,由北京地之韵景观设计公司设计,滑县瓦岗寨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 中文名称 瓦岗军点将台景区
  • 地理位置 河南省滑县
  • 景点级别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 占地面积 150 亩

概况

  2来自006年11月8日奠基兴建,2验抗笔满汽丰007年10月1日试营360百科运, 2008年5月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景区介绍

  瓦岗军点将台景区融隋唐历史于园林风光,分为瓦岗军遗址区、家眷耕织区、战阵迷宫区、体能训育区、沙场演武区五部分。包括瓦亭、瓦岗湖、群雄石雕、点将台、国公祠、地穴宫、东岳庙、文昌帝君庙、翟家院子、振义草堂、知节篱笆院、瓦岗之路、村名路、天阵、地阵、怪阵、石棋阵、梅花桩、隋唐英雄大擂台、瓦岗军事迹展览馆等旅游景点。

  瓦岗军点将台景区以传承隋唐军事文明,弘立肉害江升育讨光理扬瓦岗寨好汉精神为主题。景区大门采用了古军寨木质结构,宽8.2米,高8.8米,大门匾额上"瓦岗军点将台"六个大字由靳绥东亲笔题写。门神秦琼的巨大彩绘雕塑高4.3米,日夜守卫着古寨大门。

门神秦琼

  门口景墙高2.6米,长19.6米,呈古城墙式样,程咬金的础来证供师载肉金身石雕形象居景墙中央,守卫着全寨的安全。墙面斜嵌彩绘青石浮雕十块,每块宽2米,高1.5米,通过十个家素拉果鲜带合列右接未断喻户晓的隋唐故事,"秦琼卖马、五雄闹花灯、程咬金劫王贡、徐茂公退敌、杀翟让李密负友、炀帝看琼花、三战尉迟恭、御果园救主、罗成擒五写浓话王、李世民登基",艺术地再现了瓦岗军的辉煌历史,展示了瓦岗好汉从乱生程诉置走位队械主世英雄到盛世能臣的丰功伟绩。

瓦亭

  瓦亭始建于周敬王十八年(鲁定公八年,前502年),2007年,瓦亭复原重建。坐落于沙丘之上,亭高6米,檐宽4.6米,至如面套未故干弱都灰瓦红枋,木质四柱,高3米,攒尖结构,枋柱、坐廊均扣榫而成,透出古老而精湛的建筑艺术。

瓦岗军点将台遗址

  点将台位于瓦岗寨村东0.5公里处,始建于隋末,是瓦岗军为演兵和出征而修筑的一座高台,瓦岗军的发祥地。点将台长48米,宽46米,高6米,占地面积苦德师往虽象左样2208平方米,建筑面积64平方米。1973年设立保护标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0月,点将台正中建《瓦岗军发祥地》巨型石碑,套注局读每极2002年1月,建碑亭。2004年11月,该遗址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瓦岗军发祥地》石碑宽1.6米,高4米,重达十多吨。下有六棱层叠碑座,高0.4米,分为四层,从下至上分别代表着翟让揭竿、荥阳大捷、洛口建政、李密投唐----瓦岗军乙坐跳设花径例实限的四次重大历史转折点,第三层石座最厚,而且雕刻着丰硕的果实,代表着瓦岗军洛口建政时拥兵百万、义军盟主的辉煌成就。上有六棱塔型碑帽,也分四层,代表了破隋兴唐、名垂青史的四位大唐国公。

  《瓦岗军发祥地》的柱形石碑有四个面,结功代表着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南征都牛司并北战、东扩西进,永不言败的好汉精神。石碑正面刻有"瓦岗军发祥地"六个大字,背面刻有"点将台遗址"五个大字,西面刻有千余字的"瓦岗军点将台遗址碑记",东面刻有"瓦思于岗军主要人物简介"。

  碑亭采用四柱结构,宽8米,高12米,四根亭柱高6米,通至顶层,代交频血滑不企尔胞表着瓦岗军四位骠号部热倍骑大将军――程咬金、算倒哪特统空花秦叔宝、罗世信、赵仁基,中流砥柱的好汉品质。顶部为双层重檐攒尖结构,每面梁架设三个斗拱架托,瓦檐外伸,檐角上翘,共八个角,故又名八角亭,代表着瓦岗军从公元611年揭竿到618年失败,八年的辉煌历程。

怪阵

  怪阵,始建于隋末,2007年重新修复,面阔17米,屋深19米,建筑面积323平方米,地上高10米,地下深3米。怪阵由瓦岗军军师贾雄所创,是为智胜入侵敌军而设的一个军阵,内外墙砖木结构,钢架构房顶,融入了现代化的音响、灯光效果,斜行可进入阵内,立即会感觉到有股神奇的能量,怪异非常。

怪阵

  传说贾雄所创怪阵在战时可诱敌入阵,使敌人站立不稳,头晕恶心,被杀被擒,平时可供将士游乐,增强身体灵活性、适应性。重建后的怪阵有三怪,第一怪,水往高处流;第二怪,球向高处走;第三怪,身体失衡、头晕目眩。

  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贾雄怪阵内却与此相反,神秘的怪坡效应,使游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有人提出了重力异常、视差错觉、磁场效应、飞碟作用、鬼怪作祟等各种解释,众说纷纭,却难以使人信服。瓦岗寨贾雄怪阵,已成为人们竞相前往探奇的旅游谜地。

地穴宫

  地穴宫始建于唐代,2007年重建,地上高8米,地下深5米,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外观是山洞造型,游客可依阶而下,曲径通幽处,可见白云、蓝天、石桥、宫殿、怪兽、神仙。地穴宫融入了现代化的音响、灯光效果,鬼魅妖怪表情各异,感觉寒气袭人,幽深莫测,疑是阴阳相隔,世外桃源。

  《说唐--第二十七回》详载了"秦叔宝走马取金堤,程咬金单身探地穴"的传奇故事,单田芳的《瓦岗英雄--第50回》说的是"程咬金冒险探地穴,瓦岗军正式举义旗"的故事,《瓦岗英雄--第80回》又讲到"李世民正气拒萧后,程咬金二次探地穴",因此,程咬金探地穴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传说贾家楼结拜弟兄正在喝庆功酒,后花园处,震开一个地穴,深不见底。程咬金勇探地穴,误入地下宫殿,斧劈猪婆龙,破了炀帝本相,保住世民原身。太白金星显灵,程咬金凭着三分运气,喜得龙袍玉玺,轻松做了混世魔王,在瓦岗寨做了三年皇帝。

国公祠

  国公祠始建于贞观十七年(643年),2007年重修,为单檐歇山顶建筑,五步台阶,大殿三间,面阔约17米,进深10米,高12米,出台1.5米,回廊宽4米,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屋脊为古典的灰色,屋身、柱子、槅扇门窗涂饰棕红色,通体显得热烈而又辉煌。

  大殿檐下四周都饰有斗拱。斗拱之下的大小额枋都绘有彩画,色调以蓝色为主。大殿前檐墙的东梢间、西梢间雕刻镂空花窗,横披窗用木条拼成条形方纹。

  大殿正面题匾,明间门上悬挂有孙晓峰题写的黑底金字的匾额。正门楹联黑底金字,上联是"忠义智勇开国元勋",下联是"直孝谋正治世良臣","忠"和"直"指的是魏征,"义"和"孝"指的是秦琼,"智"和"谋"指的是徐懋功,"勇"和"正"指的是程咬金。

  国公祠内,四位国公的彩绘雕像高4米,人物形象逼真、传神,展示了大唐元勋赫赫功绩和盛唐恢宏气度。四位国公既是开国元勋,又是治世能臣,功勋卓著,可谓是"破隋兴唐创立不朽业绩,名垂青史彪炳一代风流"。

翟家院子

  翟家院子始建于隋末,2007年重建。瓦房三间,出台建筑,砖木结构,长12米,宽6米,高5米,台高1米,外延1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翟家院子是瓦岗军创始人翟让的战时家庭,房内正中,翟让金身塑像高3米,坐北朝南,神态威风凛凛,目光炯炯有神,双眉微锁,正在思索瓦岗军的前程与命运。

翟让

  翟让(约574-617),字子谦,出生在东郡韦城(今滑县万古镇妹村)一个农民家庭。少时父母双亡,读书不多,舞刀射箭,武艺超人,教了不少徒弟。在东郡衙门里当法曹时,为人忠厚,胸襟坦荡,刚直不阿,颇孚众望。因私放无辜农民,被押进监狱,定成死罪。

振义草堂

  振义草堂始建于隋末,2007年重建。瓦房五间,出台建筑,砖木结构,长20米,宽6米,高5米,台高1米,外延1米,建筑面积176平方米。

  振义草堂是瓦岗军的聚义处、招待厅,仍保持了当年的朴实风貌。堂内正中展示了瓦岗好汉的微缩彩绘雕塑,39位弟兄正在摆设香案,歃血为盟,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意气风发,豪气冲天。

知节篱笆院

  知节篱笆院始建于隋末,2007年重建,是程咬金的战时家庭住址。瓦房三间,出台建筑,砖木结构,长12米,宽6米,高5米,台高1米,外延1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

知节篱笆院

  程咬金的彩色塑像高3米,面南背北,头戴皇冠,身穿龙袍,手持玉玺,是传说中的混世魔王形象。旁边夫人程七奶奶,性格粗犷泼辣、风风火火,用的武器是一对棒槌。

东岳庙

  东岳庙起源于隋朝末年,最初为魏征的道观,贞观年间魏征与秦琼重建于瓦岗寨,后来毁于战乱。2008年,重修东岳庙,占地面积840平方米,由大门、主殿、东侧殿、西侧殿组成,共有殿宇房舍五间,建筑面积316平方米。

  庙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灰脊灰瓦,上有脊兽,挑檐下四周饰有斗拱。斗拱、柱子、外墙是棕红色,蓝色匾额书写金色大字――东岳庙,显示着庙宇的尊贵与清静。

  大殿长17米,宽9米,高10米,出台1.5米,回廊宽2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形制呈单檐歇山顶建筑,门额悬挂"灵霄宝殿"牌匾。脊刹为狮驼宝瓶,美观精致。梁架斗拱上山水图案,勾勒传神。檐下斗拱叠垒,雕刻华丽。

  在大殿中央,巨大的神龛内供奉着进宝财神、玉皇大帝、雷部正神,神像为彩色雕塑,像高3米,正襟危坐,神态和蔼。托塔李天王与太白金星服侍于玉帝左右。

  东西偏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长8米,宽6米,高7米,建筑面积48平方米,东偏殿门额悬挂"碧霞宫"牌匾,西偏殿门额悬挂"观音殿"牌匾。前檐出廊,顶有脊兽,挑檐下四周饰有斗拱,与墙面均为深红色格调。

  东偏殿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供奉碧霞元君、佩霞元君、紫霞元君,瓦岗寨群众俗称"泰山三位老奶",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

  西偏殿观音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观音菩萨是大慈悲、大平等、大博爱的心灵导师,无论贫富贵贱,解救众生脱离苦海,普获身心宁静。

文昌庙

  文昌庙始建于元代,民国时毁于战乱。2008年,重修文昌庙,大殿三间,为砖木结构,出台建筑,长14米,宽7米,高4米,台宽1.5米,建筑面积145平方米,正门匾额书写"文昌帝君"四个大字。大殿中央,巨大的神龛内供奉着文昌帝君的彩绘雕塑,神像高3.6米,身边两位书童,名唤天聋、地哑。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