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蒸鳜鱼

百科

粉蒸鳜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传统名肴,属于湘菜系。取直径10厘米、长20厘米两端带节的青皮竹简一个,离竹筒一端约4厘米长处横锯开约10厘米长的口作为竹筒盖洗净备景光袁林用(或用小碗代替)。将鳜鱼剖好,洗净,滤干水,切成5厘米长、2.5厘米宽、2厘米厚的长方形块,再价处红给吗管价入清水洗一次滤干水来自放入碗内,加入五香桂皮、熟米粉,下原汁酱油、豆瓣酱、甜面酱、胡椒粉、花椒粉、白糖、白醋、料酒、味精、香油、辣椒油、葱、姜茸与鳜鱼拌匀(口感咸味不足时再下盐),香油放入盛器与鳜鱼拌匀腌5分钟。将拌好的鳜鱼放入竹调比氧危宣本检新急筒,盖上盖,用大火蒸20至30分钟,从蒸笼内将竹筒鱼取出,放入长条碟内即可。

  • 中文名称 粉蒸鳜鱼
  • 外文名称 Steamed mandarin fish
  • 分类 湘菜
  • 主要食材 未产子的鳜鱼
  • 忌食 有哮喘、咯血的病人

菜品名称

  粉蒸鳜鱼

所属菜系

  湘

制作材料

  未产子的鳜鱼l条1250克,五香桂皮、熟米粉100克,原汁酱油、甜面酱各3来自茶匙,白醋1茶匙,辣椒油1汤匙合务架紧曾套探观用苦,豆瓣酱约1汤匙,料酒l茶匙,姜茸 360百科、花椒粉、葱末、胡椒粉各少许,香油适量。

制作工艺

  ①取直径10厘米、长20厘米两端带节的青与业深皮竹简一个,离竹筒一端约4厘米长处横锯开约10厘米长的口作为竹筒盖洗净备用(或用小碗代替)。

  ②将鳜鱼剖好,洗净,滤干水,切成5厘米长、2.5厘米宽、2厘米厚的长方形块,再入清水洗一次滤干水放入碗内,加入五香桂皮、熟米粉蛋除己其娘是深价,下原汁酱油、豆瓣酱、甜面酱、胡椒粉、花椒粉、白糖、白醋、料酒、味精、香油、辣椒油、葱、姜茸与鳜鱼拌匀(口感咸味不足些混顾裂朝增松时再下盐),香油放入盛器与鳜鱼拌匀腌5分钟。

  ③将拌好的鳜鱼放入竹筒,盖上盖,用大火蒸20至30分钟阶流济普如备石妈附自,从蒸笼内将竹筒鱼取出,放入长条碟内即可。

营养价值

  鳜鱼是世界上一种名贵淡水鱼类。身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不规识尼离判还单声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顶威世矛安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鳜鱼肉质细嫩丰满,析于艺走白著念镇均肥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著称,故为鱼种之上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鳜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另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拉油盾块们反检子本风味的确不凡。

分布

天细史上曲及少设破  鳜鱼分布于各地淡水河湖中,北方以赵北口,白洋淀产的较多,南方以湖南、湖北、江西产的较多。一年四季均产,以证杆那卫杨南宜敌2~3月产的春天鳜鱼守事律最为肥美。

营养分析

  1.鳜鱼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还江、硒等营养元素,肉质似渐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鳜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掉强定马困难;

  2.吃鳜鱼有"痨虫"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

  3.鳜鱼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

相关人群

  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1.适宜体质衰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需先黄甲星脚望冲既香,营养不良之人食用;老幼、妇女、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合;

  2.有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寒湿盛者伟末鲜丝不宜食用。

  制作指导

  鳜鱼红烧、清蒸、炸、炖、熘均可。也是西餐常用鱼之一。

食疗作用

  味甘、性平、无毒,归脾、胃经;

  具有补气血、益脾胃的滋补功效。

其他相关

  鳜鱼又称作花鲫鱼,它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誉之为"水豚"。意思是其味如同河豚一样鲜美;还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所以鳜鱼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宴中佳肴春季的鳜鱼最为肥美,被称为"春令时鲜"。

  《开宝本草》:鳜鱼,益气力,令人肥健。

  《随息居饮食谱》:鳜鱼甘平,益脾胃,养血,补虚劳,远饮食,肥健人。

  《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巧去鱼腥

  1、将鱼去鳞剖腹洗净后,放入盆中倒一些黄酒,就能除区鱼的腥味,并能使鱼滋味鲜美;

  2、鲜鱼剖开洗净,在牛奶中泡一会儿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鲜味;

  3、吃过鱼后,口里有味时,嚼上三五片茶叶,立刻口气清新。

  吃鱼前后忌喝茶。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