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时期康有为议会思想研究

百科

《戊戌来自时期康有为议会思想研究》是一本(韩)李春馥编写,由人民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的书籍。

  • 中文名称 戊戌时期康有为议会思想研究
  • 作者 (韩)李春馥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ISBN 9787010085913
  • 出版时间 2010-02-01

基本相信

来自  作 者:(韩)李春馥

  丛 书 名: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出 版 社:人民出360百科版社

  ISBN:9787010085913

  出版述实时间:2010-0西鸡益2-01

  版 次:1

  页 数:312

  装 帧:平装

  开 本:井宽沙苦底北赶图大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政治/军事 > 政治理

内容简介

  《戊戌时期康有为议会思想研究》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康有为设议会的主张细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具体分析了康有为在阿义老亚快杆者财脱界何时因何主张设下议院,又在何时因何主张设上议院而反对设下议院,从而比较清晰地说明了康有为在戊戌前后关于议会主张的变化及其原因,并且比较有力地论证了维新派"设若亲市困买械继议院、立宪法"的政治纲领。

作者简介

  李春馥[韩],1966年3月生,韩国夫余人。1992年2月毕业于韩国中央大学历史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来自5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韩国中央大学历史系讲师。主要研究清末政治史、学术史与思360百科想文化史。曾著有《马君武早期思想之研究》(未刊稿),并有《论梁启超国家主义观点及其转变过程》、《戊成时期康有为的议会思想》、《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议会度威于甚杀松议岁制度的认识及其意义》等香径一系列学术论文。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研究现状及本书结构

  一、研究动机和研究与江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

  三、本书结构和研究重点

  第二节 戊戌以前近代议会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

  一、近代议会思想在氧织德中国的传播

  二、中田鸡品比参低期节修国近代议会思想的演历年然若煤

  第一章 议会思想吸剧收据报的渊源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近代化

  第一节 议郎制与民坚控短斗阳没则站做选议院

  一、"议院"之渊源来自《德国议院章程》--证据之

  仅省也明证二、"辟门"是"民选议院"--证据之二

  三、"议郎"是民选议员的别称--证据之三

  第二节 从《德国议院章程》中汲取营养--民选下院及其受理请愿权

  一、《德国议院章程》的传播

  二、不接受上院同掉和立法权的原因

  三、仿行民选下院的民选"议郎"

  第三节 儒家政治思想的近代

  一、公民的请愿权:"国人之皆可"、"谋及庶人"和"上书"等

  二、两种议决方式:"然后可"、"然后察"与"三占从二"

  三、下院对行政命令的监督权:"命众至庭"、"上驳诏书"等

  第二章 下院一院制到上下两院制的转变--以《第四书》和《第五书》为主

  第一节 《第四书》的议会结构调整

  一、上院机构的增设及其职权称红独死会并调整

  二、光绪帝的态度与康氏对君权设计的调整

  三、维护公民选举权的康氏表达方式

  第二节 立法权归属--《第五书》的议会思想

  一、"国省满会"的渊源

  二、立法权的归属

  三、"国会"结构:上下两院制

  第三节 戊戌以前康有为民选下院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的意义

  一、对赋税等财政问题的议决权

  二、对政府命令的监督权

  三、受理请愿

  第三章 上议院的议会思想和立宪思想--以《第六书》其后为主

  第一范新否读输章计节 从上、下两院到上议齐希还师万轮杂院的转变原因及其过程--投取顺掌权肉验附界从《第五书》到《第六书固纸织师状烟修英》的转变过程

  一、强化君权和对民选下院的让步

  二、受理请愿权归属的转变

  三、以公民选举权作为妥协和让步的对象

  第二节 上议院及其称谓各异的组织机构

  一、康有为与"特开立法院

  二、对日本制度局的改造与上院化的制度局

  三、"议政处":中国化的上议院

  第三节 二权分立与制定宪法的程序和原则

  一、"修撰"的角色--议事程序第一阶段

  二、军机处提出的法律草案--议事程序第二阶段

  三、"参与"或"参议"的议决--议事程序第三、第四阶段

  第四章 仿行上议院的筹备始末--以"司员士民上书"、"参预新政"和"懋勤殿为中心

  第一节 仿行上议院的筹备措施

  一、"士民司员上书"与康氏从《第二书》以来的夙愿

  二、仿行上院化制度局的"参预新政

  第二节 上议院的结局--筹划懋勤殿及其失败

  一、倡设懋勤殿的背景

  二、懋勤殿的渊源及其职权

  三、上议院的终结--光绪帝有关懋勤殿的密诏

  第三节 戊戌时期康有为立宪思想的意义及其历史地位

  一、集行政和议政于一身的君主集权

  二、民主理论与民主实践的二律悖反

  三、康有为立宪思想在中国近代立宪史的地位

  征引文献和参考书目

  重点名词索引

  后记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已出书目

前言

  《研究丛刊》是为完成清史编纂工程而出版的四种丛刊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文献丛刊》、《档案丛刊》和《编译丛刊》),其任务是及时编辑出版清史专题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

  修纂清史是新世纪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化工程。中央对新编的清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编纂的清史质量要高,必须是精品,要注重科学性和可读性。确保编纂出一部能够反映当代中国学术水平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清史巨著,使之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2003年1月28日李岚清在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一个极高的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需要有很多的条件,作艰苦的努力。其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不渝地把全部工作建筑在对清代历史的深入研究和不懈探索的基础之上。

  专题性研究同综合性学术成果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学术工作者都十分清楚的。专题性研究是基础,综合性学术成果则是概括、提炼、深化和升华。一部优秀的综合性学术成果的产生,又为更加宽阔、更加深入的专题性研究提供契机,开辟道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上个世纪八十多年对清代历史的各个方面的专题研究,也不可能有今天提出清史编纂工程的成熟条件。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