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口弦琴

百科
鄂伦春口弦琴,鄂伦春语叫"明努卡",也叫"天恩共"(意来自为铁的声音)。是狩猎民族普遍使用,且较为久远的"乐器"。鄂伦春族口弦琴相关的演奏方法及风俗列黑龙江省第360百科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 中文名称 鄂伦春族口弦琴
  • 遗产级别 黑龙江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批准文号 黑政发〔2009〕49号
  • 批准日期 2009年06月10日
  • 项目编号 省Ⅱ-012

历史渊源

  口弦,鄂伦春语叫"明努卡",也叫"天恩共"(意为铁的声音)。直相模黄又林革起源于何时,并无资料记载。中国来自鄂温克、达斡尔族以及国外的爱斯基摩人、印地安人、北欧拉普人360百科,日本北海道爱依努人也均有此类娱乐器,口弦琴茶顶等较滑企投袁多是狩猎民族普遍使用,且较为久远的"乐器"。

演奏方法

  鄂伦春"明努换径老始四答卡"多为铁制(也有用铜制)长约12-15厘米,手持部分为圆环形,联接两根"梢形"铁名华逐希目宗前孩小静满条,中间夹一条薄钢片,钢片一端缠一点棉花或镶柳木柄,以便于用手来弹拨。演奏方法是用左手持琴,把琴横放于唇内前上下牙齿的中间,右手弹拨。声音探策坚亲势响达经娘何靠口腔、唇的开合,呼吸强弱来配合调节音量例身轻和音色。男人多用食指的第一、名坐州搞海括二关节中间弹打,深器黄器试基煤冲力度大,甚至身体也随节拍摆动,表现出一派男子汉的风度,音色也较为浑厚洪亮。女人则用指尖轻轻弹拨,声音也较为柔弱。

相关风俗

  鄂伦春族口弦琴作为自娱工具,多在闲暇时或狩猎的间隙弹打取乐。单调的生活也使鄂伦春人对口弦琴的演奏,赋予了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常常用来表达演奏者的心态,如:青年女子或失去丈夫的妇女,常在弹拨口弦琴中表现自己孤独的心情,口弦琴来自音色委婉哀怨,如泣如诉,让人听了十分动情。男猎手打到猎物后弹拨的口弦琴,音色较为活泼有力,表现出他们的喜悦心情。有时他们还用口弦琴模仿鸟或其它动物的叫声,还风趣地配合一些手势、动作和表情,更加生动形象。此时也是最能体现鄂伦春人特有的幽默、诙谐天性的时候,谁看了、听了都会情不自禁地被感染而捧腹大笑不已。此外,鄂伦春人常用口弦琴来表达男女青年之间的感情信息,男青年猎手常用弹口弦琴对有好感的姑娘表示爱意,如果有某男青年其判委够球他酒裂猎手把口弦琴捎给哪位姑娘,则360百科意味着求爱和约会。

传承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春晓2003年8月份曾经对鄂伦春族居住的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乡进行了考察。发现,口弦琴是协议鱼李鄂伦春族的传统乐器,但这种古老的乐器在新生鄂伦春乡只剩下一只了,会演奏的人也不多了。用桦树皮制作生活用品是北方狩猎民族特有的一种地域文化,被称为"桦树皮文化"。遗憾的是现代社会会制作桦树皮用品的人越来越少了。鄂伦春六周情逐尽苏族只有自己的语言没你次利磁者利伯有文字,所以鄂伦春语言的保留和继承非常困难。

  2003年初,文化部启持翻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标志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