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名 袋囊腐霉
- 分布区域 中国、日本、乌克兰、美国、俄罗斯
- 拉丁学名 Pythium marsipium Drechsler
- 界 真菌界
- 形 态 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状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袋囊腐霉真菌
拉丁学名 Pythium marsip介验对发屋及划聚谈天ium Drechsler

乱充动参考文献 Phytopathology 31: 505. 1941; Middleton, Mem. Torrey Bot. Club 20(1): 75. 1943; Plaats-Niterink, Stud. Mycol. 21: 95. 1981; Yu & Ma, Mycosystema 2: 66. 1989.
形态描述
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状。菌丝无隔,老后有隔,较细,粗1.5-3.9μm。孢子囊近球形、梨形、不对称袋形、葫芦形,顶生,较少间生,有孢囊层出现象;初生孢子囊19-52μm×17 -37μm,平均34.5μm×27.0μm;次生孢子囊产生于初生孢子囊内,15-34μm×9-29μm,平均27.0μm×23.4μm;孢子囊多具一乳突,乳突大小为(2胞需.8-)3.8-7.4μm×3.6-7.2μm;泡囊在乳突的位置产生,出管较短,4.4-10.6(-13.2)μm ×3.5-6.0μm;游动孢子肾形,双鞭毛,较大,13.9-16.9μm×9.2-10.8μm。性器官未见。
分布
中国分布 土壤分离:海南(SM 267-A)。
世界分布 中国、日本、展免乌克兰、美国、俄罗斯。
讨论
Cornu(1872)将未产生有性器官、孢子囊不规则、袋状或长肾形的腐霉命名为Pythium utriforme Cornu,没有识给出图和测量数据,Plaats-Niterink(1981)怀疑其为 P. marsipium Dre来自chsler。我们这个分离物开虽未产生有性器官,但其无性阶段的特征与 Drechsler所描述的P. marsipium无异,故暂定名为P. marsipium。
Pythium m带文选阻脸系祖arsipium Drechsler最初自美国块状睡莲Nymphae360百科a tuberosa P讨新极宁助独副团故载急aine的叶上分离出,后来在日本的秧田水中和前苏联净化污水的植物上也曾分离到,较为少见。杨左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