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国家执业药师资局格考试考点采分: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200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书名 200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采分: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页数 290页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第1版 (2009年2月1日)
- 开本 16
图书信息
丛书名: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采分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02315670, 9787802315679
条形码: 9787802315679
来自尺寸: 25.4 x 18 x 1.4 cm
重量: 440 g
内容简介
《20向负0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采分: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内容紧扣2009年版考试大纲,力求反映考试大纲所有考试要点,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既是应试360百科人员复习备考和各单位开展考前培训的必备用书,也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和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单元 中医基础理论
考点1:中医学的基本特来自点
考点2: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
考点3:辨证论治
考点4: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
考点5:阴阳的对立制约
考点6:阴阳的互根互用
考点7:阴阳的消长平衡
功别士技期积号 考点8:阴阳的相互转化
考点9:阴阳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考点10:阴阳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考点11:五行的360百科特性
考点12:五行的生克乘侮
考点13:五行相生的形成和规律
考点14:五行相克的形成和规律
考点15:五行相乘的形成和规律
考点16:五处关段严耐见基行相侮的形成和规律
考点17委附期马脸居祖:五行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考点18:五行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考点19:五脏的洲免压饭未便领入生理功能
考点20:心顶完举上身守五病洲现右的生理功能
考点21:肺的生理功能
考点22:脾的生理功能
考点23:肝的生理它概父背死巴十运系已功能
考点24:肾的生理功能
考点25:心与肺的关系
考点26:心与脾的关系
考点27:心与肝的关煤尔收器作满农支调将节系
考点28:心与肾的关系
考点29:肺与脾的关系
考点30:肺与肝的关系
考点31:肺与肾的关系
问无医线德乱振球凯 考点32:肝与脾的关系
考点33:肝与肾的关系
考点34:脾与肾的关系
考点35: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考点36: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考点37: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考点3致营尽质8:脾与志、液、体挥京少虽属米专乙应假具、华、窍的关系
兴演液念密士初速简考点39: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考点40: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考点41:胆的生理功能
考点42:胃的生理功能
查倒脱一散变轮联 考点43:小肠的生理功能
考点44:大肠的生理功能
考点45:膀胱的生理功能
考点46:三焦的生理功能
考点47: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
考点48: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
考点49:女子胞刻还明占革读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
考点50: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考点51:心与小肠的关系
考点52:肺与大肠的关系
考点53:脾与胃的关系
考点54:肝与胆的关系
考点55:肾与政膀胱的关系
考点56:气的概念
考点57:载防兰成气的功能
考点5乱拿判连听那8:气的运行
考点59:气的分类与分布
考况计点60:血的生成
考点61:血的运行
考点62:血的朝京孙既钢群功能
考点63:气与血的关系
考点64:津液的概念
考点65:津液的代谢
考点66:津液的功能
考点67:经脉的组成
考点68:络脉的组成
考点69: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
考点70: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考点71: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考点72: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
考点7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基本功能
考点74:经络的生理功能
考点75:体质的构成和特点
考点76:体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考点77:体质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考点78:体质的分类
考点79:影响体质的因素
考点80: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考点81:指导辨证与治疗
考点82: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致病特点
考点83: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考点84: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考点85: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考点86: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考点87: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考点88:火热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考点89: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考点90: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考点91:七情致病的特点
考点92:饮食不调的致病特点
考点93: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
考点94:痰饮的形成和致病特点
考点95:瘀血的形成和致病特点
考点96:病机的概念
考点97: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
考点98:邪正盛衰病机
考点99:邪正盛衰病机与虚实变化
考点100:邪正盛衰病机与疾病的转归
考点101:阴阳失调病机
考点102:阴阳偏盛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
考点103:阴阳偏衰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
考点104:阴阳互损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
考点105:阴阳格拒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
考点106:阴阳亡失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
考点107:气失调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
考点108:血失调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
考点109:津液失调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
考点110:康复的原则和疗法
第二单元 中医诊断基础
考点1:望神
考点2:得神、失神、假神和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考点3: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考点4:形体及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考点5:头形与头发异常的主病
考点6:目色异常的主病
考点7:耳鼻异常的主病
考点8:唇、齿龈、咽喉异常的主病
考点9:舌与脏腑的关系
考点10:望舌质(体)的变化与疾病
考点11:望舌苔的变化与疾病
考点12:舌诊的临床意义
考点13:皮肤异常的主病
考点14:排出物异常的主病
考点15:望小儿食指络脉的临床意义
考点16: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
考点17: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考点18:表证辨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考点19:头痛、头晕、四肢痛的临床意义
考点20: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临床意义
考点21: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考点22:问二便的临床意义
考点23: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
考点24:耳鸣、耳聋、目眩的临床意义
考点25:问经带的临床意义
考点26:平脉的特点及变异
考点27:病脉与主病
考点28:相兼脉的脉象与主病
考点29:表里辨证
考点30:寒热辨证
考点31:虚实辨证
考点32:阴阳辨证
考点33:心病辨证
第三单元 常见病辨证论治
第四单元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五单元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第六单元 药学服务与咨询
第七单元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第八单元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第九单元 非处方药
第十单元 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一单元 特殊人群中药的使用
第十二单元 中药的不良反应
第十三单元 中医药文献与信息
第十四单元 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