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来自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夫斤必衡束面提高教学质量》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高毫脸北角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别须李任答区发构玉若干意见》的相关精神,扎实推进我校学分制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提出的意见。
- 中文名称 西南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 学校 西南大学
- 内容 教学改革全面推进
- 隶属 行政文件
简介
西校〔2009〕48号
西南大学关于进一步来自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高[2007]2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渝教高〔2007〕22号)的相关精神,扎实推360百科进我校学分制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特提出以下意见:
全面州实施按类培养
所有专业学生均实行按类培养,要按照"2+2"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即:一、二年级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同一个学科门类中的二级类所属专业,前两年的必修课程声吗雷示置介游尽量统一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体现综合大学培养学生的基础性、综合性。三、四年级设置专业发展与个性化课程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化特色,体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多样化。从而深入推进我校综合化展元世例入护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调整选修课知程学分比重
为适应发省陆她官美学分制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培养方案中各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比例至少达到毕业总学分的25%以上。同时应严格控制毕业总学分的要求,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学习时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实施课程资源共享
要来自打破学院与专业之皮叫他间的界限,克服不同单位课程资源360百科互不共享的弊端。原则上,所有学院开设的课程都要对全校开放。学生除修读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外,选修课程可以面向全校课程自主选择,允许学生跨学院、跨学科、跨月专业、跨年级选课。
优化课程内容
要削枝强干,全列杂阶其述际面推行课程小型化、精品化、专题化,同时适当兼顾课程内容的综合化,除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外,每门课程学分数一般控制在3学分以内。要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增只扩鱼铁令李文包封素加新课程,力争有数量求娘充足的优质课程供学生选择黄汉林。
实施教学资源整合
要在共享课程资源的同时,逐步把主修、辅修的界限全部打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
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各专业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个松粒规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设置专业方向,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加强分级分类教学
委传燃础机 要根据学生来源和需求的多样化,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进一步深化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分级分类教学,同时要不断增设提高性的通将形断显线最胞实此略盟识教育课程,尽量满足优秀学生的祖限培死气娘否需要。要逐步推行专业发展课程的环划分级分类教学,允许学生选择高层次的课结呼服效反呀程。
逐步开展学生选择任课教师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任课及收燃教师。
实施小班化教学
要消画句导执逐步改变大班上课的现状,理论教学中的外语类、体育类、艺术类课程以30人为标准,其余课程以60人为标准,实验类课程中文科类和公共计算机类以50人为标准,其余课程教学标准班以30人为标准安排教学,保立制呼良持消婷每证基本的教学质量。
实施学业导师制度
要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选课,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实施全天候排课
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在不同时段选课的要求,学校实行全天候排课,并充分利用夏季学期、双休盐降尼空川术大略今适日安排全校通选课、辅修/双学位专业课程、实验课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重修课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短期培训、学生社会实践等。
不断推进教考分离
要逐步把教考分离工作从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中推广到两位以上教师讲授的课程中去,要建立各种形式的试题库,由命题小组命题或试题库组题,统一阅卷,流水作业,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学质量。
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
要加快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适应全面学分制改革的需要;要深入推进校、市、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完善精品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要充分应用学校本科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辅助平台,扩展学生学习空间;要按照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60%以上,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列入培养方案中的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
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要建设网络课程和大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进一步推行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训自主创新学习的指导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强化教学管理
要强化管理育人的意识,加强教学管理研究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依法治教,依法治学,依法治管,规范教学、学习和管理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二○○九年三月四日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