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晋侯苏钟,旧称晋侯稣钟,1992年出土来自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360百科8号墓,后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
西周晋侯苏钟共16件,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谐和的编钟。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铭文叙述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周厉王亲征东国、南国。西周晋侯苏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也束四史美普振查考,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此外铭文中多种记时历日对西周的断代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2002年,西息也展谈剧群顾当八周晋侯苏钟被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 中文名称 西周晋侯苏钟
- 出土地点 山西省曲沃县
- 馆藏地点 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
- 所属年代 周
- 出土时间 1992年
文物历史
1992年8月,晋侯墓地8号墓遭到盗掘,大部量随葬品被盗往国外,其中有14枚流落到香港古玩诉望候解站待总京肆中; 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了被盗的8号墓,出土了刻有铭文的两枚甬钟,铭文分别为"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兹钟";12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抢救回归。
1993年4月,马承源邀请长期主持翼城与曲沃交界处的天马--曲村遗址发掘工作的邹衡先生,带着8号墓的图文资料到上海博物馆观摩14枚钟。
分没互神重免出类士育因 2009年,范季融夫妇将其中一枚甬钟赠给国家文物局。
文物特征
西周晋侯苏钟共16侵古号美走石么量明分枚,编钟分两组,三种式样,每组8枚,均粮万引概大小成编,一组即一肆。大钟为一组,高分别为49、49.8、52、44.7、32.7来自、30、25.3、22厘米,纹饰浅而细,360百科小型为一组,高分别为50、49.5、51、47.6、34.8、29.9、25.9、22.3厘米。
编钟铭文
根据马承源先生考释,得16段编钟铭文,以编钟序号为序,现采录如下:
(1)惟王卅又三年,王亲遹省东国南国。正月既生霸戊午,王步自宗周。二月既望癸卯,王入格成周。二月(2)既死霸壬寅,王偿往东。三月方死霸,王至于 ,分行。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左氵舟(周)镬,北氵舟(周)□,伐夙夷。晋(3)欢春输践侯苏折首百又廿,执讯廿又三夫。王至于 城,王久绍推关子杂古九亲远省师。王至晋侯苏师,王降自车,立,南乡,(4)亲令晋侯苏自西北遇(隅)敦伐 城。晋侯率厥亚旅、小子、呈戈(秩)人先,陷(5)入,折百首,执讯十又一夫。王至(6)淖列,淖参王降阻处费察轮货列夷出奔,王令晋侯(7)苏帅大室小臣、(8序印控为还)车仆从,(9)述(遂)逐之。晋侯折首百又一十,执讯廿夫;大室小臣、车仆折首百又五十,执讯六十夫。王惟反归,在成周公族整师(10)宫,六月初吉戊寅,旦,王格大室,即位。王呼膳夫曶召晋侯苏,入门,立中廷。王亲锡驹四匹。苏拜稽首,受驹以(11)出,反入,拜稽首。丁亥,旦,王鱼阝于邑伐宫。庚寅,旦,王格大室,司工扬父入右晋侯苏,王亲侪晋侯苏禾巨鬯一卣、(12)弓矢百、马四匹,苏敢扬天子丕显鲁休,用作元龢现流架区首钖钟,用昭格前(13)文人。前文人其严在上,翼在下,醴醴(14)毚毚,降余短居简干工多福。苏其迈(15)年无疆,子子孙孙,(16)永宝兹钟。
文物鉴赏
西周晋侯苏钟第一组为大钟,纹饰浅而细,第二组为中小型钟,纹饰深而阔。并且从造型上来讲两组也有细微的差异,研究者认为它们虽并非同时铸造,但音律却非常和谐。钟上铭文为利器刻凿而成,笔画转折处要分四五刀或是五六刀的接连刻凿,笔道才能连起来,刀痕至今非常明显。
文物价值
西周晋侯苏钟铭文全部为錾刻,西周青铜器首见,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山西博物院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率军参加周来自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编已思。晋侯苏因战功,多次受赏,因作此编钟。所记战争360百科为史料所阙载,对研究西周型村殖每护城但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
出土环境
西周晋侯苏钟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8号北墓,曲沃北山位于晋候墓地8号墓北面。北山为太行山余脉,由东向西,山势逐渐降低,分为塔儿山、乔山和垆顶山。晋侯墓地就处于中部乔石众山南麓10公里开外的山资会组航也上他前地带。墓地以南地势逐渐下降,在毛张村南的滏河河谷降至最低点,滏河为季节真育末发尼器供性河流,由西北向西南绕天马-曲村遗址,在西北约25公里处汇入汾河。在滏河南面,横亘着一道叫峨眉岭的土梁,土梁后的曲沃南山依稀可见。墓地背山面水,远山相对,视野开阔,地望颇佳。
重要展览
20花实到汉待土搞触术么02年,上海博物馆将藏于四地的5件晋侯苏鼎、两地16枚晋侯苏钟等铜器集中起来参加晋侯墓地请阿宣损出土青铜器展览 。
文物争议
西周晋侯苏钟铭文记时历日者有以下六条:唯王三十又三年,正月既生霸戊午,二月既望癸卯,二月既死霸壬寅,三月旁死霸,六月初吉戊寅、丁亥、庚寅。为研究西周纪年提供了实物受资料。问题出在西周晚期周王在置武送马乎参会降诗某位过了三十又三年只有厉王和宣王,某王三十又三为务镇便尽征今换庆年晋侯苏讨伐夙夷是绝对真实的事,《史记》之《晋世家》及《十二诸侯年表设粮尔怎》记载,晋献侯在位的时间为周宣王六年到十六年,即前822到前812年,若三十三年为宣王的三十三年,晋侯苏已然死去多年了,若为厉王三十三年,那时晋侯苏还没有即位,争论便由此而起。邹衡认为,确8号墓的年代上限为周宣王三十三年,晋侯苏只能是晋穆侯,晋献侯名"苏"应是《世本》的错误;马承源说,铭文中的二月癸卯和壬寅两个日干是当时的为己这倒刻手倒置所致,如果将两者对调在飞一下,其记时合于厉王三十三年,并指出《晋世家》所载晋侯苏在位为宣王时有误,司马迁对晋侯世次的记载亦未必可靠;李学勤相信三十三年就是厉王三十三年,其时苏以靖侯孙的身份率兵打仗,编钟系随厉王作战时的战利品,铭文是苏即侯位后所刻,故称号也依刻字时的身份而改变,假设的成分太多了;王占奎从有关千亩之战的年份和成师的年龄中找出了《史记》的矛盾,以及殇叔在位4们做输门阳花府思年可能是误算所致,提出了西周纪年中宣王纪年引存需钱大可能是从元年到六十年,而不存在共和机胡据燃单独14年的新说后,认为三十三年是共和元年(前841年)以来的第33年(前809年),司马迁所言"自靖侯以来,年纪可推"应该是可信的,只是在推算的过程中有小误而已;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确定为厉王三十三年,即前845年。
保护措施
2002年,西周晋侯苏钟被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