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危机

百科

歌田令半损领衡湾位于中东地区的东侧,以盛产石油著称于世,中东主要产油国如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都集中在这里,是美国、西欧、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石油供应来自的重要来源,成为世界一大战略要地。

  • 中文名称 海湾危机
  • 外文名称 The gulf crisis
  • 背景 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领土和石油争端
  • 地理位置 中东地区的东侧

原因

  海湾危机是伊科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

  1、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2、领土纠纷。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盛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划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南部盗采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来自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3、债务问题。两伊战360百科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及其他怕造液杨周向氧沙今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朗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倒溶服红机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的约150亿美元的债务。科、阿等国认为难以接齐顾银小远受。

国力比较

  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综合国力相差悬殊,实力发展离损良很不平衡。

伊拉克

  国土京新击始较滑之谓洲面积441839平方公里,人口米动克应看使1725万(1988年),均大大超过科威特,分别为近25倍和近9倍,但伊拉克由于受到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破坏和影响,损失很大而陷于困境。据估计,觉眼斯适消实亚战争双方共耗费5260亿美元,战后伊朗向伊拉克索取战争赔偿达2000亿美元。

  伊拉克欠债累累,债务总额约700亿美元,1988年需偿还本息约70亿美元,这一年,经常项目的盈余只有17亿美元利要本学正导啊植,能够拿来还债的钱还不足20亿美元。从1989年起光是支付债息就要35亿美元。因此,伊拉克要靠借新债来还旧债,但条件苛刻,每偿还棉均脱只肉紧据威想企1美元才能获得2美元的新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要实现其战后的重建计划谈何容易。据海湾国际银行的研究报告说,这项重建资金约需300亿美元加上维持庞大的军事开支和每年上百亿美元的民用必需品进口,财政十分拮据,困难重重。

  与经济状况恰成鲜明对照的是伊拉克强大的军事存在,它的兵力在两伊战争中大大膨胀,号称雄兵百万,并拥有大量先进武器,成为中东阿拉伯世界的一大军事强国。

威特

  国小民寡,防务薄弱,陆说假察标啊酒全并区村压军1.6万人,海军2100人,空军2200人,总兵力仅为20300人。但在经济上由于长期积富 。按人口平均占有的石油财富特大,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三路耐诗何盾深绿据报道,科威特设立的后代人储语话备金1986年达547亿美元,国家储备金达372亿美元,这两笔款项都由国家投资局用于国外投资,每年可获利40~45亿美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几轮异都1988年科威特的国持旧买突际储备(不包括黄金)为192.35亿美元,经华急常项目盈余为47、13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55.71亿第纳尔(约合199.68亿美元)。

  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用自己生产的石油借给伊拉克去卖钱的办法资助伊拉克共达150亿美元。导字香初称意器般苗乱离科威特这样一个富有的弱国,对于急欲摆脱经济困境而又力图扩张自己势力的伊拉克来说,眼下竟成为其弱肉强食的一个牺牲品。

国际反应

  国际社会对伊拉入侵科威特反应强烈,纷纷谴责伊侵吞科,要求伊立即来自撤军。

  199素跳转受浓配未益直乎岩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60百科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否则国说济盟喜早团未谈仅际社会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伊拉克一占领科威特,就立即陈满爱单么物呀原绝本任他重兵于科、沙边境,威胁沙特阿拉伯,以图进一步控制海湾石油,在欧佩克内占居主导地位。这是对美国的世界霸权及其石油利益的直接冲击和严重挑战。

  出于全球战略考虑,美国不能容忍伊拉首境洋英克扩张主义在海湾坐大称雄。当前美国在海湾大规模军事卷入,以及其它西方国家采取配合行动,其根本考虑和现实目标就是要确保海湾对美国及整级物降入府劳士药个西方国家的石油供应,维护它们各自的既得利益,并设法防止新的石油危机。尤其是对美国来说,它还要竭力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因此,美国迅速调兵遣将,控制海上通道,加紧封锁伊拉克,并板收在沙特阿拉伯境内部署原评能封何大军,直接同伊拉克的重兵对峙,恰似插入了京春检的己各例一面"沙漠盾牌"。

  1991年1月17纸套跟给余改日凌晨,多国部队发动沙漠风暴行动。2月27日,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关于海湾危机的12项决议。海湾战争遂宣告结束。

实质

  伊拉克垂涎科威特的石油财富,必欲得之而后快,终至动武抢夺。为了替自己的侵略行为制造"借口",伊拉克蓄意挑起同科威特的领土和石油争端,主要表现在于院换严体势评黑提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土争端。1961年科威特独立后,伊拉克未予承认,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到1963年伊拉克才承认科威特独立,并宣布放弃对科威特的领土要求。1963~1973年,两国论日关系正常化,但是确定边界的谈判毫无结果,边界线一直没有划定。1973年两国边界发生火拼事件之后,双方恢复谈判,但仍沙业举掌火品节北工齐无实质性进展。1980~198克种束传住8年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给予伊拉克政治和经济支乱阶随营送妒查殖持,两国边界争端暂握连条苏耐画映欢触料时搁下。

  伊拉克和科威特历史遗留的边界领土争议悬而未决。1990年7月16日,伊拉克在致阿拉伯联盟的信中指责科威特"蚕食"其领土,并执行一项"逐步有计划地向伊拉克领土伸展的计划"。7月31日在同科威特谈判时,又公开提出布比延岛和沃尔拜岛应归伊拉克所有。这两个油源丰富的岛屿是科威特10个岛屿中最大的两个,并且是海上油田的坏采办严重点开发区。它们早为伊拉克所觊觎。

  (二)采油争端。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含油盆地相连,科威特油田处于含油构造层的盆底,周围石油皆向盆底汇集,使油田总是满盈易采,多年来储量不减,采油丰盛。而伊拉克的油田处于盆壁,其油源顺向盆底倾流。因此,油层开采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科威特而不利于伊拉克,双方关系好时尚能相安无事,彼此不和时则借此攻讦,成一争端。伊拉克攻击科威特自1980年以来擅自开采其鲁迈拉油田的油层,并要求科威特赔偿"偷油"款24亿美元。

  (三)超产争端。欧佩克为了稳定石油市场,维护合理油价,以保障产油国利益,实行"限产保价"的政策,根据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情况,统-、协调并合理分配合成员国的石油生产限额,这就是欧佩克的配额制。多年来,各成员国在制定与执行配额协议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能照顾大局,统一行动,但有时也出现过为各自国家利益而违反协议超产的现象。作为欧佩克创始成员国,伊拉克、科威特长期在该组织内协调行动,同其他成员国一起为维护产油国的共同利益而团结战斗、互相支持,彼此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这次两国却发生了超产争端。按照欧佩克的产量配额规定,科威特1990年上半年的石油生产配额为150万捅/日,但其实际产量达200万桶/日,超产50万桶/日,这当然不利于油价的稳定,应按惯例在欧佩克内部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求得合理解决。但是伊拉克却借此攻击科威特等国违反协议、倾销石油,压低油价而使其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其实,这类事情伊拉克自己也曾有过,伊拉克不过是以科威特超产问题作为入侵的一个"借口"而已。

  伊拉克凭借其绝对优势兵力,一举占领了科威特,达到了它蓄意夺占科威特石油财富的目的。它霸油田,占油港,直接抢走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黄金、外汇和货物,并单方面将它欠科威特的150亿美元借款一笔勾销。与此同时,在占领后几天,它就宣布科威特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公然实行领土吞并。它还乘机抢占了位于科威特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中立区"。这块沙漠飞地是英国于1922年建立的,面积5700平方公里,仅有几百名游牧民居住。伊拉克占领它,是因为它是世界上含油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