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纂――30和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

百科

《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纂――30和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是1997年3月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梅君来自(德)。

  • 作者 罗梅君(德)
  • 译者 孙立新
  •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年03月
  • 页数 439 页

作品目

  目 录

  译者前言

  著者来自中译本前言

  原著致谢辞

  1 引言

  1.1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1.2360百科史料和研究状况

  1.3游宪检秋乎处方法上的思考

  2 历史学家小传

  2.1吕振羽

  2.2翦伯赞

  2.3侯外庐

  2.4范文澜

 度均眼带背 2.5胡绳

  2.井热穿她6何干之

  3 1927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产生的政治和意识

  形她报渐跑频氢科照品曾态前提

  3.1打宁背演限在西方影响下意识形态的重新定向

  3.2马克思主义的引进

  3.3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的发韧

  4 30年代初关于中国社会及其发展的讨论与马克思

  主义历史学的奠基

  4.1 1927年第一次民族统一战线瓦解后的政治―下风己究激啊啊括范棉达

  识形态形势

  4.2关于社会性质的论战――阶级分析的尝试

  4.3关于社会史问题的论战――确定历史方位的尝

  试

  感配4.4论战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发展的影响

  5第二火几战用五冲短标次民族统一战线和河友正程业船抗日战争时期主要马克思

 这蒸具几里概打脚血调 主义历史学家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观点

  5.1第二次民族统一战线染修向纪和抗战中政治―意识形态

  的发展

  5.2历史学家对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战政策的认

  5.2.1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战的性质

  5.2.2对三民主义的解说――关于民族统一战线盟原红到状底

  纲领和政策的讨论

  5.2.3社会载体和领导权

  5.24把民族统一战圆烈音露室女线和抗战置于世界政治的发展

  之中

  5.2.5动员民

  5.3历史学家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认识

  5.3.1侯外庐"革命人文主义的文化运动"

  5没呢四盐雨.3.2胡绳"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民主道路"

  54维向京娘球丰纪类验刑影政治―意识形态观念对历史科学的影响

  6掌握"历史的合法则性"和继承"历史遗产"―

  1949年以前主要历史学家著作中政治与科学关

  系上的两个基本点

  6.1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把中国的特殊发

  展纳入一般的世界历史发展之唱间代值列通

  6.1.1吕振羽

  6.1.2翦伯赞

  6.1.3何干之

  6.14侯外庐

  6.1.5范文澜

  6.1.6胡绳

  6.2把历史当作历史遗产来继承

  6.2.1民族遗产的概念和评价

  6.2.2外国遗产的概念和评价

  6.2.3标同证功时边继承历史遗产的实际行动和受到偏爱的对象

  6.2.3.1中国山育造操的启蒙和启蒙运动

  6.2.3.2近代史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6.2.3.3封建社会中的民族斗争和社会斗争

  7结语

  注释

  文献及其缩写目录

  30和40年代的期刊目录

  英文提要

作者简介

  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女,德国汉学家。毕业于德国波鸿大学,获汉学博士学位,1978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2004年起为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唯一的汉学教授。她是《北大史学》《中国研究》等多本杂志的编委会成员,《柏林中国研究》丛书(Berliner China-Studien)的主编。发表过的论著、编著、论文、评论及报道、学术报告等多达166种。她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从70年代到80年代她都在北京大学学习。罗女士与其他汉学家不同,她一直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她的博士论文论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20世纪40年代的发展。罗女士还主编德国学界最主要的汉学杂志《中国社会与历史》,同时从1990年以来她还参与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课题研究。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