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2.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百科

《UML 2.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班尼特(Bennett, S. ) / (英)麦克罗布(McRobb, S. ) / (英)法默果步生观(Farmer, R. )。

  • 作者 (英)班尼特(Bennett,S.)/(英)麦克罗布(McRobb,S.)/(英)法默(Farmer,R.)
  • 译者 李杨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年1月
  • 页数 548 页

内容介绍

  本书对前继血吃也以具业调深品一版进行了修订,反映了信息系统开发中最前沿的方法。Bennett、McRobb和Farmer撰写的这本书是面向对我识践灯象分析与设计领域的经典图书,元念领由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统分析和设计"课程重要的教受尔例团级丰任年学用书。

  本书为使用来自UML 2.2中的主要技术进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给出360百科了清晰实用的结构,遵循迭代球短烧子和增量型方法(它们基于业内标准的统一过程),将系统限英分析和设计置于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背景中。本书分为4部分:第1部分为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以及面向对象提供了背景;第2部分关注需求获取和系统分析活动以及UM临管问生L的基本标记法;第3部分涉及系统架构和设计活动,以及对象设计的UML标记言愿须取价儿法;第4部分介绍系统的实现,如何组织系统生命周期,以及如何开发可重用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本书促失执路员都耐算参的作者,Simon Benn脚还明会ett、Steve McRobb和Ray Farmer自从1999年本书第1版付梓的时候就一起工作。他们的合作汇集了各自在信息系统学科丰富的教学研什易乎创宣协机差学究经验。他们丰富的业界经验也查看田保证了在实际组织中UML知识激通围矿乡合则实践应用的正确性

  Simon Benne护望通既局担城职tt是De Montfort大学技术学院的培训顾问,他在这里提供UML、分析和设计,以及系统架构方面的培训。他是计算机智能中心的准会员。之前作为企业架构师供职于Celesio AG,作为ICT主管供职于Leicester议序演和育担会的复兴和文化事务部,并且罪自实经责息员叫容道在1999年之前作为首席讲师任教于De Montfort大学。Simon是Schaum's Outline of UML(2nd edition)一书的合著者,该书也由McGraw-Hill出版。

  Steve McRobb是De Montfort大学信息学院的首席讲师。他教授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十几年,目前是"计算、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管理"研究生课程的课程负责人。他最近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在线隐私以及ICT对权利关系的影响方面。Steve是Yorkshire Dales国家公园的前任首席行政主任。

  Ray Farmer是Coventry大学工程和计算学院的副院长。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服务架构以及工程和计算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他定期作为英国和国际上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面的咨询师。Ray之前在De Montfort大学的信息系统学院担任不同的职位。

作品目录

  案例A1 Agate公司案例研究--

  简介 1

  A1.1 Agate公司介绍 1

  A1.2 现有计算机系统 2

  A1.3 使来自用当前系统的业务活动 2

  A1.4 需求总结 3

  案例B1 FoodCo公司案例研究--

  简介 5

  B1.1 FoodCo公司介绍 5

  B1.2 现如今的FoodCo公司 8

  B1.3 建议 11

  第清同消终飞劳杀1章 信息系统 13

  1.1 介绍 13

  1.2 信息系统的历史 14

  白艺展检你那械农观参笑1.3 信息系统现状 16

360百科  1.4 何为系统 17

  1.4.1 系统思考 18

  1.4.2 系统思考的益处 21

  1.4.3 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

  的系统 26

  1.5 信息与信息系统 27

  1.5.1 信息 27

  1布名案.5.2 组织中信息系统的工作 27

  1.5.3 信息技术 29

  1.6 成功战略 30

  1.6.1 确认商业战略 30

  1.6.2 信息系统的贡献 31

  1.6.3 信息系统和信息即亲护点整总技术战略 31

  1.7 本章小结 33

  问题回顾 33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33

 形相换后帮改 拓展阅读 34

  察吃花值先到初律看雨第2章 信息系统开发面临的挑战 35

  2.1 介绍 35

  2.2 挑战 36

 晶走田作连苏冲利政 2.2.1 终端用户的视角 37

  2.2.2 客户的视角 39

  2.2.3 开盐读表发者的视角 41

  2.3 出错的原因 42

  2.3.1 质量问题 43

  2.3.2 生产率问题 45

  2.4 道德层面 46

  2.4.1 项目内的道德问题 47

  2.4.2 更为广泛的道德问题 48

  2.5 失败的代易算绍服价 49

  2.6 本章小结 50

啊希  问题回顾 50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50

  拓展阅读 51

  第3章 面对挑战 52

  3.1 介绍 52

  3.2 问题响应 54

  不福础女军歌行3.2.1 质量问题 54

  3.2.2 安装和运行问题 55

  3.2.3 生产率问题 56

  3.3 项目的生命周期 57

  3.3.1 瀑布型生命周期模型 58

  3.3.2 原型 60

  3.3.3 迭代和增量型开发 62

  3.被如省务换自4 方法论 62

  3.4.1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 63

  3.4.2 敏捷方法 64

  3.5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 65

  3.6 用户参与 67

  3.7 软件开发工具 68

  3.7.1 模型和技术支持 68

  3.7.2 软广矿年院件构建 70

  3.7.3 使用者所令复软件开发工具的益

  和困难 71

  3.8 本章小结 71

  问题回顾 71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72

  拓展阅读 72

  第4章 面向对象 73

  4.1 介绍 73

  4.2 基本概念 73

  4.2.1 对象 74

  4.2.2 类和对象 75

  4.2.3 类成员 76

  4.2.4 一般化和特殊化 78

  4.2.5 封装、信息试名手业火配行混端治隐藏和消息

  传递 含树赵82

  4.2.6 多态 84

  4.2.7 对象状态 85

  4.3 面向对象的起源 86

  4.4 当前的面向对象语言 88

  4.5 本章小结 89

  问题回顾 90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90

  拓展阅读 91

  第5章 建模的概念 92

  5.1 介绍 92

  5.2 模型和图 92

  5.2.1 模型的含义 93

  5.2.2 图 94

  5.2.3 模型和图的区别 96

  5.2.4 UML中的模型 97

  5.2.5 开发模型 98

  5.3 绘制活动图 99

  5.3.1 活动图的目的 99

  5.3.2 活动图的标记法 100

  5.4 开发过程 103

  5.4.1 基本原则 104

  5.4.2 主要活动 105

  5.5 本章小结 109

  问题回顾 109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110

  拓展阅读 110

  第6章 需求获取 111

  6.1 介绍 111

  6.2 用户需求 111

  6.2.1 当前系统 112

  6.2.2 新的需求 113

  6.3 事实发现技术 114

  6.3.1 背景阅读 114

  6.3.2 访谈 115

  6.3.3 观察 117

  6.3.4 文档抽样 118

  6.3.5 调查问卷 119

  6.3.6 记住上述技术 121

  6.3.7 其他技术 122

  6.4 用户参与 122

  6.5 文档需求 123

  6.6 用例 125

  6.6.1 目的 125

  6.6.2 标记法 126

  6.6.3 使用原型支持用例 130

  6.6.4 CASE工具支持 131

  6.6.5 使用用例图的业务

  模型 131

  6.6.6 测试和用例 132

  6.7 需求获取和建模 132

  6.8 本章小结 133

  问题回顾 135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135

  拓展阅读 136

  案例A2 Agate公司案例研究--

  需求模型 138

  A2.1 介绍 138

  A2.2 需求列表 138

  A2.3 执行者和用例 139

  A2.4 术语表 144

  A2.5 最初架构 144

  A2.6 需求建模活动 145

  第7章 需求分析 147

  7.1 介绍 147

  7.2 分析模型 148

  7.2.1 分析模型和其他模型

  的区别 148

  7.2.2 好的分析 149

  7.3 分析类图:概念和标记法 150

  7.3.1 类和对象 150

  7.3.2 特性 151

  7.3.3 特性和状态 152

  7.3.4 实例之间的链接 153

  7.3.5 类之间的关联 154

  7.3.6 关联和状态 154

  7.3.7 多重性 155

  7.3.8 操作 156

  7.3.9 操作和状态 158

  7.3.10 分析类图的稳定性 158

  7.4 用例实现 159

  7.5 绘制类图 161

  7.5.1 健壮性分析 161

  7.5.2 分析类stereotype 161

  7.5.3 确认类 164

  7.5.4 从通信图到类图 168

  7.5.5 查找对象和类的其他

  方法 169

  7.5.6 添加和定位特性 173

  7.5.7 添加关联 175

  7.5.8 确定多重性 175

  7.5.9 寻找操作 175

  7.5.10 初始操作分配 175

  7.6 CRC卡 176

  7.7 整合分析类图 178

  7.8 本章小结 179

  问题回顾 179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180

  拓展阅读 183

  案例A3 Agate公司案例研究--

  需求分析 184

  A3.1 介绍 184

  A3.2 用例实现 184

  A3.3 整合分析类图 189

  A3.4 需求分析活动 189

  第8章 完善需求模型 191

  8.1 介绍 191

  8.2 软件和规范重用 192

  8.2.1 为何重用 192

  8.2.2 难以重用的原因 192

  8.2.3 面向对象对重用的贡献 193

  8.3 进一步向结构中添加内容 195

  8.3.1 寻找和建模一般化 195

  8.3.2 寻找和建模组合 199

  8.3.3 组合或聚集与一般化

  的合并 200

  8.3.4 组织分析模型--包

  和依赖关系 201

  8.4 重用软件组件 202

  8.4.1 组件的UML标记法 203

  8.4.2 基于组件的开发 204

  8.4.3 组件建模实例 205

  8.5 软件开发模式 207

  8.5.1 模式的起源 207

  8.5.2 什么是软件模式 208

  8.5.3 分析模式 209

  8.6 本章小结 211

  问题回顾 211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211

  拓展阅读 212

  第9章 对象交互 213

  9.1 介绍 213

  9.2 对象交互和协作 214

  9.3 交互顺序图 215

  9.3.1 基本概念和标记法 216

  9.3.2 管理顺序图 223

  9.3.3 分支 226

  9.3.4 延续 227

  9.3.5 异步消息 227

  9.3.6 时间约束 228

  9.3.7 实时系统和并发的建模 229

  9.3.8 准备顺序图的指导原则 230

  9.4 通信图 230

  9.4.1 基本概念和标记法 231

  9.4.2 通信图中的信息标签 232

  9.5 交互概览图 234

  9.6 时序图 236

  9.7 模型一致性 237

  9.8 本章小结 238

  问题回顾 238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238

  拓展阅读 239

  第10章 规范对象操作 240

  10.1 介绍 240

  10.2 操作规范的角色 241

  10.3 合同 242

  10.4 描述操作逻辑 243

  10.4.1 非算法型方法 243

  10.4.2 算法型方法 246

  10.5 对象约束语言 251

  10.6 创建操作规范 253

  10.7 本章小结 255

  问题回顾 255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256

  拓展阅读 256

  第11章 规范控制 257

  11.1 介绍 257

  11.2 状态和事件 258

  11.3 基本标记法 259

  11.4 深度标记法 264

  11.4.1 组合状态 264

  11.4.2 并发状态 265

  11.4.3 进入和退出伪状态 267

  11.4.4 交叉和选择伪状态 268

  11.4.5 历史伪状态 268

  11.4.6 状态机的特殊化 269

  11.5 准备状态机 269

  11.5.1 行为型方法 270

  11.5.2 生命周期方法 273

  11.6 协议型和行为型状态机 273

  11.7 一致性检查 274

  11.8 质量准则 274

  11.9 本章小结 275

  问题回顾 275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276

  拓展阅读 276

  案例A4 Agate公司案例研究--

  深入分析 277

  A4.1 介绍 277

  A4.2 顺序图 277

  A4.3 状态机 278

  A4.4 操作规范 280

  A4.5 对类图的进一步修订 281

  A4.6 需求分析的深入活动 283

  第12章 设计 285

  12.1 介绍 285

  12.2 设计和分析有何不同 285

  12.2.1 设计 286

  12.2.2 迭代型生命周期中

  的设计 287

  12.3 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287

  12.4 系统设计和详细设计 289

  12.4.1 系统设计 290

  12.4.2 详细设计 290

  12.5 设计的质量和目标 290

  12.5.1 目标和约束 291

  12.5.2 设计折中 294

  12.5.3 设计中的可衡量目标 295

  12.6 本章小结 296

  问题回顾 296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297

  拓展阅读 297

  第13章 系统架构 298

  13.1 介绍 298

  13.2 架构的含义 299

  13.3 生成架构模型的原因 301

  13.4 对系统架构的影响 302

  13.4.1 现有系统 303

  13.4.2 企业级架构 304

  13.4.3 技术参考架构 305

  13.5 架构风格 305

  13.5.1 子系统 306

  13.5.2 分层和分区 307

  13.5.3 MVC架构 311

  13.5.4 分布式系统架构 314

  13.5.5 架构和开发的组织

  结构 316

  13.6 并发 317

  13.7 处理器分配 318

  13.8 系统设计标准 319

  13.8.1 数据库设计 319

  13.8.2 用户界面设计标准 319

  13.8.3 构建准则 319

  13.9 Agate软件架构 320

  13.10 本章小结 321

  问题回顾 322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322

  拓展阅读 322

  第14章 详细设计 324

  14.1 介绍 324

  14.2 在面向对象的详细设计中

  添加的内容 325

  14.3 特性和操作规范 325

  14.3.1 特性的数据类型 325

  14.3.2 派生特性 326

  14.3.3 主操作 327

  14.3.4 操作签名 328

  14.3.5 可见性 329

  14.4 将特性和操作归入类中 331

  14.4.1 分配职责 331

  14.4.2 接口 332

  14.4.3 耦合和内聚 333

  14.4.4 Liskov替换原则 336

  14.5 设计关联 336

  14.5.1 一对一关联 337

  14.5.2 一对多关联 338

  14.5.3 多对多关联 340

  14.5.4 保持类最小 341

  14.6 完整性约束 342

  14.6.1 引用完整性 342

  14.6.2 依赖约束 343

  14.6.3 域完整性 344

  14.7 设计操作算法 344

  14.8 本章小结 345

  问题回顾 345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346

  拓展阅读 346

  第15章 设计模式 347

  15.1 介绍 347

  15.2 软件开发模式 348

  15.2.1 框架 348

  15.2.2 模式目录和语言 348

  15.2.3 软件开发原则和模式 348

  15.2.4 模式和非功能性需求 349

  15.3 文档模式--模式模板 349

  15.3.1 模板内容 349

  15.3.2 模板的其他方面 350

  15.4 设计模式 350

  15.4.1 设计模式的类型 350

  15.4.2 创建型模式 351

  15.4.3 结构型模式 355

  15.4.4 行为型模式 359

  15.5 如何使用设计模式 363

  15.6 使用模式的优缺点 364

  15.7 本章小结 365

  问题回顾 365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365

  拓展阅读 365

  第16章 人机交互 367

  16.1 介绍 367

  16.2 用户界面 368

  16.2.1 什么是用户界面 368

  16.2.2 对话隐喻 368

  16.2.3 直接操纵隐喻 370

  16.2.4 良好对话的特征 372

  16.2.5 风格指导 374

  16.3 用户界面设计方法 375

  16.3.1 非正式方法和正式

  方法 375

  16.3.2 实现可使用性 381

  16.4 标准和合法需求 382

  16.5 本章小结 383

  问题回顾 384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384

  拓展阅读 384

  第17章 设计边界类 386

  17.1 介绍 386

  17.2 表示层结构 387

  17.3 为用户界面建立原型 388

  17.4 设计类 390

  17.5 使用顺序图设计交互 393

  17.6 类图回顾 399

  17.7 用户界面设计模式 400

  17.8 使用状态机建模界面 402

  17.9 本章小结 408

  问题回顾 409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409

  拓展阅读 409

  第18章 数据管理设计 411

  18.1 介绍 411

  18.2 持久性 412

  18.2.1 持久性需求 412

  18.2.2 存储机制概述 412

  18.2.3 持久性架构 413

  18.3 文件系统 415

  18.3.1 文件和记录结构 415

  18.3.2 文件的组织方式 416

  18.3.3 文件访问 416

  18.3.4 文件类型 419

  18.3.5 文件使用示例 420

  18.4 数据库管理系统 421

  18.4.1 文件和数据库 421

  18.4.2 数据库的类型 423

  18.5 设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

  系统 425

  18.5.1 关系型数据库 425

  18.5.2 数据建模和规范化 426

  18.5.3 将类映射为表 430

  18.6 设计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 432

  18.7 分布式数据库 436

  18.8 数据管理类设计 438

  18.8.1 分层结构 438

  18.8.2 PersistentObject超类 439

  18.8.3 数据库代管者框架 441

  18.8.4 使用数据管理产品

  或框架 445

  18.9 本章小结 447

  问题回顾 447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447

  拓展阅读 448

  案例A5 Agate公司案例--简介 449

  A5.1 介绍 449

  A5.2 架构 449

  A5.3 用例示例 450

  A5.4 类图 451

  A5.5 顺序图 455

  A5.6 数据库设计 458

  A5.7 状态机 459

  A5.8 设计活动 460

  第19章 实现 461

  19.1 介绍 461

  19.2 软件实现 462

  19.2.1 软件工具 462

  19.2.2 编程和文档标准 464

  19.3 组件图 465

  19.4 部署图 467

  19.5 软件测试 469

  19.5.1 由谁执行测试 469

  19.5.2 测试内容 470

  19.5.3 测试文档 472

  19.6 数据转换 473

  19.7 用户文档和培训 474

  19.7.1 用户手册 474

  19.7.2 用户培训 474

  19.8 实现策略 475

  19.9 评审和维护 476

  19.9.1 下一步骤 476

  19.9.2 评审过程和评估报告 477

  19.9.3 维护活动 478

  19.10 本章小结 480

  问题回顾 480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481

  拓展阅读 481

  第20章 软件重用 482

  20.1 介绍 482

  20.2 为什么要进行重用 482

  20.2.1 项目的选择 484

  20.2.2 组织的结构 485

  20.2.3 重用合适的单元 486

  20.2.4 组件标准 487

  20.3 为重用规划策略 489

  20.3.1 选择视角法 489

  20.3.2 RSEB 490

  20.4 商用组件 491

  20.5 案例研究示例 493

  20.6 Web服务 499

  20.7 本章小结 501

  问题回顾 501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501

  拓展阅读 502

  第21章 软件开发过程 503

  21.1 介绍 503

  21.2 过程、方法和方法论 504

  21.2.1 方法论 504

  21.2.2 为何使用方法论 506

  21.3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 506

  21.4 动态系统开发方法 510

  21.4.1 Atern生命周期 511

  21.4.2 DSDM Atern技术 513

  21.4.3 DSDM中的项目选择 514

  21.5 Scrum 514

  21.6 极限编程 516

  21.7 选择方法论时的考虑 517

  21.8 硬性与软性方法论 519

  21.9 本章小结 521

  问题回顾 521

  案例研究、练习和项目 522

  拓展阅读 522

  附录A 标记法汇总 523

  附录B 部分解决方案和答案指导 531

  术语表 540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