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概念史研究(第1卷)》是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江。
- 书名 亚洲概念史研究(第1卷)
- 作者 孙江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8年3月
- 页数 260 页
简介
《亚洲概念史研究(第1卷)》共收集十一篇论文、一篇会议纪要,以"翻译概念""历史书写""知识考古""方法论的回转"四部分推动亚洲概念史的研究,试图从东西比较的角度,考察西方概念如何被翻译为汉字概念,以及汉字圈内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概念来自的互动关系,由此揭示东亚圈内现代性的异同。
作者简介
孙江,南京360百科大学学衡研究院教授。著有洋通动材械取据女料均专《作为他者的宗教--近代中国的宗教与政治》(台北:博扬文化,2016年)、《中国の「近代」を问う--毫请道承所把谈训晚放似歴史?记忆?アイデンテ改换固毛训玉位合ィティ》(东京:汲古书院,2014年)等。
图书目录
序:概念、概念史与中国语境
翻译概念
晚清社会学的翻到结够混其定海广译--以严复与章炳麟的译作为例
一、导论:社会理论与近代中国
斗止所范混 二、"社会"进入中国
三、严复译赫胥黎、斯宾塞之社会理念及其政治意涵
四、心理、历史与革命:章太炎所击笑她译介的社会学
五、清末社会理论的影响及其在民初之传衍
六、结论
一个哲学虚构概念的本土化--论康德"Things in Themselves"的中文译法
一、引言
二、从柯尼斯堡到上海
三、从本土化到排斥
四、专业化和标准化
五、翻译的中国来自化
六、终结可360百科能吗
七、并非结论
"哲学"在近代中国--以蔡元培的"哲学"为中心
一、康有为《日本书目左怎还目翻草相迫志》里的"哲学"
脚件围样 二、蔡元培与"东学"
三、"哲学"热的开始
四、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进认孙点代况该货乱》的反响
五、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
六、小结
翻译宗教--1893年芝加么劳常斗此征周振环哥万国宗教大会
一、宗教盛宴
二、最初儒人海西经
三、价李提摩太的翻译
京 四、传教士的中国宗教观
居饭即落味判力次附越 五、来自日本的声音
六官心温江可降、从religion到宗教
通真食石能走 历史书写
在概念与隐喻之间--申采浩(1880-1936)的历史世界
一、方法论小考
二、时间的反省
影充再和余假三、国粹主义话语
"吾国无史"乎?--从支那史、东洋史到中国史
一、时间的等级化--以那珂通世《支那质达调冲封游命态续杂通史》为中心
二、"科学的历史"--从支那史到东洋史
三、空间的民族化--以桑原骘藏《中等东洋史》为中心
四、从东洋史到中国史--以听陈庆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中心
五、结语
时间等级与道德优势--现代历史观念在20世纪中国
一、中国的史学传统
二、西方的挑战
三、质疑的声音
四、结论
知识考古
中国地图--罗明坚和利玛窦
一、descrittione或descrizione的涵义
二、罗马国家档案馆所藏罗明坚手稿
三、利玛窦与中国地图
四、罗马耶稣会档案馆"利玛窦中国地图"
五、罗明坚与利玛窦
词源(二则)
一、社会
动果各落圆排效纸批 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方法论的回转
何谓"国学"
一、"国学"概念的由来
二、近代中国的"国学"迷思
三、日本"国学"的形成背景
四、日本"国学"的基本思想
五、日本"国学"的神学特性
波发兴阿搞数治往战 六、中国"国学"的问题与反思
东亚近代概念编成史的意义与方法
一、概念研究
二、知识分科
三、"文学"/"人文学"
善就英 "概念史与东亚研究"圆桌会议纪要
征稿启事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