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宗千年大香始于唐朝。据《澄江府志》记载:阳宗,唐朝时期,为摩些蛮(来自属彝族中一支系)的集居地,因此以部族得名。后晋天福六年(九三六年)时的强宗部,也称其为强宗。据《元史·360百科地理志》记载:"阳宗……(在)明湖之南昔么"些蛮居之,号日强宗部。
- 中文名称 大香会
- 时代 唐朝
- 出处 澄江府志
- 属性 些蛮居之,号日强宗部
相关介绍
阳宗 ,位于昆明市近郊风景秀丽朝听细翻官积委事的阳宗镇内。这里,每逢正月十五,数以万计的人们自发地云集于此,朝圣一年一度的"上元胜会"。会间,两株需八个壮汉同抬共塑、令人瞠目结舌的"高香",气象恢弘、历史悠久,洵毓灵光、世代旺盛。年复一年,名扬天下的"阳宗大香会"就此远近闻名了。千年硕财律跑气艺服大的高香,也就成了名副来自其实的世界"高香之最"。

阳宗镇土地肥沃、山清水秀﹑风光迤逦。南为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北临被誉为云贵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的阳宗海,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公元九三七年,大理国在曲靖召集三十七部彝族首领将军大会,并在后来立了《会盟碑》,碑文记录了阳宗为三十七部中360百科的《强宗部》"。这里的土著族,世代繁衍生息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但凡到过阳宗大香会的人都知道,最有名的巨大高香,每年以它独有的风孩自音里生丰水呀居获病姿昂然挺立在寺庙前,吸引着无数当地虔诚居民和慕名而来的外乡游客。蔚为壮观的香会场面,伴随着锣鼓声﹑鞭炮声和虔诚者的朝拜声,千人欢歌﹑万人纵舞,香烟翱凤凰、腾空翔神龙的场面要经历整整一月多时日,阳宗镇在阳宗海坝子和群山之中沸腾了。一千多年来,每年数以万计的朝拜者来到寺庙大香面前,无不驻足仰观、咂舌称赞,就连那英﹑美﹑法﹑日等国外游客也连翘拇指,以虔诚的心情跪拜在大香之下。
阳宗镇龙泉寺东的半山腰有一座山中山,形似香炉,人们称历宜集三怎左高没预玉它为"香炉山"。阳宗千年大香质话过朝价,便与这奇特的山水有着紧挥维沿密的联系。据传很早以前,阳宗坝子的人们在夜里时见这"香炉山"有一颗形似鸡罩的明珠闪闪发光,为这座奇山平添了令人敬仰的神光宝气。索性,人们不再叫它"香炉山",而是叫"宝珠山"。
阳宗千年大香古今也有诗文赞颂:
(一)
古刹魏峨彩云边,宝珠老僧颂经文。
深山古藏龙泉寺品防便同项,大香袅袅庆上元。
(二)
千年大香世无双,壮观磅礴历升掉席拉跳量交末品营东沧桑。
一年一度千古在亲危下你真敌,民俗社风乐舜良。
到了大香巴如业据旧判卫粉设晚会期间,前寺香客进香献烛者诉终严间历形之多,真可以开设帮谁负龙劳一间香烛店。虽然陈端佛前烛台不少,可是大批香客涌进端育分略补元态余求负来的时候,还是无法应付,这枝烛刚插上去,那枝烛又送了来,只有把未点完的烛拿下来,换上新来的烛,如此不断的掉换下来的剩烛,每天都有好几百斤之多。尤其是杭州的香客,和上海的香客,佛前供烛,都是一百斤一对,或五十斤一对的送进来,如果香船一到都有好几抬是大蜡烛。放得下的人,看见香灯师把他的贡烛熄了,倒也无所谓,知道这是不得已的事,同时还有一句俗语,所谓'心到佛知','钱进山门,福归施主',只要出了钱,发了心,我的香烛田敌举交与殿主师,随他烧香不烧香,点烛不点烛,总之我的心愿已了。有一种不知进段罗每误过前命林七德香意义的人,他的心就放不下了,看见人家把他没烧完的香烛拿开,就有点不开心。
现沙兵重六卷含银开速批论在说一段香客进香,菩萨显圣复定什降的故事:
有一个远道来朝山的香客,因为他很有钱,所以买来的贡烛相当大,差不多有五六十斤一对烛,他到前寺进香时,正是进香的人最多的时候,香灯师忙著为香客点蜡烛,真是忙得不亦乐乎,这位香客把他一对大蜡烛,请香灯师点起来,刚插上烛台不久,又有其他的香客将烛送来叫点,所以把这位香客的一对大蜡烛熄下来,搁放著没点,再点其他香客的烛,因此这位施主就大大不满意寺中的和尚,说和尚贪心,有意把他一对大烛不点,存下来卖钱。一怒之下就带了随来的小儿子回去,那知这个爱子,不幸在半途得病死了,这位先生也就无可奈何的买了一口棺材,把他的爱子装了带回家中埋葬。那知一到家中,看见这个已死的小孩子出来迎接他,这一来可把他楞住了!明明这个孩子同我去进香,在半途死去的,为什么又活在人世仍然未死呢?这真可说是千古的奇闻。因此大著胆子问道:'你不是随我去普陀山进香的吗?为什么现在又在家里呢?'儿子回答他说:'那天随爸爸回来,一走出山门外,就不知爸爸到那里去了,我寻了好久,还是找不到您,正好遇见一个老人,承他把我送回来,我回来已经好几天了'。他的爸爸这一来如堕进五里雾中,摸不著头脑:明明这孩子已经死了,是我亲手把他放进棺中,不知他什么时候活转过来的,还在我前面到家,我倒有点不相信哩,恐怕这是小孩变成小鬼来作祟我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带回来的棺材打开看看,不立时便见分晓了吗?于是当面教人把棺材开下来一看,那知棺材里已经不是放的孩子的死尸,竟变成一对大蜡烛,这好像变戏法一样的有趣,在那对蜡烛上还现出八个大字:'来意不诚,退回原处'!这一来可把这位先生弄得既惭且愧,跪下来就拜祷不止。原来这是观音大士显圣,从此以后,每年都买很大的蜡烛到普陀山进香,再也不和香灯师们争论要点蜡烛不点蜡烛了。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昆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通知
昆政发〔2012〕6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各直属机构:
市政府批准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确定的昆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计20项),现予公布。
各县(市)区,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昆政发〔2009〕7号)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的保护理念,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努力推动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的台阶,为构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积极的贡献。
附件:昆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昆明市人民政府
2012年8月24日
附件
昆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共计20项)
一、传统舞蹈(共计1项)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03-01 | Ⅲ-01 | 舞篙枝龙 | 嵩明县 |
二、传统美术(共计4项)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03-02 | Ⅶ-01 | 滇派内画 | 官渡区 |
03-03 | Ⅶ-02 | 嵩明剪纸 | 嵩明县 |
03-04 | Ⅶ-03 | 嵩明面捏 | 嵩明县 |
03-05 | Ⅶ-04 | 呈贡剪纸 | 呈贡区 |
三、传统技艺(共计7项)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03-06 | Ⅷ-01 | 《天宝斋》制墨 | 五华区 |
03-07 | Ⅷ-02 | 《宝翰轩 》装裱 | 五华区 |
03-08 | Ⅷ-03 | 《吉庆祥》滇式云腿月饼 | 五华区 |
03-09 | Ⅷ-04 | 昆明微雕 | 盘龙区 |
03-10 | Ⅷ-05 | 禄劝彝族刺绣 | 禄劝县 |
03-11 | Ⅷ-06 | 杨林肥酒 | 嵩明县 |
03-12 | Ⅷ-07 | 宜良竹编 | 宜良县 |
四、传统医药(共计1项)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03-13 | Ⅸ-01 | (朱氏)民间正骨 | 盘龙区 |
五、民俗类(共计4项)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03-14 | Ⅹ-01 | 杨林土主山接祖大典 | 嵩明县 |
03-15 | Ⅹ-02 | 舞狮习俗 | 富民县 |
03-16 | Ⅹ-03 | 宝峰正月接佛习俗 | 晋宁县 |
03-17 | Ⅹ-04 | 阳宗大香会 |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 |
六、区域性文化(共计3项)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03-18 | Ⅺ-01 | 石林县大老挖村彝族(撒尼)传统文化保护区 | 石林县 |
03-19 | Ⅺ-02 | 石林县下冒水洞村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保护区 | 石林县 |
03-20 | Ⅺ-03 | 夕阳彝族乡打黑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 晋宁县 |
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拟推荐名单 | |||||
(合计96项) | |||||
序号 | 类别 | 项 目 名 称 | 民族 | 属地 | 保护单位 |
1 | 民间文学 | 迁徙史诗《阿培聪坡坡》 | 哈尼 | 元阳县 | 元阳县文化馆 |
2 | 叙事史诗《都玛简收》 | 哈尼 | 绿春县 | 绿春县文化馆 | |
3 | 叙事长诗《阿哩》 | 彝 | 石屏县 | 石屏县文化馆 | |
4 | 《九隆神话》 | 布朗、佤、德昂等 | 隆阳区 | 隆阳区文化馆 | |
5 | 史诗《神蜘蛛》 | 傣 | 昌宁县 | 昌宁县文化馆 | |
6 | 创世史诗《开奔勒笃-六祖古歌》 | 彝 | 南华县 | 南华县文化馆 | |
7 | 英雄史诗《黑白战争》 | 纳西 | 古城区 | 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 |
8 | 创世史诗《创世纪》 | 纳西 | 玉龙县 | 玉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9 | 传统音乐 | 建水小调 | 汉 | 建水县 | 建水县文化馆 |
10 | 傣族民歌 | 傣 | 金平县 | 金平县文化馆 | |
11 | 阿勒古歌 | 纳西 | 维西县 | 维西县文化馆 | |
12 | 玎三赛弹奏 | 傣 | 瑞丽市 | 瑞丽市文化馆 | |
13 | 唢呐调 | 彝 | 宾川县 | 宾川县文化馆 | |
14 | 阿数瑟 | 彝 | 镇康县 | 镇康县文化馆 | |
15 | 口弦乐 | 怒 | 福贡县 | 福贡县文化馆 | |
16 | 阿苏者跳歌调 | 彝 | 南华县 | 南华县文化馆 | |
17 | 民歌谷气调 | 纳西 | 古城区 | 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 |
18 | 撒弦乐 | 彝 | 江川县 | 江川县文化馆 | |
19 | 彝族器乐 | 彝 | 石林县 | 石林县文化馆 | |
20 | 彝 | 永仁县 | 永仁县文化馆 | ||
21 | 金江号子 | 汉 | 绥江县 | 绥江县文化馆 | |
22 | 传统舞蹈 | 地鼓舞 | 哈尼 | 红河县 | 红河县文化馆 |
23 | 同尼尼舞 | 哈尼 | 绿春县 | 绿春县文化馆 | |
24 | 热巴舞 | 藏 | 迪庆州 |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25 | 瓦器器舞 | 傈僳 | 维西县 | 维西县文化馆 | |
26 | 阿卡巴拉舞 | 纳西 | 迪庆州 | 香格里拉县文化馆 | |
27 | 光邦鼓舞 | 傣 | 盈江县 | 盈江县文化馆 | |
28 | 嘎蒙卡兜舞 | 苗 | 永平县 | 永平县文化馆 | |
29 | 羊皮舞 | 彝 | 景东县 | 景东县文化馆 | |
30 | 勒巴舞 | 纳西 | 丽江 | 玉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31 | 草人舞 | 壮 | 砚山县 | 砚山县民族文化群众艺术馆 | |
32 | 金竹舞 | 彝 | 广南县 | 广南县文化馆 | |
33 | 男子手巾舞 | 壮 | 广南县 | 广南县文化馆 | |
34 | 传统戏剧 | 大词戏 | 汉 | 维西县 | 维西县文化馆 |
35 | 传统体育、杂技与游艺 | 昭通清拳 | 汉 | 昭阳区 | 昭阳区文化馆 |
36 | 团山民间传统武术 | 彝 | 个旧市 | 个旧市群众艺术馆 | |
37 | 点苍派武术 | 汉 | 大理市 | 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 | |
38 | 高跷舞狮 | 汉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39 | 傣族传统武术 | 傣 | 景洪市 | 景洪市文化馆 | |
40 | 沙式武术 | 汉 | 昆明市 | 沙国政武术馆 | |
41 | 传统美术 | 泥塑 | 白 | 大理市 | 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 |
42 | 滇南石狮 | 汉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43 | 彩扎 | 汉 | 官渡区 | 官渡区文化馆 | |
44 | 汉 | 盘龙区 | 盘龙区文化馆 | ||
45 | 面塑 | 汉 | 嵩明县 | 嵩明县文化馆 | |
46 | 传统技艺 | 木碗制作技艺 | 藏 | 香格里拉县 | 香格里拉县文化馆 |
47 | 阿昌族织锦技艺 | 阿昌 | 梁河县 | 梁河县文化馆 | |
48 |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马腿琴、大鼓) | 傣 | 龙陵县 | 龙陵县文化馆 | |
49 | 傣 | 景洪市 | 景洪市文化馆 | ||
50 | 纳西族民居营造技艺 | 纳西 | 古城区 | 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 |
51 | 滇红茶制作技艺 | 汉 | 凤庆县 | 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52 | 宝翰轩字画装裱修复技艺 | 汉 | 五华区 | 昆明市五华区宝翰轩书画修复装裱店 | |
53 | 天宝斋制墨技艺 | 汉 | 五华区 | 昆明市天宝斋墨业有限公司 | |
54 | 菱角编制技艺 | 汉 | 呈贡区 | 呈贡区文化馆 | |
55 | 青花瓷器烧制技艺 | 汉 | 玉溪市 | 玉溪技师学院 | |
56 | 昭通酱制作技艺 | 汉 | 昭阳区 | 昭阳区文化馆 | |
57 | 菜子油古法压榨技艺 | 汉 | 罗平县 | 罗平县文化馆 | |
58 | 酒制作技艺(青稞酒、窨酒、杨林肥酒) | 藏 | 迪庆州 |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59 | 纳西 | 古城区、玉龙县 | 丽江胜利酒业有限公司 | ||
60 | 汉 | 昆明市 | 杨林肥酒有限公司 | ||
61 | 醋制作技艺(禄丰醋、剥隘七醋) | 汉 | 禄丰县 | 云南禄丰鼎鑫醋业有限公司 | |
62 | 汉 | 富宁县 | 富宁金泰得剥隘七醋有限公司 | ||
63 | 吉庆祥云腿月饼制作技艺 | 汉 | 五华区 | 昆明吉庆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
64 | 传统医药 | 瑶族医学诊疗法 | 瑶 | 金平县 | 金平县人民医院 |
65 | 无敌治骨疗伤法 | 汉 | 昆明市 | 云南无敌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
66 | 拨云锭传统配方及制作技艺 | 汉 | 楚雄州 | 楚雄老拨云堂药业有限公司 | |
67 | 纳西族医药诊疗法 | 纳西 | 丽江市 |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医学会 | |
68 | 宁蒗朱氏诊疗法 | 傈僳 | 宁蒗县 | 朱氏草堂传统医药诊所 | |
69 | 朱氏正骨疗法 | 汉 | 盘龙区 | 昆明市官渡区中医药临床病理研究所 | |
70 | 昆中药传统中药文化 | 汉 | 昆明市 | 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 | |
71 | 民俗 | 矻扎扎节 | 哈 | 元阳县 | 元阳县文化馆 |
72 | 祭火习俗(阿细祭火) | 彝 | 弥勒市 | 弥勒市文化馆 | |
73 | 阿卑节 | 彝 | 金平县 | 金平县文化馆 | |
74 | 梅里神山祭祀 | 藏 | 德钦县 | 德钦县文化遗产保护所 | |
75 | 赛马会 | 藏 | 香格里拉县 | 香格里拉县文化馆 | |
76 | 老滔村"赶鸟"习俗 | 彝 | 武定县 | 武定县文化馆 | |
77 | 普洱祭茶祖习俗 | 布朗、傣、拉祜等 | 普洱市 | 普洱市文化馆 | |
78 | 白族三道茶 | 白 | 大理市 | 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 | |
79 | 祭署习俗 | 纳西 | 古城区、玉龙县 | 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80 | 米线节 | 汉 | 红塔区 | 红塔区文化馆 | |
81 | 花街节 | 傣 | 新平县 | 新平县文化馆 | |
82 | 宝峰调子会 | 汉 | 晋宁县 | 晋宁县文化馆 | |
83 | "三月三"耍西山 | 汉 | 西山区 | 西山区文化馆 | |
84 | 大香会 | 汉 | 阳宗海管委会 | 阳宗镇新街村民委员会 | |
85 | 汉 | 宜良县 | 宜良县文化馆 | ||
86 | 金殿庙会 | 汉 | 盘龙区 | 盘龙区文化馆 | |
87 |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拖姑村回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回 | 鲁甸县 | 鲁甸县文化馆 |
88 | 大过口乡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彝 | 楚雄市 | 楚雄市彝族习俗传袭所 | |
89 | 昙华乡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彝 | 大姚县 | 大姚县文化馆 | |
90 | 芒景村布朗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布朗 | 澜沧县 | 澜沧县文化馆 | |
91 | 双河村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彝 | 永胜县 | 永胜县文化馆 | |
92 | 拉伯乡普米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普米 | 宁蒗县 | 宁蒗县文化馆 | |
93 | 署明村纳西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纳西 | 玉龙县 | 玉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94 | 曼旦村傣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傣 | 勐腊县 | 勐腊县文化馆 | |
95 | 发嘎村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彝 | 寻甸县 | 寻甸县文化馆 | |
96 | 芦差冲村壮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壮 | 马关县 | 马关县文化馆 |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