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百科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来自人》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亮剂七言律诗。该诗写身在润州的诗人对留居长安、洛阳亲友的思念之情。首二句记叙昔日同游的往事;三、四句是对世事变迁曲无可奈何;五、六句是诗人远居江头的无聊之举,心意暗淡、功业消退的想法笼罩在诗人心头,看不到诗人奋发进取的思想火花;末二句点明诗人的诗人的愁绪。

  • 作品名称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 作品别名 京口闲居寄两都亲友
  • 作者 许浑
  • 创作年代 晚唐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原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①京口:唐时润州治所在京口,即今镇江来自市。

  ②京洛:洛阳。

  360百科③吴门:苏州的别称。

  ④烟月:烟花三月,泛指春景。

  ⑤并拒腊影凝:依,傍。

  ⑥云北去:友人远去。

  ⑦浮沈:亦作"浮沉",喻升降胡附妒妒、盛衰、得失。

  ⑧青山暮:山间迟暮,天色已晚。

  ⑨碧树秋:树逢秋时,叶落枝疏。

  ⑩凤城:指西地前感表切状京长安和东都洛阳。

  ⑪龙民嫌杠阙:宫庭。

  ⑫楚江头:指诗人所居的长江下游镇江。

白话译文

  那年烟花料酒三月,我们一起游吴门,那年深秋时节,火红的枫叶,无亲治活介围雪白的芦花又将客舟照映。北去的云,合又分,分又合,分和有定,东流的水,涨又落,落又涨,起伏坏到较型力米肉当甲无心。且聊饮一杯,细细品味,壶空时青山已薄暮色,劳重火行低义助汉息更修书一封,慢慢等待季搞入卷,书回时碧树也不再青。你我相思,各在何处,为何代适沉裂总不得相见,相见时是在京都洛阳,还是在京口江滨?

创作背景

  大来自中四年(850),许浑居京口。许浑《乌丝栏诗·自序》云"大中三年守监察御史,抱疾不任朝谒,坚乞东归,明胜总环烈斗刑微左消农坚年少间,端居多暇。"许浑东归后居京口,此诗正是这时所作,这使得此诗的思想感情极为复杂含蓄。从诗人盼友人回书之切,对宦海浮沉之叹,很可以推测这是诗人的一首求职的干谒诗,这不仅从翌年做许浑便出任虞部员外郎分司洛阳可以得到印证,也可以从商决想片队甚结季同期作的另一首诗《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的更明确的描写之中得到旁证。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首联叙事。核心是"昔同游"三字,"吴门烟月"点明"同牛估渗游"之处:苏州的风景区。"枫叶芦花并客舟"则描绘"同游"的具体景象。"客舟"出行乃"同游"之事,"枫叶芦花"是"同游"之景。诗素的考巴丰法人通过"并"字,把"事"与"景"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秋江月夜泛舟的的画面:月360百科明星稀,清风徐来,远处烟云轻绕,近处水明山净,一叶小舟划开满江月仍获村兴象见径耐行影,逐碧波而漂流。岸旁,枫叶流丹,水边,芦花翻白。以舟、水之动态与枫叶、芦花之静态结合、映衬;并以月夜作为背景待相感每的,把"吴门烟月"描绘得色针袁离七商期般粒督彩艳丽,形象鲜明。舟中诗人及其亲友,自然也一同陶醉在月光碧水、枫叶芦花的大好秋色之中电考就鸡而甲识液。然而这种乐趣已是昔日之策保玉苏县往事。

  京口、京洛天阔地遥,远隔千里,向往之情只能寄寓于回忆之中。于是便引起诗人一叹:"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上句就仰视所见设喻,说白云飘然北去,正如人生不定,离台有期;下句从俯视所见设喻,说青水悠悠东流,恰似世事浮沉,难以自料。诗人把俯按深诗战行排仰所见之自然景象,信手拈来,化洲致依为形象,以"北去"、"东流"暗切亲友和自己的所在,并以慨叹语气出之。量端科圆喜台抽象的意念与具体形象和谐统一,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分离而兴起的人生感慨,情也随之深沉起来。

  颈联回笔反拨,落到今日之"京口",乃全诗构思的起点诗。上句写诗人的孤独无友。孤独无友,故需借酒消愁斗联然空识责子取谈务,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蔼沉沉。"尽"字写酒已完而愁未消,"青山暮"则以暗淡的景象渲染气氛,蕴含着"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怀。下句写诗人的离群索居。离群索居,故曾寄他磁核现双用搞诗书以致意,然"千里书回",笑煤映绍宽才部带来的依然是不能相见的信息。于是秋风中摇颤的"碧树",便成为注目的对象,诗人愁肠百结的意绪,依附于萧瑟清冷的景象,宛转而出。这一联,笔随情转,情从景出,以对仗工稳的律句,抒写诗人坐对青山、秋树主显源使督岁和章皮而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惑。就手法来看,仍是以景写情然而,然而,昔日同游既不可再,他时同游又恐难期的愁怅,却使本来美好秀丽的"青山"、"碧便树",足可消愁解闷奏思露青胶完买首的饮酒、"回书"设促,各自向其本来意义的反面转化,不但与自联同察食游欢愉的场面、心境形成鲜明对照,且能在写景叙事中,加一倍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是一组概括性强且极富感染力的句子。

  最后两句乃全诗结穴处。"相思不相见"正是棕嫌敬连全诗中心,加上"何处"化为设问句,挑开一笔;使语势宛转,文气疏宕,最后用"凤城宫阙"与"楚江头"平列并举,分别点明"不相见"的两处。就章法结构而言,今日异地分居与首联昔日同游呼应,使颈联之"北去"、"东流"喻意显豁,并点明颔联燥榜厦感伤愁怅的缘由,归结全文。从诗的构思来看,诗人一念飞驰,情牵两地主狼嚷,使平地而起的"宫阙"和高楼遥遥相对,给人可供眺望的印象。然千里相隔,云天杳杳,只能使这收摄于同一幅画面中的景象,仅存于想象之中,思情回环,含蓄隽永,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

名家点评

  (明)顾璘《批点唐音》卷十:此篇轻浅,可删。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六《诗句重用》:唐人许浑,常将己诗重用,此虽一病,夫岂不能再作?……如《京口寄友人》,用"一樽酒屏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为颈联矣;至《郊园秋日寄洛中故人》,复用二句为颔联。杰按:此联又见《送元昼上人归苏州兼寄张厚二首》之一,则为三用矣。浑诗佳句多前后互出,故论者讥为"才短"。

  (清)金圣叹《选批唐诗》卷六上:追述昔年同游,用"吴门"字详其地,"烟月"字详其景,又恐苍茫失记,再用"枫叶、芦花、客舟"字细细画之。犹言今日思之,分明昨日也。

  (清)陆次云《晚唐诗善鸣集》卷上:字字工雅,戛玉铿金。

  (清)黄生《唐诗摘钞》卷三:三四一彼一己。"有期"重"散"边说。又:五六秀润,可救三四浅率。结见彼己两地,关锁甚紧。

作者简介

  许浑,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进士,历官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自少苦学多病,喜爱林泉。其诗长于律体,多登高怀古之作。有《丁卯集》。

  •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是否推荐阅读】:推荐阅读,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 ✌【推荐理由】: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 riyu011011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