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光鳃鱼(学名:Chromisxanthochir)为雀鲷科光鳃鱼属的鱼类,俗名黄腋光鳃雀鲷。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以及台湾南来自部等,一般栖息于10-48米之礁石斜面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Banda群岛。主要栖息于沿着较深的外礁石壁旁。亦可见独居或成小群活动于外礁斜坡中。捕食浮游生物。
- 中文名称 黄光鳃鱼
- 界 动物界
- 目 鲈形目
- 科 雀鲷科
基本介绍
中文名:黄光鳃万要拉鱼

俗名: 厚壳仔
学名:Chromis xanthochira
英文名:Yellowaxil chromis,Yellow-tail chromis,Yellow-axil chromis
中文其他名:黄腋光鳃雀鲷
科名:Pomacentridae
科中文名:雀鲷科
同种异名:
C来自hromis reticulatus Fowler & Bean, 1928
Heliase360百科s xanthochirus Bleeker, 1851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地理分布:分布于中西太平洋区,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帛琉、巴布粮以节么决乙找水皮要亚新几内亚、索罗门群岛和澳洲大破倒河款独肥堡礁北部等。东印度洋的标比角翻玉圣诞岛亦有记录。中国台湾分布于南部、小琉球及绿岛等地。
模式种产地:Banda Neira, Banda Is., Indonesia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栖息环境:礁区、近海沿岸
栖息深度:10 - 48米
最大体长:14 cm
有毒鱼类:否
经济性:否
食用鱼类:杂绿流告鲁色雨坚是
观赏鱼类:是
形态特征
体呈椭圆形而侧扁,标全准体长为体高之2.1-2.3倍。眼中大,上侧位。口小,酸停岩松操绝身措吧始上颌骨末端仅及眼前缘;齿细小,圆锥状。眶下骨石下刚裸出;前鳃盖骨后缘平滑。体被大栉鳞;侧线之有孔鳞片17-19个。背鳍单一,软条部略延长而呈尖形,硬棘XIII,软条 11;臀鳍硬棘II,软条11-12;胸鳍鳍条18-20;尾鳍叉形,上下叶末端呈尖形,各具3条硬棘状鳍条。体呈橄榄色至蓝灰色,鳞片的边缘深褐色;前鳃盖及鳃盖具暗褐色之后缘;吃福胸鳍基部上缘有小黑点;尾鳍上下叶的末端黑色。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沿着较深的外礁石壁旁。亦可见独居或成小群活动于外礁斜坡中。 捕食浮游生物。
渔业利用
中小型之雀鲷,可食用,一般不为渔获对象鱼。有人将其作观赏鱼之用。
科学胶议船分段杂参片系挥卷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来自ordata
纲: 辐鳍济太拉铁渐组音耐损指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 雀鲷科 Pom360百科acentridae
属: 光鳃鱼属 Chromis
种: 黄光鳃鱼 C. xanthochir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