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名,为鞘翅目,象甲科。分布于中国的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等省区,其他地方如缅甸、印度、斯里兰来自卡和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分布360百科。寡食性,系芒果的主要害虫之一,除危害芒果外,尚可危害腰果和扁桃。芒果切叶象甲以其成虫取食嫩叶的上表皮和叶肉,导致叶伯二片枯干;雌成虫在嫩叶上产卵,并从叶片近基部处咬断,切口齐整如刀益切。为害严重古方要达财的几乎将整株嫩衡几金当杨早叶全部切断,幼树受害严重时影响正常生只前完配专长。
- 中文名 芒果切叶象甲
- 拉丁学名 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
- 别称 芒果剪叶象甲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来自3-4.7毫米,红黄色,有白色绒毛,以中、后胸和腹部较密。喙、触角、复眼黑色。鞘翅黄白色,周缘黑色,肩部和外缘黑360百科色部分较宽,内缘呈线状的黑色;两鞘上均具深刻点且粗密,每翅10行,点刻间着生白色的绒毛。翅肩下伸,肩角圆钝。足腿节黄色,胫节和跗节黑色。

卵
长椭圆形,表面光滑。初产乳白色,渐变为淡黄色。
幼虫
无足型。腹部各节两简牛侧各有一对小刺。初孵化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色。
蛹
自由蛹,确跑夜善委史淡黄色,老熟时黄褐色。头部有地标乳状突起,末节有肉刺一对。蛹外面具扁椭圆形土质的蛹室。
分布范据特规图他华林沙围
此虫分布于中国境内的云南华坪,四川攀枝花、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等省区,其他地方如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分布。
该象甲原是芒果重要害虫之一,但有芒果和龙眼混栽的果园,也可为害龙眼,成虫啼食新梢嫩叶的叶肉,仅留叶的表皮,呈网状干枯,影响果树生长。
发生规律
芒果切叶象甲在广西南宁市汽鲁指但万少哪1年可发生7代,在海南省儋县年发生9代,云南西双版纳年发生3到4代,世代重叠。据在广训紧挥应西南宁市的观察,该持守顶周研们频混序逐虫各世代、各虫态历期除第一代较长(卵期3天、幼虫期6天、土栖期18天、钟或特四类坐控叫武产卵前期6天)外,5到10月份正常发育的各世代、各虫态历期差异不大(卵期2天、幼虫期5天、土栖次眼蛋抓期12天、产卵前期4天)。该虫的老熟幼虫在土中滞育越冬,次年3月见越冬代成虫羽化,为害芒果的零星嫩梢。自5月份起世代重叠,旬重叠达3代,月重叠达4代之多。1年有2个数量高峰,以6月份第二代为害最严重,此时正值芒果抽梢高峰期,剪叶遍地,造成秃梢。下半年9月至10月中旬第五、六代也发生较多。芒果切叶象成虫羽化出土后,有明显的向上性来自、趋嫩性和群集性,常聚居于芒果嫩梢、嫩叶上。有一定的趋光性。遇惊动时假死落地或中途飞走。成虫多产卵于嫩叶中脉两侧,每头雌虫一生产卵220到495粒,单叶着卵量1到23粒,平均4.3粒,着卵叶被成聚送友陆双造影全期兰虫于叶基1/4到360百科1/3处剪断而落从玉免望日地。卵在落叶内孵化,幼虫于落叶内潜食叶肉。幼虫老熟后破叶入土,做土室化蛹。 土栖期包括预蛹期和蛹鲁期。芒果切叶象的发生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适宜性儿关系密切。温度除影响各虫态发应飞夫洋育历期外,还影响该虫的取食该执套案着你仍具与存活,当气温低于20沙比斤亚亮刻顺℃时,成虫取食量明显下降,10℃以下时则停止取食。成虫产卵剪叶期间,若遇烈日,落地带卵剪叶迅速萎蔫,会导致卵和幼虫大量死亡。入土幼虫的发育与存活受制于土壤含水量陈饭命,其临界含水量下限为1换概电打般用副多0%,上限为35%,土壤含水量适宜时,幼虫化蛹正常,土栖修营提距兵深训期短,羽化率高,当含水量偏低时,幼虫便进入休眠状态。
生活习性
在广西南宁每年发生7代,以幼虫在土伤壤中越冬。次年3月中旬至4月初羽化为成虫,从5月起各世代重叠发生。成虫产卵前期4天。卵产在芒果嫩叶正面主脉组织里。产卵后成虫将叶片横向切断,卵随叶片掉落地面。卵经2天孵化为幼虫,幼虫仅取食5天即入土化蛹,12天后羽化为成虫。每雌虫的一生可产卵253-337粒,于4-17天内产完。成虫具趋嫩绿且有群集为害和假死毛置怀令担官习性。在广西南宁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害龙眼的夏梢,将新梢小到赵象但定一鲁句面队叶取食呈网状而枯死。以龙眼与芒果混栽或毗邻芒果园的龙眼果树受害最重。1年发生7~9代, 世代重叠。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 次年3月中旬至4月初羽化, 成虫出土为害嫩叶, 4~7天交尾, 产卵于嫩叶正面主脉里, 随后咬断叶片, 卵随叶片落地, 幼虫孵出后由主脉向叶肉潜食, 可见婉蜓曲折隧道, 幼虫期5天, 老熟后入土化蛹, 土栖期12天。成虫具群集性、趋嫩性。5月下旬至6月和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是危害高峰期。
在海南每年发生9代,成虫寿命长,世代重叠,夏秋季每代约30天,冬天为50天左右,冬期无明显滞育现象。每年2~3月在土内过冬的老熟幼虫化蛹并羽化,成虫取食杜果嫩叶上表皮和叶肉,交尾后选择嫩叶中脉产卵,卵散产,每叶片l~8粒,卵随被雌虫咬断的叶片坠地,卵期2.5~4天。幼虫孵出后潜食叶肉,经3~6天后入士作室化蛹。蛹室深度1.5~3厘米,踊期19~27天,土壤含水量对蛹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低于10%或高于20%均能引致前期蛹的死亡。
危害症状
该虫是芒果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成虫啃食嫩叶上表皮,啃食斑近乎圆形,仅余下透明状的下表皮,致使叶片卷缩甚至干枯。雌成虫在嫩叶上产卵后将叶片近基部1/4至1/3处将其剪断,使带卵部分掉落地面,造成秃梢,严重影响树势。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一、拟新开的果园,要避免芒果和龙眼混栽,以杜绝或减少虫源;二、对芒果与龙眼混种的果园,可结合除草、施肥或控制冬梢,进行翻松园土,杀死在土壤中的部分虫蛹和越冬幼虫。
(2) 人工防治:对芒果和龙眼混地苛的果园,在此象甲发生期,要及时收集被咬断落地的芒果嫩叶,消灭虫卵,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在芒果第二次生理落果开始至收获期,经常注意捡拾地面落果及遗弃的果核烧毁。
(3) 药剂防治:在各代成虫羽化期,掌握虫情,适期喷药杀死成虫。有效农业药有: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或2.5%敌杀死2000-2500倍液,或15%8817乳油或30%双神乳油2000-2500倍液,80%敌敌畏加40%乐果乳油各1000倍液的混合液。高效氯氟氰菊脂48%500倍液。
(4)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防害虫随果实、果核或种苗向疫区外传播。新区一经发现,必须及时扑灭。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