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昌舒,来自男,1972年生,安徽肥西人,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 中文名称 李昌舒
- 出生地 安徽肥西
- 出生日期 1972年
-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 学位/学历 博士
人物经历
文学学士(1995年,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改目会义川孙文,文学硕士(2001年,安徽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哲学博士(2004年,北京大学、美学专业)。
2004年入南京大学中文模造食入片铁国施盾鲁系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括举写管翻杂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美学、美学原理。
所授课程
1、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为基础强化部文吸状科班(必修)和中文系(选修)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美学原理"课程;
2、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为中文系作家班本科生(必修)开设"美学原理"课程
研究课题
来自 正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05CZX024),题目: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
3、2011年9月-2011年12月,于南京大学教学楼,为中文系研究生开设中古美学史课程
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
1、《康德与朱熹的道德底形而上学比较》,《江360百科淮论坛》2002年第6期
2、《新理学负的方法的美学意蕴》的丰何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3期
3、《新理学境界论的美学意蕴》,《江海学刊》2004年第3期
溶万沿 4、《自然与自由--论陶渊明"自然说"及其与郭象哲学的关系》,《江淮论坛》2005年第1期
5、《道、禅之"心"的美学意蕴》,《浙江学刊》井厂际右直适士乱决班2005年第1期
6、《名教与自然问题的解决及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此文被收入《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论点摘编"
7、抗能损扬点喜个划《论王弼之"无"的美学意蕴》,《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
8、《论张世英先生的美学思想及其与中国美学的关系》,《江海学刊》2005年第2 期
9、《自然与自由--论郭象哲学之"性"》,《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3期
10、除期争他千眼严氧《从意在象先到体无--论王弼哲学认识论的美学意蕴》,《河北大学学报打》(哲社版)2005年第4期
11、《论魏晋玄学与情的觉醒的关系》,《船山学刊》2005年第4期
12、《论王弼哲学的"自然"观念》,《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杆屋支古息面周到此冲核期
13、《僧肇<不真空其收觉过术混较观型质论>对生死问题的解决及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佛学研究》14期
14、《嵇康之"心"的美学意蕴》,《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含在应纸片06年第1期
15、《巴杨郭象哲学与山水自然的发现》,《复旦学报》(社科版)2资006年第2期
16、《自由之境:论嵇康、阮少伟片许括报础周籍的人生理想及其美学意蕴》,《现代哲学》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7、《郭象哲学与中国美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8、《论白居易的庭中山水及其美学意蕴》,《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8年12期全文转载
19、《论韦应物、白居易郡斋诗及其美学意蕴》,《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6期
20、《自由之境:则部犯读张世英先生的<境界与文化--成人之道>》,《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3期
21、《论中古时期出处思想的演变及其审美意格特句差短女选限类蕴》,《学海》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
22、《论白居易的独善心态及其美学意蕴》,《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23、《论白居了纸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
24、《论南宗禅的生活禅及其美学意蕴》,《学海》2011年第4期
25、《中唐时期东都士人的生活方式及其美宜诗首学意蕴》,《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 学》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26、《出处与山水:从谢安到谢朓》,《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5期
送从言业属鲁通活 27、《论出处矛盾对王维与陆龟蒙山水田园诗的影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3期
28、《论南宗禅的不二法门思想及其美学意蕴》,《江海学刊》2013年第6期
29、《文-官与雅集:士人身份及其美学意蕴之考察》,《文艺研究》2014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0、《论梁朝士人的出处观及其美学意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31、《困苦与感伤:论西晋士人的出处矛盾与情的觉醒》,《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1期
32、《论东晋士人的出处观及其美学意蕴》,《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1期
33、《论韩愈、姚合的私人天地及其美学意蕴》,《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34、《论王勃、高适的出处心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年第12期
35、《中古隐逸文化的佛学基础》,《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14年第6期
36、《论阮籍的出处矛盾及其美学意蕴》,《艺术百家》2014年第6期
37、《"斯文"在北宋中后期的演变及其美学意蕴》,《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38、《身份与趣味:论苏轼的士人画思想》,《艺术百家》,2017年第5期
39、《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的当代政治哲学诠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40、《北宋士人的"好议"之风及其消极影响--以欧阳修为个案的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4期
41、《气象与美学大我之境》,《光明日报》(理论版)2018年8月27日,《人大复印资料·精神文明导刊》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
42、《论北宋士人的"好名":以欧阳修为例》,《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5期
43、《濮议之争与欧阳修之死》,《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6期
44、《论欧阳修的"好贤"及其对北宋政治的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45、《士人心态与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出版著作
1、《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年3月。
2、《中古出处与审美关系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研究课题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2005-2009)。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处问题的哲学基础及其美学意蕴研究"(2010-2015)。
3、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斯文'在北宋中后期的演变及其美学意蕴"(2016-
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宋士人美学研究"(2017-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