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乌桕

百科

桂林乌桕,(学名Sapium chihsinianum S. K. Lee),是大戟科乌桕属植物, 分布于甘肃南部、四川、湖北、贵州、云南和广西。

  • 中文名称 桂林乌桕
  • 拉丁学名 Sapium chihsinianum S. K. Lee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叶互生,纸质,叶片阔卵形,长e-10厘米,宽5-9厘来自米,顶端短渐尖,基部阔而圆、截平或有时微凹,全缘,近叶柄处常向腹面微卷;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7-9对,互生或罕有近对生,平展或略斜上升,离缘2-5毫米弯拱网结,网脉明显;叶柄纤弱,长2-6厘米,顶端360百科具2腺体;托叶三编额势坏善利意团河想婷角形,长1-1.5毫米。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线以、长3-12毫米的总状花序,雌花生于花序轴下部,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装族验线急战的多花。

  雄花:花梗纤细,长1-3毫米;苞片卵形或阔卵形,长1.5-2毫油再础念供精审已图准米,宽1.5-1.8毫米,顶端短尖至渐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有5-10朵花;小苞片长圆形,萼期紧抱花梗,长1-1.5毫米,顶端浅裂或具齿;花萼杯状,具不整齐的小齿;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于花萼课境玉做甚缩始之外,花丝分离,与近球形的花药近等长。

  雌花:花梗圆柱形,粗壮,长2-5毫米;苞片和小苞片与雄花的相似;花萼3深裂几达基部,裂片三角形,长约2毫米,宽近1毫米;子房卵状球形,3室,花柱合生部分与子房近等长,柱头3,外卷。蒴果近球形,成熟时黑色,横粮历看皮促黑请例普切面呈三角形,直径3-5毫米,外薄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5-7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山坡或山顶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西临桂雁山。

分布范围

 来自 主要分布于甘肃南部(文县)、四川(城口、巫山、奉节)360百科、湖北(兴山)、贵州(兴义、安龙、湄潭)、云南和广西(龙胜、临桂、凌云)。

  Sapium discolor (Champ.) Muell. Arg. var. wenhsienensis S. B. Ho详察其拟模式标本(Paratypus)魏志平加。2830,叶为阔卵形至卵状圆形,顶端短尖,基部钝圆,与本种毫无差异,应予归并。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