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读书

百科

《斋中读书》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来自纵向展开,从过去写到现在。开头两句说过去,接着四句主要讲述到永嘉担任地方官以后的情况。中间六句具体写读书的情形。结尾四句直接说到限少夫朝建输诗人自己的政360百科治态度与生活情趣。这首诗从大处落笔,委婉见意,通篇又具有感情深沉凝重、拿肉了模练语调平易亲切的特点。

  • 作品名称 斋中读书
  • 创作年代 南朝宋
  • 作品出处 《谢康乐集》
  •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 作者 谢灵运

品原文

  斋中读书

  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

  料基取延垂践集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

  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

  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

  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

  万事难并欢来自,达生幸可托。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斋:指谢灵运在永嘉郡时的书斋。

  ⑵京华:指当时的京都建康,即今南京。谢灵运来永嘉前曾在京都做官多年,游京华即指这一段时间。

  ⑶废:忘怀。丘壑360百科:泛指山水。

  ⑷矧(shěn主通优规斤厂动斯点凯脱)乃:何况是。归山川:回归到山水之中,实际是指来到以山水闻名的永嘉郡。

  ⑸心迹:指内心思想和事务行为两个方面。双寂寞:都感到空虚,即作永嘉太守既无事可想,也无事可干。

  ⑹诤讼(zhèng sòng):狱讼案件。

  ⑺丰暇豫:多有闲暇安乐的日子。

  ⑻翰墨:笔墨,代指文章诗赋。时间作:时常写一写。

  ⑼怀抱:似指怀抱典籍图书。观古今:从典籍图书中观览古今人事。

  ⑽戏谑:谈论说笑。《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⑾沮溺:指长沮和桀溺,春秋时贤师觉客抓人,不肯游仕,结伴耕种否欢氢,一辈子辛苦劳作。《论语·微子》中记载,长沮与桀溺一同耕田,孔子经过时,叫他的学生子路向两人打问渡口的所在。后代诗文常用为避世隐士的典故,给予肯定的评价,如王粲《从军诗》说:"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陶渊明《劝农》诗说:"冀缺携俪,沮溺结耦。相彼贤达,犹勤垄亩。"

  ⑿哂(shěn):讥笑,嘲笑。子云阁:指扬雄投阁自杀一事。序个均日求支给斯走兰均扬雄在西汉成帝时在朝为官,王莽篡汉,立"新"朝,扬雄作《剧秦美新》加以吹捧,并受任大夫之职校书天禄阁,后来因事被株连,投省谁所统据示鲁读九判阁自杀,几乎死去包算可绝曲冷

  ⒀执戟(jǐ燃星业附团打个事第):秦汉时宫廷的侍卫官,因值勤时手执戟而得名,这里泛指做官。以疲:太疲倦。

  ⒁岂云乐:哪里能算快乐。

  ⒂达生:老庄的思想。《庄子》有《达生》篇,其中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所谓"生之所无以为",是指分限以外的事物。

白话译文

  曾在京都做官多年游览了不少地方止易袁省学斯,却从未忘怀过山水。

 者汉 何况是来到以山水闻名的永嘉郡,内心思想和事务行为都感到空虚。

  官衙内没脸供例展自素连有狱讼案件而显得清闲,官堂庭院空旷清静以致招来鸟雀止息觅食。

  卧病在床多有闲暇安乐的日子,文章诗赋时常写一写。

  怀抱典籍图书从典籍图书中观览古今人轴期事,在寝卧饮食之时展开谈论说笑。

  即嘲笑长沮和桀溺的苦,又讥笑扬雄投阁自杀一事。

  做官既然太疲倦了,耕种哪里能算快乐。

  要寻求解决世事难并欢的矛盾,只好寄希望于老庄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

  诗来自人因与庐陵王刘义真交住甚密360百科,受到当权者徐羡之等人猜忌,被排挤出朝廷,因而在永嘉太守任上,思想更加消沉。这首诗作于永初村体什绿纪官史探见三年(422)冬任永嘉太守时考金陈留手书垂案,写闲暇读书时的一些想法,认为从政易疲,耕稼也苦,所以慨叹"万事难并欢",只略例川酸章好学庄子达观以养镇结生。

作品鉴赏

整体赏束觉械征

  全诗作纵向展开,从过去写到现在。开头两句说过去,从第三句起,主要讲述到永嘉担任地方官以后的情况。"游京华"与"归山川"、"未尝废丘壑"与"心迹双寂寞",隔句映衬,在文义上递进一层。这一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更明白提示前后两个时期之间存在着的变化。诗人自述到永嘉以后,"心"不预世事,"迹"绝交以息游。"虚馆"二句更具体描画出"心迹双寂寞"的景象义钟规光乱更推左调北千。事实上,身为一郡之长,是不可能如此清闲的。《宋书》本传说:"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酒令空阳尽第终经去白构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可见"绝诤讼"并非真的没有"民间听讼",而是由致类认胡轻毛于心远地自偏,"不复关怀",有意不闻不问罢了。以上几句,目毛学具功每对于"斋中读书"的诗题来说,看似闲笔,实际上这是从大处落笔,委婉见意,显示的是读书时总的心态意绪与环境气氛。以下写"斋中读书"的正笔,正是从这一大背景上推出的。

  从"卧疾丰暇豫"起,即转入"斋中读书"的描叙。"卧引控值汉疾"就只能在"斋中",有了许多空闲时间,为了排遣无聊,除了写诗作字以外,便轮到了"读书"。"怀抱观古植师今"等四句,具体写读书的煤民优岁夜期建情形。诗人读书的目的在于了解历史以增进对现实皇委的认识,方法上有读有评。诗中论到的人物有消极避世的隐士长沮、桀溺和热督束滑是本台冲项三际衷仕进的文人扬雄。谢灵运对沮水绝脚良、溺则取批评的态度,认为隐居耕田是一"苦"事而予雷育唱块岩培差望以非笑。扬雄在易代之际的言修身划节行,历来受人非议,如李善说他"露才以耽宠,诡情以怀禄"。谢灵运也不满于扬雄的屈节事人、钻营爵禄,故在非笑沮、溺的同时,对扬雄也采取了哂笑的否定态度。

  结尾四句是在读书论书基础上的进一步发挥,由"既笑"二句引出,直接说到诗人自己的政治态度与生活情趣。"执戟亦以疲",说明自己对于仕进已心灰意冷;"耕稼岂云乐",又表示自己不愿过躬耕隐居的清苦生活。诗人让自己站到了三岔路口,是仕,是隐,无一理想,无可适从。故不由得叹道:"万事难并欢。"在仕隐矛盾的煎熬下,诗人为自己设计了一条慰藉心灵的人生道路:"达生幸可托。"以"达生"处世,就会避免贪多务得,不受物欲的困扰,摆脱世务的牵累,在精神上求得自我解脱,近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结尾所表示的生活态度:"乐乎天命复奚疑。"谢灵运为官时不理政事也是"达生"思想的表现,而"达生"思想的进一步实践,尚有待于绝意仕进,归隐田园,更远地离开尘世俗务。谢灵运出身大官僚地主家庭,广有田产,归隐而仍可免于沮溺的耦耕之苦,这大概是他的"达生"思想的最完美的实现了。不久,他果然踏上了归隐的道路。

  全诗以"斋中读书"作为结构的中心,向前推衍,说到过去;往后演绎,谈及未来。读书是在斋中,说前道后的情事则及于斋外的广阔世界--京城的丘壑,永嘉的山川,执戟殿中,耕稼田间。仕隐矛盾的抽象主题,由于结合读书论书的具体内容提出,显得不玄不泛;又由于视野开阔,有回顾,有前瞻,联系长期以来的生活体验坦率剖白,通篇又具有了感情深沉凝重、语调平易亲切的特点。作为一首宣扬老庄"达生"思想的记事说理诗,而能不落抽象说理的魔障,写得迥异于"平典似《道德论》"的"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钟嵘《诗品序》),足见诗人艺术上的功力。至于诗中宣扬的所谓"达生"的消极避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与生活理想,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肯定是不足取的,但对于了解谢灵运全人及其创作演进的轨迹,则又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名家点评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起四句入题,峥嵘飞动。'虚馆'六句,交代正面。'沮溺'四句,题后绕补,衔承谨密。收句,结束全篇。所谓'达生',取知足、知止义。杜公取适事莫并,又'古来达士志,幽真愧双全',同此。"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晋宋间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爵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政治烦恼,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他成为山水诗派的创始人。有《谢康乐集》。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