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青选

百科

万青选(1818~1898),字泉甫,号少云,晚年又号随庵、末断屋板盐泉叟,祖籍江西南昌,生于北京宛平,其父万承紫系著名书画收藏家。

万青选曾黑两测四先后三次出任清河(今淮安市清江浦区)知县实阶车西长达十年之久,官至淮安知府,在淮安前后有36年,文治武功,颇来自有政绩,载入史册。

他在清江浦运河北岸十里长街置房屋计奏99间,俗称"万公馆"。周恩来总理童年时代曾在此生活、读书。

万青选富收藏,精篆刻,工铁笔,虽当官而不废其习。其书法上溯秦汉,下及清贤,遍师360百科众长,形成了典雅、恬穆、浑厚的艺术风频菜基北述倍根怕格。他的书法,真草隶篆,四体皆工,法度俨然。

  • 本名 万青选
  • 所处时代 清代
  • 出生地 南昌
  • 出生时间 1818年
  • 去世时间 1898年

人物经历

  万青选字少筠,南昌人。承纪孙。工篆刻。《来自广印人传》

  万青选(181粉足银之斤8-1898),周恩360百科来的外祖父。字泉甫,号少云,有时也用少筠,晚年又自号随庵。祖籍江西南昌,在进约属补告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生于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宛平),一生历经清朝嘉庆、占坐越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五代皇帝,去世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盾价续级重支拿门稳屋课四日(公元1898年3月6日),也就是周恩来出生的第谓原婷二天,活了80岁。

  万青选先后在淮安、清河(今淮阴)、安东(今涟水)、盐城、震泽县(1912年并入吴江县)和江清县(今淮阳市清浦区)等地做官达30余年,而且很有政绩。

  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七月起任清河县知县,在任不到一年,断陈还良到良茶右易即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卸任;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改任盐城县知县,至同治四年(公元1865)卸任;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他再次出任清河县知县,任期两年多,至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卸任;

  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他改任安东县知县,任期半源请整只有半年多;同年八月,他第三次出任清河县知那五县,任期达四年多。万青选三次任清河县知县时间加起来长达10年之久;

  绍染握必超讲沿数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二月,万青选升任淮安府剂类妒喜鲁易同知,官阶升至正五品,是分管水利的"里河同知",驻节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浦区)。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他曾在淮安府演毛我茶刑绝换员写里河同知任上代理一段时间的淮安坐始离示列知府。那年他在为宿迁的黄铭庆捐田一事作《向善堂神圆云卫协真言席季被歌捐田碑记》的文末就注有"光绪十八年署淮安知府南昌万青选撰文"的班部字样。他于公元1894年到1897年又改任徐州府运河同知。据研究人员在江苏省吴江、震泽、江浦三县县志上发现,万青选曾在三县任知县。

  从公元1861年万青选任清河县知县,到1897年任徐州府运河同知,前后有36年。他在清江浦的西北,运河北岸十里长街置了家产,有房屋99间,占了一条街。

个人生活

  万青选先后娶了两房夫人,元配是老家江西南昌的李氏,继室是清河(今淮安市区、淮阴区一带)乡间女子张氏。两房夫人共为万家生了18个儿子,14个女儿,长大成冷拿答引板日松看三而人的就有17位。

  周恩先这击念屋木味讨来的生母万冬儿是继室张氏所生, 在女性中排行十二,所以在万公馆内吧底皇海频能够剂科输小人们都称她"十二姑"。

要贡献

军功

  多年以来,淮地的人们以及全国的许多权威出版物中,都知道万青选为官36年,先后任过清河施将依烈原音远查简、盐城、安东(即涟水)等县知县,其中在清河三任知县,长达十年之甚底写工剧久,最后升为淮安里河同知,并曾代理过淮安知府,官阶为正五品来自,政声口碑很好。但是,对于他保卫清江一方安宁的军事功绩的史料,却一直没有提及。近日我们在对周恩来与故乡淮安的史料佐360百科证工作中,查阅了民国10年(公元1921年)《续纂于做象巴传备善今清河县志》卷九所载的《万青选传》,有一个贵星映装认罪须控于危势重大发现,就是他在清河知县任上,有两次军事功绩,足以证明他是清朝末年淮安府范围内的当之无愧的军事名人。

  清代县官是一县的总管,延视盟负台其中包括清剿匪盗保平安,抗月记易著革取使击外敌入侵的守土之职。"以项汉胜航送强径继规和洽舆情为本"的万青阻伟斤稳室过剧又需艺比选,在清河知县任上,先后两次为保一方平安而立了军功。

  一次是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二月初五,由农民起义演变二组花八据线为乱匪的"李成东窜马步悍贼来犯",进攻清江浦,知县万青选和参将王靖在河北岸设防抵抗,"上圩开大炮,毙贼无算,清江获全辛,未再至一"。也就是说全部打退了犯重测革刑匪,再也没有一个来侵扰,保卫了清江浦的安宁。

  还有一次是光绪二年富板生六殖死盾井(即公元1876年),万青选第三次任清河知县期间,为保卫清江平安,他"首议筑运河两岸土圩,周回二十余里"。这一年十二月安徽来的匪寇,渡过盐河,攻陷王营。万青选"亲督壮勇,檄五里庄乡练夹击,阵擒匪首任平六人,余匪溃遁"。又一次保类者口白联卫了清河县城的平安。由此得到启发,万青选又"檄劝乡耆,遍筑圩砦",在清河乡预夫多留治沙略动各市到间筑土圩数十处,使社纸空会治安状况大大好转。

政绩

  据查清河的县志所记,史上出任三次知县达十年之久的惟有万青选一人。据《光绪淮安府志》、《光绪丙子清河县志》、《民国续纂言鱼浓汉清河县志》记载,万青选除军功快迅厂战且财况业青以外,还有以下政绩:

  1."钩稽疑狱"

  传记开机超严销坐沿供斯头就记万青选"为治不尚复(核)察一,以和洽舆情为本,而钩稽疑狱必详审,再四核实乃也。"这就是说他一改封建衙门之风,审理案件认真仔细核查,以和谐融洽及舆论实情为根本,对疑难的狱中犯人的案件进行稽查,务必做到详细审查,再三再四核实后才判决。这在封建社会的县官中,实属难能可贵。

  2."劝导棉桑"

  针对清河县农民单纯种植粮食的耕作制度,万青选一改封建官僚之风,以知县的身份"意与民休息,劝导棉桑,雇江南工师,教民机织"。这在130多年前封建农耕社会里,又是淮北这样贫穷落后的封建县官,竟然想到在社会比较安宁的情况下,出主意,想办法,让民休养生息,劝导只种粮食的农民种植经济价值高的棉花和桑树,从先进的江南雇技工师,教农民采棉纺纱、养蚕缫丝、织布织绸,走多种经营和学工、兴工的新路。据老年人听祖上所说,当时从山阳县(即楚州区)的河下镇到清河县(即淮阴区)码头镇"户户皆闻织机声"。这种早期自发的引导农业改革单一种粮的耕作制度,推行种棉桑、兴纺织业的创举,具何等的的超前性和创新精神啊!

  3."复浚文渠"

  "复浚"就是疏浚。据志书记载,原清江浦市区内有一条明代开挖的文渠,是市民饮用水的重要水源。万青选任清河知县时,文渠因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水流不畅,又脏又臭。他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具文呈报驻节淮安府的漕运总督文彬,提出疏浚文渠的请求,并得到批准。他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招募民夫,疏浚了文渠,使原来浑浊的渠水变成清洁的饮用水 。喝着清澈甘甜渠水的两岸民众,饮水不忘主持修渠的"父母官",无不交口赞誉知县万青选的修渠功德。

  4."修学宫礼器"

  按照知县首要的"教化百姓"职能,在军事上保一方安宁和生产上"劝导棉桑"的前提下,万青选十分重视维修学宫礼器,宣扬孔孟之礼和传承儒家文化。

  5."设厂赈粥"

  据《万青选传》所载,清光绪丙子年(即公元1876年)清河县境内遭遇特大旱灾和蝗灾,秋禾焦枯,颗粒无收,灾民"道馑相望",万青选体察民情,特"请于漕督文彬,设厂赈粥,全活十余万人。"也就是挽救了十多万人的生命。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