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杀破狼

百科

《大明杀破狼 》是网络小说作家张涛1985 所著一部历史小说,现连载于17k小说网。

  • 中文名称 大明杀破狼
  • 作者 张涛1985
  • 类型 历史小说
  • 连载状态 连载
  • 连载平台 17k小说网

作品简介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宁与外贼不与家奴,统治者的无耻自明亡开始走向极端。

  三个后世冤死的热血青年灵魂好织等模除伟赵混死不死穿越到了这个华夏将无的时代。。。

  有人说他们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有人说他们是破坏民族融合的罪魁,有人说。。。

  他们自己留给这个世界的就是分别刻有杀破狼三个字的独字碑,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请追随他们的脚步,一起进入明末这个社会激荡,杀戮重重的时代吧!!!

作者简介

  1985.纪念我著皮马们即将逝去的青春

来自作背景

  其实这是一篇至帝否场结倒言序,身为校长的学生,有过请校长为本书作序的念头。可又担心自己的这本书依然写得不好,360百科最后反而堕了校长的名头,所技益液建书合色江帮以还是自己给自己写一份动笔感言为宜。

  人其实是有惰性的,第一本书领烟往拿校确矿关小业《回到民国当大帅》匆几照测明导未握矿结五建匆完本其实就是惰光概亚回善继住财性,把一切归结于1921年这个政治大气候不过是自己的一个借口罢了,一本影响力不大的小说要被查禁的可能性还是包配室浓很低的。

  人真的是有惰性的,完本之后一直想开新书,却一直无法下笔。起先是说自己在构思,后来则推说工作忙,总而言之,就是未能动笔,一片混沌的感觉,不好。

  金秋十月,因为工作的关系被调到长沙,周末得闲到橘子洲头一游。站在指点江山的石碑前看着远处的湘江,居然是什么也看不见,天地间一片雾霾,心情很是阴郁。

  我不情刚神我裂紧含亚二特想讨论这个雾霾到底是该怪谁,或银笑小许真的是汽车尾气排放多了,该我们这些屁民磕头认罪。或许真的是因为某些工业项目大规模上马,反正我们屁民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总之看到根本不敢露头的环保部门以及绍顺著钟容胡延写祖APEC会议期间消失了一阵的雾指包某检画霾,我只能是认定,这玩意,人造的。

  其实我们的历史何尝不是被人为制造的雾霾所笼罩而变得不清不楚,明明是祸害天下却被说成是阶级斗争的英雄,明明是邪教活动却被说成是爱国主义。不由担心,历史的雾霾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不会谎言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呢?

 约卷需方导干审坏清命推 丢下一大堆毫无人性原则和逻辑性可言的历史教科书,翻开《明朝那些事》,突然觉得明朝其实还不错。甚至由此产生了一个错觉,咱们的政治发展了几百年不会还停留在清朝原值基查拿尽似的水平吧。错觉,绝对是错觉,是团句请不要来我家查水表,送快递。

  再过两个月,我就要做父亲了,作为伟大祖国的80后,我看到了太多,听到的太服感防究地总找伤味想减多,想的更多。可最终我选择频七约乙班下了沉默,因为我坚京顶管破为心肥神信,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无五军论什么真理都无法阻挡。

  可我自己总得做点什么,我开始害怕起来,我担心我的儿子,我的孙子继续被那充满雾霾的历史所欺骗,然后如我二十岁前的样子,满脑子的非黑即白,甚至为刽子手和独夫辩护。乌有之乡和铁血论坛很多人不是活到四五十岁都还没想明白吗?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如他们一样顽固愚蠢。

  所以我决定动笔了,我不是写历史的,我也没办法真的穿越回去看看这个历史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但是我是个人,我知道什么叫人性,我知道什么是逻辑,所以小说中的历史起码读起来没那么变扭。

  让出身成分论滚蛋,盗贼就是盗贼,不会因为你出身无产阶级你就变成历史前进的动力了,奸淫掳掠如果也能推动历史进步,我们要警察做什么,我们要监狱做什么?

  国贼就是国贼,不会因为你口口声声为国为民,不会因为你风花雪月做的一手好文章就认定你是爱国者。如果结党营私排斥异己都能算是爱国者,那爱国主义就真的是政治流氓最后的遮羞布了。

  让满清政治腐朽落后的东西滚开,从1911年辛亥革命算起,满清已经覆灭了足足一百多年了。可我们依然能看到它的存在,我们依然养活着庞大的官僚阶层,我们依然看不到民主法治成为主流。这话也许不客观,但是真实。

  我可以说谎,但我不愿意对我自己的孩子说,因为我还有一丝良知,我做不到郭沫若先生那种境界,那是不要前人后人自绝天地良知的境界,所以我只好后死了。

  要说真话,要敢说真话,死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尽天良,一个靠谎言来维系的制度是不会有前途的。

  我还想还历史一个公道,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用逻辑摒除开,只是不知道能否做到。先做吧,做到我幸,做不到我命。

  每每看到熊廷弼,袁崇焕这些死于党争的"长城",再看看后来的历史,我真的信了,信老天是存在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当满清统治者用刀子逼着那些自命不凡的清流们剃头削发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的愚蠢和无知,真的是NO做NO dead。

  我一度怀疑袁崇焕真的是个坏人,可当我看到后人给他列的诸多罪证时我笑了,看待历史能否有点逻辑,对着一个死了三百多年的人用风闻言事的手法,与东林何异?

  再来看看崇祯皇帝,有争斗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明明可以互相妥协一下,互相包容一下,却非要党同伐异,非要搞一个党揽权。最终明朝走到了"众正盈朝"的局面,最终明朝再也经不起眼高手低的读书人的折腾,终于是死得不能再死了。我依然坚信作为末代皇帝的崇祯是不幸的,他努力挣扎了,但是却无法改变任何东西,强大的体制存在甚至亲手扼杀了明朝东山再起的可能。

  我突然在想,体制还真的是一个大框,什么不满什么愤怒都能往里面装。

  其实任何体制在建立的时候就未必是错,如果不合时宜为什么要这个体制,这点无需争论。

  但是人是在变的,社会是在进步的,如果发展了许久,却依然坚持旧有的不变那就肯定会出问题。不过为什么不变了,无非是既得利益者势力强大而且愚蠢而已。他们害怕失去地位、财富、势力。所以无论体制怎么不合时宜,他们都会竭尽全力,费尽心机的去维系其继续存在。至于变天时的洪水滔天,这些自命不凡的人一般会选择如澳大利亚的鸵鸟一般,把脑袋深深的埋在沙子里,视而不见,愚蠢至极,最终害人害己。

  扯远了,最终还是回到这本书来,这是一本感伤历史的书,可以明确的告诉各位,虽然是架空历史,但是历史上的悲剧大多无法改变,我不喜欢那种意淫到大家都很爽的书,没有耻辱感何来成就感?

  但同时这是一本杀气很重的书,一切牛鬼蛇神,魑魅魍魉都会在这本书里被显出原型,然后死个干干净净。

  不存在平反,不存在歌颂,有的,只是一个公道。

  好了,不罗嗦了,希望翻阅本书的您,能从明末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读到属于历史人物,读到属于男人的热血。。。

关于明末时期满蒙地区的资料

  一、关于满清八旗的资料

  满族

  满洲人(其前身为女真人)出兵或打猎,按族党屯寨进行。每人出一支箭,十人为一牛录(汉语"箭"的意思),其中有一首领,叫"牛录额真"(汉语译为"佐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黄、红、白、蓝四旗,分别打黄旗、红旗、白旗、蓝旗。四十三年(1615年)扩大为八旗。原四旗名称冠以"正",另四旗名称以黄、红、白、蓝冠以"镶",即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四旗

  新增的四旗的旗子,镶黄旗的旗子在黄色旗上镶红边,镶白旗的旗子在白色旗上镶红边,镶红旗的旗子在红色旗上镶白边,镶蓝旗的旗子则在蓝色旗上镶红边。

  2牛录编辑据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在西长安街路南,金代遗刹双塔庆寿寺南面,有南小胡同曰回子营,夹道曰头牛录、二牛录。

  回子营建于乾隆二十五年。《日下旧闻考》卷71载:容妃的五叔和堂兄等配合清军平定新疆回部有功,"乾隆二十五年奉旨授白和卓为回子佐领,以投诚回众编为一佐领,于西长安街路南设回回营一所居之","内设办事房,以内府官董其事"。

  1965年,此地并入东安福胡同。有人说安福胡同所在地就是元朝两个佐领的驻地,所以叫头牛录、二牛录。事实上,回回营的建立在乾隆二十五年,正因为乾隆授白和卓为回回营佐领,才会有头牛录、二牛录两夹道名。

  介绍

  每旗原则上应该包含二十五个牛录,每个牛录有三百人,共计七千五百人。但是实际上,每旗的牛录数量都是不一样的、都不是固定的、都是随时可以按照皇帝个人的爱好而不断变更的。如努尔哈赤在位时期的八旗牛录数量大致是这样分布的:正黄旗四十五个牛录,镶蓝旗三十三个牛录,镶红旗二十六个牛录,正红旗二十五个牛录,正白旗二十五个牛录,镶黄旗二十一个牛录,正蓝旗二十个牛录,镶白旗一个牛录。

  牛录是八旗制度的基层军政组织,努尔哈赤政权的建立、发展,与之息息相关.因此,牛录起源的具体时间,早为中外学术界所关注.由于现存文献有阙,诸位学者莫衷一是.有说法认为,八旗牛录制度的形成,并非是在某一具体的时间点,而是经过了"狩猎之牛录"、"部落之牛录"、"八旗之牛录"三个发展阶段,最终确立.

  还有一种说法:女真人狩猎时各出一支箭,每十人中立一个总领,总领称牛录额真(牛录,大箭的意思;额真,首领的意思),后来这个相当于狩猎小组组长的牛录额真成为一级官名,牛录成为最基层的组织。屯垦田地,征丁披甲,纳赋服役,都以牛录为计算单位,努尔哈赤便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组、发展、扩大和定型,创立八旗制度。规定:每300人设一牛录额真,五个牛录设一甲喇(là)额真,五个甲喇设一固山额真。固山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所以汉语译固山为"旗"。原有黄、白、红、蓝四旗,后又增添四旗,在原来旗帜的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镶红边,红色旗镶白边。这样,共有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即满洲八旗。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 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长官

  牛录的长官叫牛录额真。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 (là)(汉语"队"的意思),首领叫甲喇额真(汉语译为"参领"),五个甲喇为一个固山(汉语"旗"的意思),首领叫固山额真(汉语译为"都统")。每个固山设左右两个梅勒额真(副都统)。一个固山即为一旗。八旗的最高统帅叫"汗",先是努尔哈赤,后是皇太极。固山额真由其子侄担任。努尔哈赤与各旗旗主都有精锐卫队,叫"巴牙喇"。

  八旗历史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大致是这样的

  正黄(45牛录)和镶黄(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白旗(25牛录): 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褚英之子杜度

  正红旗(25牛录):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八旗战袍正蓝旗(21牛录):莽古尔泰

  镶蓝旗(33牛录):阿敏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于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咽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做旗主.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皇太极这时之所以不杀三兄弟,是因为他们虽然年幼但兵力最强,因为年幼没有太大威胁反而容易掌握笼络,并用来抵制另外三大贝勒.阿济格在三人中军功高脾气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于是皇太极在第二年以他擅自为幼弟说亲为名,废了阿济格的旗主,改由多尔衮领镶白旗.

  以后皇太极采用策略先后废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以听话的济尔哈朗代替阿敏掌镶蓝旗,莽古尔泰暴毙后其同母弟德格类领正蓝旗,德格类又离奇暴毙,皇太极发动了莽德姐弟三人谋反案,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正黄旗混编后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蓝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给豪格壮力,豪格的镶黄旗成了正蓝旗,改动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在崇德二年找借口把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多铎为镶白旗旗主,不过两白旗由于历史的渊源一直比较团结,实力是八旗的第二和第三.

  皇太极死时,他和豪格加起来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第一大势力,多尔衮三兄弟则有98个牛录,排行第二,老代善的两红旗(其子岳托死,由代善领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则有96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力量.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多尔衮不愿意为了皇位硬拼,豪格兵力占优,而且一向勇悍,多尔衮三兄弟虽然兵力少些但作战力较强(努尔哈赤的嫡系部队,皇太极换来换去也没有换走太多),但是济尔哈朗倒向豪格,代善虽然态度不明朗,也倾向于豪格多些.

  但是豪格其实没有得到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全力支持,两黄旗有部分大臣亲近多尔衮,并且又有些担心豪格继位后把蓝旗换成正黄旗.还有一点,就是后宫并不支持豪格,豪格非后宫五妃所出,而孝端皇后的意见两黄旗也要买帐.选举关键时刻老滑头代善和胆小鬼济尔哈朗始终态度不明,豪格原指望两人推举他,等来等去等不到,负气离开,被多尔衮抓住时机.

  以后多尔衮打击豪格势力,吞并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成新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镶白旗在多铎死后改为正蓝旗由多铎长子多尼统领.多尔衮死后,其养子多尔博领两白旗.顺治亲政,清算多尔衮,夺其嗣令多尔博归宗,这样正白旗就归了顺治,和两黄旗一起抬为上三旗.镶白旗则还给了豪格的长子.

  这样由于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这时的正黄旗早已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军了.

  二关于蒙古的资料

  漠南蒙古、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是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分裂成三部分之后出现的地域和部族概念,沿用至清朝末年。漠指的是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戈壁沙漠,位于蒙古国南部的东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尔泰省三省,以及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西部二连浩特一带。

  明代末年,我国北方蒙古族以大漠为中心,分为三大部分。在大漠以南各部称为漠南蒙古,属于这部分的有: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巴林、札噜特、奈曼、喀尔喀、茂明窍、乌拉待、喀喇沁、乌珠穆沁、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他们的分布地区"东接盛京、黑龙江,西接伊犁东路,南至长城,北逾绝漠,袤延万余里"。

  大漠以北,称为喀尔喀蒙古,其属有车臣汗、土谢图汗、三音诺颜、札萨克图汗等部,分布地区,"东至黑龙江呼伦贝尔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南至瀚海,西至阿尔台山 (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北至俄罗斯"。

  大漠以西各部称为漠西蒙古,即卫拉特蒙古,属于此部分的有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辉特部。其分布地区东自阿尔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

  上述蒙古各部大多逐水草而居,从事游牧的畜牧业经济,政治上处于互不统属的状况。各部落封建主之间,为了掠夺牲畜、土地和财产、争夺统治地位,常常发生矛盾,互相杀戮、征伐,他们为了凭借后金政权实力的支持,保护自己,壮大自己,免于为对方所统治和奴役,16世纪起就纷纷和后金政权建立联系。

连载信息

  类别:历史小说

  书号:1045951

  授权级别:VIP作品

  被阅读数:65585

  收到鲜花:2068

  投贵宾:172

  盖章:10

  月票:3

章节目录

第一卷 快意恩仇大李庄

  • 第001章 魂归大明
  • 第002章 三朵奇葩(一)
  • 第003章 三朵奇葩(二)
  • 第004章 三朵奇葩(三)
  • 第005章 英雄少年(一)
  • 第006章 英雄少年(二)
  • 第007章 英雄少年(三)
  • 第008章 英雄少年(四)
  • 第009章 英雄少年(五)
  • 第010章 发家致富(一)
  • 第011章 发家致富(二)
  • 第012章 发家致富(三)
  • ……
  • 第025章 滔天恶浪(五)
  • 第026章 奇耻大辱(一)
  • 第027章 奇耻大辱(二)
  • 第028章 奇耻大辱(三)
  • 第029章 奇耻大辱(四)
  • 第030章 奇耻大辱(五)
  • 第031章 奇耻大辱(六)
  • 第032章 报仇雪恨(一)
  • 第033章 报仇雪恨(二)
  • 第034章 报仇雪恨(三)
  • 第035章 报仇雪恨(四)
  • 第036章 报仇雪恨(五)
  • 第037章 报仇雪恨(六)
  • 第038章 背井离乡

第二卷 肝胆侠义南阳城

  • 第001章 英雄救美(一)
  • 第002章 英雄救美(二)
  • 第003章 英雄救美(三)
  • 第004章 英雄救美(四)
  • 第005章 英雄救美(五)
  • 第006章 英雄救美(六)
  • 第007章 唐家兄妹(一)
  • 第008章 唐家兄妹(二)
  • 第009章 唐家兄妹(三)
  • 第010章 唐家兄妹(四)
  • 第011章 唐家兄妹(五)
  • 第012章 东山再起(一)
  • ……
  • 第025章 一救唐王(三)
  • 第026章 一救唐王(四)
  • 第027章 一救唐王(五)
  • 第028章 一救唐王(六)
  • 第029章 一救唐王(七)
  • 第030章 得罪江家(一)
  • 第031章 得罪江家(二)
  • 第032章 得罪江家(三)
  • 第033章 火并江湖(一)
  • 第034章 火并江湖(二)
  • 第035章 火并江湖(三)
  • 第036章 告别南阳(一)
  • 第037章 告别南阳(二)
  • 第038章 告别南阳(三)
  • 第039章 告别南阳(四)

第三卷 一腔热血洒辽东

  • 第001章 充军辽东(一)
  • 第002章 充军辽东(二)
  • 第003章 充军辽东(三)
  • 第004章 充军辽东(四)
  • 第005章 充军辽东(五)
  • 第006章 辽西七匹狼(一)
  • 第007章 辽西七匹狼(二)
  • 第008章 辽西七匹狼(三)
  • 第009章 辽西七匹狼(四)
  • 第010章 辽西七匹狼(五)
  • 第011章 抗满游击队(一)
  • 第012章 抗满游击队(二)
  • 第013章 抗满游击队(三)
  • 第014章 抗满游击队(四)
  • 第015章 初战告捷(一)
  • 第016章 初战告捷(二)
  • ……
  • 第049章 辽东岁月(五)
  • 第050章 辽东岁月(六)
  • 第051章 宁远大战(一)
  • 第052章 宁远大战(二)
  • 第053章 宁远大战(三)
  • 第054章 宁远大战(四)
  • 第055章 宁远大战(五)
  • 第056章 宁远大战(六)
  • 第057章 宁远大战(七)
  • 第058章 宁远大战(八)
  • 第059章 宁远大战(九)
  • 第060章 宁远大战(十)
  • 第061章 宁远大战(十一)
  • 第062章 宁远大战(十二)
  • 第063章 宁远大战(十三)
  • 第064章 宁远大战(十四)
  • 第065章 觉华岛主(一)
  • 第066章 觉华岛主(二)
  • ……

外传

  • 第001章 见义勇为三兄弟
  • 第002章 危难时刻显身手
  • 第003章 热血男儿化英魂
  • 第004章 重生明末杀破狼
  • ……

精彩摘录

第002章 三朵奇葩(一)

  "三个小混账王八蛋,果然跑到这里来洗澡了,害的老子一番好找,看我回去不打断你们三个兔崽子的狗腿"一个身材敦实粗壮的粗须男人打断了三人的哀叹,张振岳凭着这个身体的记忆一想,这人叫萧伯平,是萧严这个身体的便宜老爸。

  "快点穿衣服跟老子走,宋相士已经到村里来了,等着给你们三个小兔崽子算命了。别这里磨磨蹭蹭耽误功夫,你们偷偷下河洗澡的事情老子们晚上和你们回去算"说完萧伯平就在这三个小鬼的后脑勺上一人拍一下,特别是在自己儿子头上那下,十足的力气,萧严眼泪都差点给敲出来了。萧伯平可不知道,就是这么一会的功夫,自己的儿子已经被人借尸还魂、李代桃僵了。

  这是河南布政使司治下许昌府的一个大庄子,村名大李庄,不过这里的居民却不姓李。这个四百户人丁的大庄子是由张、萧、宋三个大姓构成,而且这三姓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当地人,他们都是明朝嘉靖年间为了躲避倭寇的烧杀抢掠从浙江杭州一带迁来的。

  张振岳、萧严、宋小鲁三人这一世的父亲关系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很铁,如亲兄弟一般。可能是因为年岁相当的缘故,还有一点可能就是三家都系本家庶出,在族中皆是没有半点地位可言的,平日也鲜少和庄子中其他人往来。

  至于今天算命的宋相士,本名宋康年,是河南本地人,二十来岁,面貌奇丑,个子很矮,不喜欢他的人都叫他宋矮子,云游四方靠算命为生。据说此人精通奇门遁甲之术,所算之命也是很准的,反正十里八乡对他的能力都是认可的。

  宋康年最近也有点懒,既然这个地方讨生活不难,他也就乐得在这周围转悠。不过今天看了二十多个孩子,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命,看起来这辈子也就是在大李庄晃荡的命了。

  眼见天色将晚,有来了三个孩子,宋康年打算算完这三个就去自己今个借宿的地方洗洗睡了。

  ……

第013章 东山再起(一)

  这天正午过后,张振岳他们一行就辞别朱聿键等人,带着史秀才回到了自己在南阳的新家。

  "嗯,这个地方好"史秀才进门就夸"于闹市中择一静僻处,是个刻苦攻读的好地方,小张老弟好眼光啊。"

  现在大家已经都知道史秀才的毛病了,凡事都喜欢往读书上头扯,这大概就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习惯吧,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这天的晚上是张振岳亲自动的手下的厨,弄得我们史秀才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小张老弟,圣人曰,君子远离庖厨。"

  这下轮到宋小鲁烦了:"史秀才,别看你是大哥,你要是再说你那些我们听不懂的,这饭你也别吃了。"

  满嘴美味的史秀才立刻难得一见的嘿嘿一笑,然后很理智的选择了闭嘴,张振岳立刻明白了,历史上的史可法根本不是后人眼中的书呆子,这小子也是蔫坏蔫坏的。

  除了张振岳自己动手做的几个小炒外,宋小鲁出门买了只烤鸭,萧严买了二瓶二锅头。所以就着美食,中国人边吃饭边谈事的习惯出来了。

  "三位弟弟,大哥我明个就要回府学刻苦攻读了,争取明年三年能进京闹春闱,取功名博前程,为我大明江山尽节死义。"喝多的史秀才可就没什么读书人的斯文了,江湖习气也是带了点的。

  "这话说不得,说不得,大哥,这做官什么的,是为了达济天下,可不是为了舍生取义,来,来,咱们喝一杯"张振岳连忙打断史秀才的话。

  萧严也举杯道:"来,来,我们几个一起敬大哥一杯。"

  史秀才几杯酒下肚,这话自然就多了:"诸位兄弟不知道吧,我的授业恩师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左佥都御史左光斗左大人,我向来就佩服恩师的浩然正气,他们这些东林义士奋斗了几十年,终于实现了众正盈朝的理想。只是不想魏忠贤那条阉狗,居然勾结诸党残余,意欲坏我大明河山,我老师正和其他东林义士一起与之斗争。可惜我史宪之目前还只是个秀才,要想为国出力,却力有不逮,所以今年八月我就要参加乡试,只要得为举人,明年必赴春闱,然后争取得进二甲,便可留在京师与魏忠贤这个阉人斗争到底了。"

  听到史秀才这段自白,张振岳心里有些怪异,怎么那么像可爱的红卫兵革命小将的感觉呢?

  ……

作品评价

  以三位主角来展开剧情的作品,倒不是说约定俗成的不能写成多主角,而是多主角作品着实难写,金庸的天龙八部就是三主角故事,但一样写成武侠作品的经典之作。其实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多主角会影响作品的代入感,使读者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在作品的定位,虽然在这部作品中收到的影响不大,但始终有所削减,不过也有优点,即故事更加精彩,人物关系更加复杂,所讲述的故事更加曲折离奇。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这部作品发扬了优点,而将缺陷规避到了最低点。 小说的设定也比较新奇,三位主角穿越到了明朝末年,这是一个纷乱的年代,也是个孕育着很多传奇故事的年代,显然,三位主角在这个年代最有大展拳脚的机会。这个设定算是占了先机。另外,作者基本延续了上部作品的叙事风格,语言相对比较直白易懂,情节中也不是夹杂搞笑成分,非常耐读。 目前来看,作品的故事进展非常顺利,人物的遭遇也十分离奇。

相关作品

  《回到民国当大帅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