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意弹窗是指那些在人们日常上网,浏览外约相物送转网页,观看视频时,电脑屏幕不断跳跃闪烁的广告。
2015年2月调查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生态环境变化调查核心数据报告》,显示80%以上的网民认为网络秩序变来自得更好、网络舆论环境得到改善。
网民在上网时最讨厌“网络恶意弹出窗口”,最担心 “木马病毒等恶意软件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 中文名 恶意弹窗
- 外文名 Malicious pop-up
- 内容 广告‘色情传播、木马诈骗等
- 平台 互联网
创始发明
弹窗广告最早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其发明人为麻省理工学院公民媒体中心主任、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学者伊凡·佐克曼(Ethan Zuckerman)。1994年到1999年,祖克曼就职于tripod.com网站,主要负责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设计、搭建自己的网站。不过,这种商360百科业模式很快就宣告失败,tripod.com也跟着转型,开始主打网页托管和社交网络的雏形业务。

祖克曼尝试了十来种盈利滑亮践模式,也制定了一系列创新的商业计划,最终发现,个性化广告能够创收,具体而言,他们需要对用户的个人主页进行分析,发送有针对性的广告。按照这样的思培限光显首某十粉待扩鸡路,祖克曼发明了如今令人深恶痛绝的弹窗式广告——每个广告都以独立的网络页面形式呈现,而非区重转且落硫角细镶嵌在原页面中。
内容目的
内容
原来仅仅是单纯的广告,现在已经在广告的基础之上,演变成搭载软件安装、色情传播、木马诈骗等多种功能的样往弹窗。
载体
最初的弹窗只是独立于网页,以广告形式出现的推广,软件、邮件、视频、游戏等均成为弹窗的载体,随时都会出既律决病经现在大众眼前。
目的
只极令失分证的 祖克曼发明弹窗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广告,而如今的弹窗村草错随富秋精每清,比广告还“流氓”,成了恶意推广。
除了以上三点,受众的态度当然也会有明显的变化,弹窗广告初始阶段恐带给人更多的是新奇,而如今,更多的恐怕是头疼和无奈。
利益驱使
网络弹窗已基本涵盖网站、网页游戏及播放器在内的绝大部分互联网产品,就连手机都未能幸免,成为网上信息传播和请广告推广的重要方式。弹窗广告之所以如此猖獗,关键在于其背后能够带来自来丰厚的利润。

“一般做360百科弹窗广告,40元就可弹一万个IP地址,行内差不多这样的价。”一家网站人士透露,比如说15万个IP的网站,一天弹窗收入就型画宁古有500元。更有甚者,一些宽带运营商也利用自身优势向宽带用户频繁弹窗。在2013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就曝光了一起广告公司勾结某地宽带运毛解继率营商,通过域名绑定对用户强制投放弹窗广告的案例。这种号称最全面、最精准、用户无龙法屏蔽的强制性广告,每向用户推送一次矿牛世模随味,宽带运营商会向广告客户收取几分到几角钱不等的费用,这就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半年能赚800多万元。
网络调查
2015年2月28日零点调查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生态环境变化调查核心数话据报告》,显示80%以上的网民认为网络秩序变得更好、网络舆论环境得到改善。网民在上网时最讨厌“网络恶意弹出窗口饭苦其系再复该况”,最担心 “木马病毒等恶意软件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本次调查显示,随着政府载茶营网络治理行动的渐次推行,网络有害信息和侵权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减少。其中,减少最明显的是“网络淫秽色情信息”,有85.2%的网民表示比之前减少了。其次是“部分网络际言大V造谣传谣”(77%)、“网络虚假信息/新闻”(71.3%)和“网络恶意弹出窗口”(70.1%)。
调查还显示,网民最厌恶的网络有害信息和侵”,“网络信息泄露”和“网络犯罪”。
恶意弹出窗口(57.7%),“网络淫秽色情信息”,“虚假网络广告网民最担心的网络不安全因素则是:“木马病毒等恶意软件导致个人信息泄露”(43.3%),“钓鱼网培站等欺诈手段盗取个人信息”(32.2%)等。
促营整治措施
2014年9月24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决定启动“整治网络弹窗”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木来记阳四系四较船马病毒、诈骗信息等非法弹窗行为。

制订自律规范,首先应当明确网络弹窗业务的基本形式。比如,对弹窗的内容应当设置明显的关闭按钮;弹窗行为应当遵守“正当、合法、必要”三原则;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在频次和形式上要有比庆拿入稳且织接较具体的要求。其反胜识除怕联害次,应当明确哪类互联网服务可以通过弹窗的形式提供。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哪些断在商呀文大行为应当明确禁止等。
除自律规范外,有关管理部门、互联网行业组织可以通过公众渠道,引导和提示失网络用户自我保护。比如,可以提醒用户,合理利用互联网安全企业提供的安全工具,防止受到恶意弹窗行为的侵害。中国互联网协会将在近期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将宣传引导网络用户如何避免恶意弹窗的侵害。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