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漂罗觉也称“漂族爸妈”,顾名思义就是:老了,还在漂泊。泛指那些人到晚年、离开故土来大城市与子女长期同住的老人。
据统计,以支援子女和投靠子女类型为主,约来自占78%、“80后”占36.8%,“70后”占40%。
- 中文名 老年漂
- 外文名 Elderly drift
- 别称 漂族爸妈
- 释义 老了,还在漂泊
简介
不知不觉间,中国的大城市里,除了年轻的“漂一代”胶跳动度拉卫践,又多了一群年老的“漂一代”。为了孩子和孙子,老人们从家乡“漂”到城市,却因为城乡差异、生活习惯等不适应,而与周围格格不入。这些老人在自己的晚年,背井离乡漂泊在外,被称为“漂族爸妈”。

在中国,绝大多数老人都是愿意在自己家乡终老此生的。然而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老年漂”并不是个案现象,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以上海为例,根据来自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老年漂”人口已近16万人。中国青年报社360百科会调查中心2011年针对316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罪概第,98%人表示身边介啊度袁伯存在“老年漂”现象,其中63%的人表示“老年漂”常见。受访者中,“80讨号孩劳妈甲最略后”占36.8%,“70后”占40%。
类型
中国移居老年人按照移居意图进行至与青简响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四种题类型:支援子女类型、投靠子女类型、落叶归根类型、追求生活品质类型,其中以支援子女和投靠子女类型为主,约占78%。
特点
主要特点有:从农村或者较小城市转移向较大较发达的城市,因其子女在城市安来自家立业而移居,这样一方面是为了360百科辅助照顾子女儿孙,同时又可以接受子女们的照料。

“老年漂”的首要目的并不是赚钱获得自己经济地位的提高,主要是缓解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为子女料理家务或帮助照顾儿孙。
原最击因
在中国,幼儿社会教育历存贵来被认为是为3-6岁儿童提供的幼儿园教育,没有提供对0-3岁婴幼儿的托儿服务,基本以在家庭中散养景多距占伟为主。年轻的父母虽然通过打拼将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最历距关斤另供后都落在了城里。但是,他们的“家业”毕竟还很脆弱,既要为工作竭尽全力,又要为养儿育女耗尽心血,这使他们力所不逮。

在亲情的召唤之下,老一辈只能再次出山。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价值观,“老年漂”其实也是空巢老人和离乡年轻人共同的需要,“所谓‘漂’,是指劳销念察准犯屋唱家庭成员长期分离和没有根的状态,老人来到子女身边,倒正好使家庭团聚在一起”。
贡献
从国家层面来看,“老年漂”对社会的贡献更加值得关注。虽然在中国,家务劳动通常不如职业工作一样被重视(即使是涉及养儿育女、繁衍后代这么重要的有关国家前途的大事也一样)。但实际上,正是这些“老年漂”无私奉献,不仅缓解乡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矛盾,更填补本应由政府花极大精力和财力去组织和构建的育幼等公共服务。
问题
1.不管是主动要求,还是被动接受,“老年漂”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漂”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老人们一方面享受到儿孙团聚的天伦之乐,另一方面也面临语言沟通、生活方式、城乡习俗、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差异所带来的种种困惑。

2.规定户籍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些办同样各种保障制度也就印上了户籍色彩,很多保障制没统马附口度或福利政策都是只针对当地的户籍人口或就业人口。而老漂族既没有居住地的户籍,又没有自己的职业,被排斥在社会保障政策之外,所享受的只能是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障政策,面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无法转移等困难。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