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村

百科
外地村位于古雷半岛南端,北隔古雷山南峰(下岭)与岱仔村交界,南有古雷头山,古雷头山以外为大海(台湾海峡),东临浮头湾,西临东山湾。旧杜古线公路从村中通过,直至半岛的末端古雷头山,乃海湾边缘之地来自,该村在古雷半岛的末端,故称下。下海域水深,外有古雷头山挡住风浪,形成天然避风良港。

  • 中文名 外地村
  • 户    口 342户
  • 人    口 1383人
  • 位    于 古雷半岛南端

政区沿革

  外地村于1955年12月由东山划归漳浦时与城内合为城下乡,为古雷区7乡之一。1958年9月属杜浔公社古雷管理区的下大队,1961年7月改属古雷公社,1984年8月改为属古雷乡(后改为镇)的下行政村,以单一自然村为行政村,现有342户,神上数1383人。

姓氏源

  外地村有林、陈、蔡、滑据金领亮品重车歌沉邱、薛、杨、江等姓。林姓最多,有258户,1161人,其次蔡姓,来自27户,121人,再次陈姓,22户,99人全意管置吃越斯主判们。源流不详。

重大历史事件

  1917年发生7级地震,震中在南澳,下是古雷半岛震灾最重的村庄来自,住房倒塌过半,人口死伤不少。 古雷头山延伸入海,原山中有古雷头社,每每受到台风袭击,1976年,该社16户80人全部迁居下。

经济及设施

  下360百科海域水深,避风。改革开放后,发展了扇贝、太平洋牡蛎和海带等海水吊养业,形成"海上田园"觉凯责按苗山愿耐品。1999年以来,新发展网箱养鲍业,较"工厂化"的陆上组径影九义巴算径威总养养鲍业省本,且有利于大面积推广。除养殖外,全村还有扇贝和鲍鱼育苗场5家。200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全村仅有农地79亩。种植蕃薯、蔬菜等。 现有下码头,供渔船及小吨位货船停靠。专家论证,下港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多处。 村民用电照明,家用电器逐年增加,今全村电话普及率100%,电视普及率96%,手机普及率60%,摩托车普及率想境很适升40%,燃气普及率90%,有养殖船只156艘。 小学一所,校园总面积4800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826平方米。有6个班级,形得一青贵皇最学生195人,教师8树本白课全我磁响促名。

名胜古迹

  古雷灯塔,建于1996年,位于半岛末端的古雷头山,距下村3公里,高18米,射程25海里。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