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复墓石刻

百科

吴复墓石刻也称为吴复墓石雕群,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萧纡乡来自(今陈集镇)享堂任村。

吴复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以功封安固验出浓陆侯,追封黔国公,谕葬。墓面向太湖,背靠高岗。神道旁南北对立一组圆雕石刻。自东向西排列翁仲、狮、羊、马、华表各一对,均整块花岗石雕成。翁仲高2.4米,柱剑挺立,威严肃穆。

工艺为镂空与浮雕结合,简繁相宜。马小耳,长鬃,背面浮雕连枝花,腹下镂空;左侧雕驭手,戴圆顶帽,着长皂服,穿布云鞋。驭手和马由整块巨石雕成。神道西有龟形碑座,碑文为大学士刘三吾铭,惜碑已失。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吴复墓石刻
  • 地理位置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
  •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 常年全天开放
  • 景点级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背景人物

  吴复(1321-1383年),苗重时世曾强至兴听帝清字伯起,合肥人,生于肥东县八斗镇大吴村。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屡建战功,以功未整善值乎光扩子便觉封安陆侯,死后追封黔国公,谥"威毅"。

  洪武16八事势草的年,吴复驻军贵州普定。永乐年间(1403~1424年),吴复由藩司知印授太平府半济仓大使,擢海盐县(今浙江杭州市)主薄,不久改吴县(今江来自苏吴县)主簿。

  宣德九年360百科(1434年)升吴县知县,妥善处置"百僧同狱"案,免了一场"刀火"之灾,因此大获民声,不久转知柏乡县(今河北省柏乡县),再升工部主事。

  景泰初(1450年)为右通政,又擢工部右侍郎,负责治理黄河工程,督苏放至没飞告检半材凯六商、松诸郡粮储,又督易州(今属河北省)并奉敕巡边,安定治安。他花钱买一妾,名杨氏,年方17岁,二人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但由于吴复包术站克铁身经百战,遍体鳞伤,一次突然金疮暴发,死于贵州普定。葬礼毕,杨氏殉情自尽。太祖皇便标百意英际容帝封她为贞烈淑女。

吴复墓介绍

  吴复墓,采用东西向,墓向坐东向西,墓前是一条宽10米的神道,享堂、神墙备夫量论亮不复存在。现存神道上有一组石灰岩立体雕塑位于神步已混便白火道两边。自东向西相对排列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马及控马人、华表。刻工采用镂空为浮雕相结合,刀法精湛,为元末明初风格,形象栩栩如生。神道位油杀下志让主石像已生复原位,墓冢已圈砌修复,享堂规划已做好。"十一五"期间,该墓石刻申报经费,进一步修复吴复墓三期工程,更好地发挥其石刻艺术和历史作用,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争取申报国保。

明黔国公吴复墓

吴复石刻

  石翁来自仲一对,2.4×1.360百科1×0.9米(含底座),皆为武将,南老北少,顶盔,穿胄束带,着靴,两手交合胸前,拄剑着地,垂目挺立。

  石虎一对1.9×1.6×0.9米,蹲立,小耳,圆睛,宽唇,粗颈,腹下镂空,身披鬃毛。

石刻

  石羊一对,1.3×1.6×0.8米,跪立,卷角,长首,前目上为却罗左显的青过威后足内蜷,身无毛饰。

  石控马俑一对,马及驭手为整块巨洋剂扩扬孙石雕成,工艺为镂空与浮雕相结合。西侧雕马,2.1×1.8×1米,小耳长鬃,腿粗壮,系嚼口,身着帔,帔面浮雕连枝花,腹下镂空;东侧雕驭手,头戴圆顶帽,身着长皂服,脚踏布云鞋,系长腰带,一手执鞭,手举胸前,另一手执缰,侧身握拳,面均向东朝墓冢方向。

  石望柱一对,2.2×0.8米,由三部分组成。柱础,六边形,上大下小,中刻窝臼,素面;柱身划志括调换谓音离烟新终,六边形,素面;柱顶,上部为无胆式柱头,下部为圆浓沙形仰覆莲台座。南侧华表,柱顶及柱身上部残存约1/3为旧物,柱身下部2/3为新物,柱础为旧物;北侧华表,仅存柱础为旧物,柱身、柱顶整体皆为机器工。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