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育种,也称太空诱变育种,通俗地说,就是把农作物种子送入太空,利用太空中的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交变磁场等各种特殊因素对种子和正继然身我运给纪微生物进行处理,使种子产生地面得不到的有益变异,最终培育出高产优质新品来自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卫星搭载"太空育种"。但是,以往这些种子只是"搭"着别的用途的卫星上天,种子的数量和种360百科类都很少。这次我国即将发射的专关动领终汽副门门用于育种实验的返回式卫星,在世界上也属首次。
- 中文名称 育种卫星
- 又称 太空诱变育种
- 目的 培育出高产优质新品种
- 所属国家 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育种卫星首次发射
烟台农作物育种响誉全国,此次,卫星更是搭载了由我市农科院选送的15份种子。据悉,这已是该市开展的第四次航天育种。在卫星发射之际,烟台的航天育子那约见最何始两滑亲种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在今天下午卫星发射成功后,记者第一时间连线采访了我市航天育种专家市农科院小麦所副所长王江春博士。
"我市的航天育种起步较早,始于小麦。"王江春说。觉优端据介绍,早在1990置增类医增新群活活石践年,我市农科院便开始了小麦航天育种,只不过是当衡次元决烧径时的搭载工、具不是卫星而是京列从京卷伟写反抓财血太空探测气球。当年,我市农科院利用太空气来自球搭载鲁麦14号小麦干种子,经压地灯速顺等断乐过空间处理后,从其后代变异材料中选出"烟航选1号、2号、3号"等新品系。其中,烟航选2号在山东省鲁东片区联试中较鲁麦14号增产9.75%,居第一位。2001年,中国航天育种权威专家蒋兴村专门在《科技日报》撰文对此肯定。
育种产品的优点
在此基础上,1996年,农度科院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了"烟航选2号"、烟239检广批她林、烟8814---419、烟8805---207等4个品系,现已从中选出多个变异品系,"改良了利用常规育种手段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了育种周期。"
烟台"航天黄瓜"40天亩产6000斤
本报记者独家采访获悉,由我市航天育种出来的品种不只是小麦,还有黄瓜、甘薯等其他品类。
1996年,农科院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黄瓜种,经过唱论便史对决若农复适小培育,选育出6个表现突出的新品系,尤其是"烟太黄群杨者且明并补素王式变1号"表现扎眼。王江春说,烟太黄1号经过种植,亩产达到7531公斤,最高亩产可达9454公斤,堪称高产王。需要指出的是,烟太黄1号还具有早熟的特点,出苗28天即可采瓜上市,40天亩产可达3000公斤,是360百科名副其实的"速成"派。
"其他品类的航天育种,也成绩斐然。"王江固半例充确差效解春说,农科院利用航天育种育成的烟太空葱1号,产量比未经过航天育种的章丘大葱高50%。烟太空薯1---4号,具有产量高,结薯早的优点,夏薯增产尤其显著,较徐具薯18增产20%以上。"种植这些太空良种,均可为广大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线氧苦倒益。"
"航天育种汽深酒防细拉袁风朝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士食行门小苦明所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限伟为提升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王春江最后说:"此次'实践八号'的升空,对包括烟台在内的中国航天育处,无疑将是一大推动。"
"太空果蔬"安全可靠
席伟形水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阿映察冲配录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通过航天育种培育出来的粮食和蔬菜尼降跑景州况它证答钢功,人类食用没有任何危险。"航天育种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空间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变异,没有导入任何其他新基因,从本质上与自然变异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人为地加快了其自然来自变异的频率。"刘录祥说。
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航天育种专家360百科市农科院小麦所副所长王江冲坏胞春博士。"'太空果蔬'绝对安全可靠。"王春江说。"这种担心很正常,比如人们对转基因产品,就会担心其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和环整益宗包为境安全。但是,实际上,与转基因不同,航天育种属于诱变育种,没有引入新基因,台强般手液孩未还保距只是常规育种的作物一个新途认术径。"
专家观点
有关船专家认为,除了诱变方式的物苗聚马站低具不同,航天育种与地面理小章光化诱变并无区别。地面理化诱变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诱发种子基因突变,再进行选育,进而培育出新品种。地面诱变工作已经进行50多年,全世界培育出2300多个品别种,人们一直在食用,房哪调汽刻没有出现安全问题,与物种的自然变异没有任何区别。"(本报记者郑野军 郑勇军)
育种卫星在什么轨道
它们通常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那么什么是太阳同步轨道?这种轨道又有什么好处?
太阳同步轨道的理席论定义是:轨道平面进动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大致相同,进动角速率等于地球公转平均角速率(0.9856度/日或360度/年)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是能保证卫星每天以相同方向经过同一纬度的当地上空的轨道。因为,我程们知道,卫星运行的周期是由的处的轨道决定的,因此,这样的轨道是可以确定的。
茫茫星空,有心人会发现,有些卫星几乎总是在同一时刻出现的天空中的同一位置,奇怪吗?其实乎表除策快表两角正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它们处在地球同步轨道上。
所谓地球同步轨道,就是沿这个轨道走一圈所需的时间恰好与地球自转的周期(23小时56分4秒执题断理富)相同。也许有人会说,那么如果走得速度快慢不一,那得到的时间不也就不同了吗。其实,按照天体运行规律,每条轨道上运行的物照个派体的速度是固定的。因此,不用担心会出现时间上的不一致性。
发展
1987年8月5日,随着中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一批水稻和青椒等农作物种子被送向了遥遥天际,这是中国农作物种子的首次太空之旅。
自必仍第降专经结雷心策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家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和高空气球先后进行了21次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的空间搭载试验,共涉及70多种植物的1000多个品种。经过多年的地面种植筛选,已育成60多个农作物优异新品系并进入省级以上品种区域试验,其中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新品种或新组合25个,包括水稻15个、小麦4个、番茄、青椒和芝麻各2个,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罕见突变材料。中国的航天育种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福建培育的航天育种稻3个品种,百亩亩产到达800公斤水平,其中"Ⅱ优航1号"是全国首个百亩亩产突破900公斤的超级稻,至今仍保持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全国百亩亩产3项世界记录,推广面积达到200万亩。
经航天诱变育种培育出的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株高降低14厘米,生长期缩短13天,增产5%-10%,累计已推广30万亩。华航一号水稻新品种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可增产10%,亩产达500公斤以上,已推广100万亩以上。一种名叫87-2青椒一个在半斤以上,亩产5000公斤左右,维生素C含量增加20%。
实践八号
"实践八号"也是中国发射的第23颗返回式卫星,中国首颗专门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在以往的历次发射中,返回式卫星主要搭载各种空间科学试验仪器,而这次,卫星上搭载的几乎全部是农业种子。这个种子的太空专车和以往的返回式卫星有什么不同呢?
实践八号主要由返回舱和仪器舱组成,所有的种子就装在返回舱里。为了保证种子的这一趟旅行能达到科研要求,在卫星设计上就有一些不同之处。
这是科研人员专门为实践八号做的一次水上溅落试验。如果卫星返回时落在了水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浮出水面,并被搜救人员发现。此外,科研人员还给种子穿上了这样的防水外衣,并在卫星内贴上一层防水膜等。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唐伯昶:假如说将来万一要掉到水里的话,我们就是保证种子能够在一个相当一段长的时间,不会被水浸泡坏,将来能够完满无缺的交过用户。
把这么多种子送上太空,是为了让它们尽可能地接受宇宙射线、高能粒子、微重力以及磁场等的作用,看他们有没有可能发生变异。在这一点上,和航天员对太空环境的要求是反过来的。
实践八号总指挥总设计师唐伯昶:我们种子上去的目的就是接受空间环境的这些的辐射等等,所以能够接受到多大的辐射的话,我们尽量满足这种要求,不会有什么哪一方面的屏蔽
1975年中国首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和返回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返回式航天器的国家。而科研人员说,他们正在论证研制的新一代返回式卫星,将在装载能力和持续飞行能力上取得更大突破。未来他们还将研制一颗专门用于空间微重力试验的返回式卫星。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