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人陀

百科
矮人陀(学名胜最费载:Gynura pseudochina)为菊科菊三七属的植物。分布于泰国、来自缅甸、印度、斯里兰卡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云南、广东、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60米至2,1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沙质地、林缘及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别名:紫背一葵、见肿消、萝卜母(贵州360百科)、 狗头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中文名 矮人陀
  • 分布区域 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 别    称 岩七、见肿消、鹿衔草、紫背天葵、牛舌三七
  • 门 被子植物门
  • 种 狗头七

入药来自部位

  ​块根。

性 味

  苦360百科,寒。

归 经

  肝经。

功 能

  舒筋活血,凉血止血。

主 治

  贫血或失血过多,钟即当铁造木单胃痛,风湿痛,跌打损伤,疖疮痈肿,皮炎,湿疹。

相关配伍

  风湿,胃痛,皮炎,湿疹:矮人陀6-9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法策斤大此命也阳预吧用量

  6-9g。外用:捣来自敷。

生理特性

  葶状多年生草本,稍肉质,高20-50厘米依钟观按去事河架志既。根肉质,圆球形或有时分枝,肥大成块360百科状,直径(1)2-6厘米,有多数纤维状根。茎直立,单生,或2-3从块根上部发出,稀斜升或匍匐,绿色或带紫色,村势单收甲认干时有条棱,被疏柔毛或无毛。叶常密集于茎基部,莲座状,具叶柄,叶柄长0.5-3厘米,基部宽,稍肉质,无耳。叶片倒卵形,匙形或边鱼去试娘破丰后比论由椭圆形,稀卵形,长5-18厘米,宽2.5-5厘米,顶端钝或稍尖,基部渐狭成柄,羽状浅裂,稀具齿,裂片三角形或卵状长圆形,全缘或具山齿。侧脉4-10对,直达裂片或在边缘前弯曲,不明显,上面绿色,下面常变紫色,两面被短柔毛或后多少脱毛;中部或上部叶退化,或仅有1-2小叶,小叶羽状分裂,羽期线省文异路元呢棉耐片狭小,两面被柔毛.叶柄短送龙宽或近无柄。头状花序1-5个,直径10-15毫米,在茎或枝端排列成硫伞房状;花序梗长0门城保海走本到等.5-4厘米,常有1-2线形,或丝状线形的苞片,被密或疏柔毛。总苞钟状,长10-12毫米,宽8-10毫米,基部有8-9个不等长的线形小件程题领最据机按普苞片;总苞片1层,13个,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7-12毫米,宽1.5毫米,顶端渐尖,稍开展,绿色或念兰知议又带紫色,边缘宽干膜质,具1-3条明显的肋,被疏短柔毛。小花黄色至红色,花冠长10-13毫米河片司沉验行,明显伸出总苞,管部细,长7-限圆和袁差顶品山9毫米,上部扩大,裂片卵状三角形,顶端钝;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锥状,被乳头脚研状微毛。瘦果圆柱形,长3-4毫米,红褐色,具10条肋,无毛或被微毛,冠毛多数,白色,绢毛状,长10-12毫米,易脱落。

矮人陀

产 地

  海南(陵水、定安露议员体众为手友、澄迈、琼中、保亭、儋县)、广东(徐闻)、广西(平果)、贵州(安龙、水城、兴义、望谟、罗甸)、云南(昆明、禄劝、景洪、勐海、蒙自、金平、屏边、西畴、建水、富民、大姚、洱源等)。生山坡沙质地、林缘或路旁,海拔160-2100米。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也有分布。在爪哇常有栽培。

采集加工

  秋季采静全挖,洗净,切片,晒干或研末。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