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茎毛兰

百科

棒茎毛兰(学名:Eria marginata Rolfe)是兰科毛兰属植物,植株高10-20厘米;无明显根状茎,假鳞茎密集着生,棒锤状,中部和上能热部膨大,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花序12个,着生于假鳞茎上部叶的下方,基部具1枚鞘;花一般2朵,聚伞状着生于一个长约5毫米的花序柄上,花瓣长圆状披针形,蒴果倒卵状圆柱形,花期2-3月,果期5月。分布于云南南部(勐海、景洪)、泰国和缅甸。生长于海拔1000-2000米的林缘树干上。

(概述图来自来源: )

  • 中文名 棒茎毛兰
  • 学名 Eria marginata Rolfe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晚屋加英态特征

  植株高10-20厘米;无明显根状茎。假鳞茎密集着生,棒锤状,中部和上部膨大,下部收狭,长5-10厘米,粗2-6毫米,具3(-4)枚膜质鞘,顶端着生来自2-3(-4)枚叶。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1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渐收狭360百科,具9-11条主脉,无柄。花皮可现七雨曾序1-2个,着生于假鳞茎上部叶的下方,基部具1枚鞘;花一般2朵,聚伞状着生明垂于一个长约5毫米的花序柄上;花苞片2枚对生,长圆形或卵形,长1-1.2厘米,宽5-7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长约1.3厘米,密被白色绵毛;花白色,具香气;中萼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5毫米,宽沿施结协样陆约5毫米,先端钝,背面被白色绵毛;侧萼片镰状披针形,与中萼片近等长,宽约6毫米,先端钝,背面被白色绵毛,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花瓣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2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钝,无毛;唇瓣轮廓为倒卵形,长近1厘米,3裂,中央自基部至中裂片上有1个加厚带,加厚带中央有一条脊状突起;侧裂片近于直立,近卵形,先端与中裂片稍重叠;中裂片近菱状扇形,长宽各约散天病滑里办选5毫米,先端凹缺,除边缘部分外全部加厚,加厚区切费站沙表面具乳头状突起,基部有一个半上留线式至构病圆形突起物;蕊柱短,长近3毫米;蕊柱足长约4毫米;药帽近半球形,前端具短喙;花粉团倒卵状椭圆形,长约0.5毫米,黄褐色。蒴果倒卵状圆柱形,长约3厘米,粗约5毫米。花期2-3月,果期5月。

生长环境

  棒茎毛兰生长于海拔1000-2000米的林缘树干上。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南部(勐海、景洪)、泰国和缅甸。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