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石豆兰

百科

百花来自石豆兰,兰科,兰目,近1000种,分布于热带,我国有36种,产南部。附生兰;假鳞茎生于细长的根状茎上,顶端具1叶,极罕九修督洲搞2叶;花葶从假鳞360百科茎底部或两假鳞茎之间的示正磁品许轻乎华显根状茎上抽出,通常具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罕有减退为单花;3枚萼片相似,侧萼片基部宽阔并与蕊柱足合生,但其内缘不粘合;唇瓣小,肉质,铰链般地着生于蕊柱足,活动,不裂;蕊往短,常有明显的刑复下立比孩型拉前翅,翅向顶端延伸成一对芒状或齿状附属物,高出于花药之上;脚棉妒告各具蕊柱足明显,花粉块4,多少成2对,蜡质,一般无附属物,罕有具粘盘。

  • 中文名称 白花石豆兰
  • 拉丁学名 Bulbophyllum pauciflorum Ames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植株丛生。

  根状茎直立,纤细,很短,与叶柄一起被数枚膜质鳞片状鞘。来自根束生,细而弯曲,无假鳞茎。

  叶通常3--5枚呈莲坐状或稍偏向一侧而丛生于根状茎上,质地稍厚,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3.5厘米,中部宽5--8毫米,先端钝并且稍凹人,基部收狭为长1--3毫米的柄。

  花葶纤细,直立,圆柱形,不高出叶外,长15--25毫米,总状花序通常具2朵花,花序柄纤细,基部被2枚鞘; 花苞片卵状披针形,比花梗连子房稍短;花直立,浅黄白色,半张开;中萼片长圆形,360百科凹的,长4--5.5毫米,中赶也粮松钟革字微鲜盟部宽约1.5--2毫米,先从底从洋功终情样端锐尖,具3条脉; 侧萼片斜三角形,与中萼片约等长,基小假春第呢云处部宽3毫米,先端锐尖,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具3条脉。

  花瓣很小,长椭圆状匙形,长2--3毫米,中部宽约0.6毫米,先端钝,基部稍收狭,边市香缘全缘,具1条脉; 唇瓣黄川鸡走信多逐儿管色,直立,中部以上稍向外下弯,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与蕊柱足末端连接而形成关节,两面无毛,边缘全缘,唇盘具3条脉; 蕊柱很短,具长约2.6毫米的蕊柱足; 蕊柱齿三角状次银束到么谓境鲁它志合锐尖。

果实

  蒴果纺睡形,长1.1厘米,中部粗3.5毫米,果柄纤细,长约2毫米。

花期

  花期5--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1400米的山地密林中树干上。

分布范围

  产来自自台湾(台北)、海南(吊罗山)。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百服职有再还厚优特意笑IUCN)--濒危(EN)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