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齿臭茉莉

百科

灌木,高1-1.5(-2)米;小枝幼时近四棱形,后变近圆形,皮孔不明显,被短柔毛。产贡山、德钦、麻栗坡、西畴、广南等地,海拔1200-2800米的沟边杂木林或路边。我国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等省也有。

  • 中文名称 尖齿臭茉莉
  • 拉丁学名 Clerodendrum lindleyi Decne. ex Planch.
  • 别称 臭茉莉,臭牡丹,鬼点火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灌木,高0.5-3米;幼枝近四棱形,老枝近圆形,皮孔不显,被短柔毛。

 采呀候绿表混点套绍亮 叶片纸质,宽卵形或心形,表面散生短柔毛,背面有短柔毛,沿脉较 密,基部脉腋有数个盘状腺体,叶缘有不规则锯齿或波状齿;叶柄长2-11厘米,被短柔毛。

尖齿臭茉莉

  伞房状聚伞花序密集,顶生,花序梗被短柔毛;苞片多,披针形,长2.5-4厘米,被短柔毛、腺点和少数盘状腺体;花萼钟状,长1-1.5厘米,密被柔毛和少数盘状腺体,萼齿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花冠管长2-3厘米,裂片倒卵形,长5-7毫米;雄蕊与花柱伸出花冠外,花柱长于雄蕊。

  核果近球形,径5-6毫来自米,成熟时蓝黑色,大半被紫红360百科色增大的宿萼所包。

  花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山坡、沟边、杂木林或路边。

分布范围

  产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模式标本引自中国庭园。

本种提示

  本种与臭牡丹Cl. bun来自gei Steud. 外形极近似,惟后者叶片被毛较少或仅脉上疏被短柔毛,萼齿三角形或狭三角形,裂片长不超过3-4毫米,分布偏北可以区别。过去学者以苞片早落或宿存,花柱的长或短于雄蕊作为区分两种的主要特点,根据我们看到的大量标本,这两性状并不稳定,而且花柱与雄蕊的长短,往往在花期中多变化,因为两种分布均较广,从分布上看产于北方或南方的区别较清楚,但华东、中南和西南(四川除外)尚存在过渡类型。

主要价值

  药用根、叶或全株,治妇女月经不调、风湿骨痛、骨折、中耳炎、毒疮、湿疹。

  【苗药】臭梧桐:根状茎治疗消化不良,疳积;叶用于腰骨痛《桂药编》。

  【壮药】安偏:根功用同苗族《桂药编》。

  全株:苦、辛,平。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痛,中耳炎,跌打损伤。

  ◇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臭茉莉Clerodendrum chinensis var.simplex(Moldenke)S.L.Chen的干燥茎或根。全年均360百科可采收,除去叶及嫩枝,洗净,趁鲜时切片或段,干燥。

  【性状】:本品为类圆形的片或段,稍有棱或槽沟,长1~3cm,直径0.8~3cm。外皮薄,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圆形小皮孔直径0.5~1.5 mm;质硬,不易折断,断促失掉厂鱼面木部类白色或浅灰黄色,中央古缺渐乎保具类白色的髓部或中空乎者板。根的皮部稍厚,粗向视糙,外表黄褐色,无髓。气微,味微涩。

  【鉴别】:本晶茎横切面;木栓层为3~6列细胞,含黄棕色物,被蜡质层。外皮层为1~3列石细

  胞,类方形,直径40~70um,断续排列成环,含草酸钙方晶或棱晶;皮层多列细胞角质增厚。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杆难音。木质部射线宽1~2列细吧体富笑燃了七坚较硫散胞,呈径向延长;导管单个或2~4个相聚,直径约至140um;木纤维发达。偶见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或小方晶

  根横切面:皮部无厚角细胞,无中柱鞘纤维束。

  村检染宽艺额架矛【炮制】:洗净,切片或段,干燥。

  【性味与归经】:微苦、涩,平。归肝、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骨痛,腰腿痛,脚气水肿,痔疮、脱肛,皮肤瘙痒。

  【用法与用量】: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

  【别名】到源结:臭矢茉莉、尖齿臭茉莉、大髻婆山茉莉、过墙风。

语虽川金  本品为常用中草药,受换带问树生鲁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半岁普片》。具祛风除湿、活血消歌相修本肿之功效,用于"洗疥癣风肿"。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既整华深投试督次南祖她臭茉莉Clerodendrum chinensis var.simplex(Moldenke)S.L. Chen、【Clerodendron philippinum Schauer Var.simplex Moldenke(C.fragrans auct.non.Vent.)】毫补令粉秋吸:

  【性状】:以段块大小均匀、质坚结、不坏持客科然没带地上茎者为佳。

  【成分】:臭茉莉茎所含成分与根类同,根的石油醚及三氯甲烷提取物含蜂花烷(triaeontane)、a-朝乱吃香树脂素(a-amyrin)、颓桐甾醇(clerosterol)、 (24S)-乙基胆甾-5,22,25-三烯-3β-醇【(24S)-ethylcholesta-5,22,25-tfiene-3β-ol】:、β-谷甾醇及β-D-葡萄糖苷。

  【鉴别】:为本晶横切面显微特征。

  【用法与用量】:鲜叶煎水洗可治皮肤瘙痒,疥疮疱疹。

  【品种情况】: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0种,中国约有34种、6个变种。臭茉莉原定名为C.fragrans auct.non.Vent.和Clerodendron philippinum Schauer var.simplex Moldenke,还有变种尖齿臭茉莉C.lindleyi Decne.ex Planch.和原变种重瓣臭茉莉C.philippinum Schauer Var.philippinum。重瓣臭茉莉花为重瓣,花冠筒较短,管长1~1.5cm。均有相同功效。

  【附】:臭茉莉叶含高山黄芩素(scutellarein)、高山黄芩苷(scutellarin),6-甲基高山黄芩素(6-methylscutellarein,hispidulin,dinatin)、6-甲基高山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hispidulin-7-O-β-D-glucuronide)、6-羟基木犀草素(6-hydroxyluteolin)。

尖齿臭茉莉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