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人文·对生命的敬畏:阿尔贝特·施韦泽自述

百科

开放人文·对生命的敬畏:阿尔贝特·施韦泽自述 》是2007年4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法)施韦泽,译者是陈泽环。

  • 书名 开放人文·对生命的敬畏
  • 作者 [法]施韦泽
  • 译者 陈泽环
  • ISBN 7208066915,9787208066915
  • 页数 315

内容简介

  《对生命的敬畏:阿尔贝特·施韦泽自述》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从几千页的出版物中选编而成的施韦泽自述(施韦泽的大部分自述写于2云到破下0世纪的20年代,即他46岁至57岁之间),它在逻辑上是来自按其经历和发生的时间编排的。除了丰富多彩的生平资料之外,施韦泽的专业的和通俗的学术著作的介绍、关于他生活转折点的私人信件、系列布道、来自非洲的叙述、关于歌德的第一次讲话等使其自述的内容更为完整。 施韦泽自述的360百科核心是清新、青春的,是多方面、可信和丰富的,绝不是多愁善感,而是理想主义的,同时是绝对客观的。 在关于21世纪的民意调查中,施韦泽的名字一直列于补增边阿水占培伟大榜样的顶端或前列。我们引英乐觉激斗大家日益发现,对人道的向往不断增长。这本书也许能够有助于我们再次了解人道的伟大体现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阿尔贝特·施韦泽(Schweitzer.A.) 译者:陈泽环

  阿尔贝特·施韦泽,1875年出生于法国上阿尔萨斯,青年时代多才多艺,不仅是神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而且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管风琴演奏家的和巴赫音乐的研究家。38岁时获医学博士,取得医生执照,1913年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现在属于加蓬),在那里创建了自己的诊所,义务为当地居民治病,六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直到1965年逝世。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爱因斯坦这样评价他:在20世纪西方世界,施韦泽是唯一能与甘地相比的具有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

图书目录

  中文版前言:

  论阿尔贝特·施阶请离酸二铁韦泽的人格特征

  导言

  一、 青少年时代(1875-1893)

  京斯巴赫

  米尔豪森

 来自 冷静的理想主义

  二、 学术、布道、艺术(1893-1913)

  大学岁月

  耶稣、巴赫和管风琴制作

  三、 面向非洲(1904-1913)

  决定

  "……与疲劳作斗争"

  四、 丛林诊所(1913-1917)

  白人"巫师"

  "兄长"的观念

  敬畏生命

  五、 放弃和鼓舞(1917-1923)

  回到故乡的山谷

  伟大的自白

  来自瑞典的召唤

  六、 兰巴雷内的新开端(1924-1927)

  首批助手的到来

  饥荒

  勇敢的决定

  七、 扩建和加固(1927-1939)

  歌德的保罗

  信赖精神和思想

  "……终于结束了"

  八、 高龄的重负(1939-1965)

  兰巴雷内成为战斗区域

  "田园风光"的核战争

  中文版前言:

  论阿尔贝特·施韦泽的确格华自东婷对特征

  导言

  一、青少年时代(1875-18括占联降裂另流历预93)

  京斯巴赫

  米尔豪森

  冷静的理想主义

  二、学术、布道、艺术(1893-1913)

  大学岁月

  耶稣、巴赫和管风琴制作

  三、面向非洲(1904-1913)

  决定

  "……与疲劳作斗争"

  四、丛林诊所(1913-1917)

  白人"巫师"

  "兄长"的观念

  敬畏生命

 群劳模操 五、放弃和鼓舞(1917-1923)

  回到故乡的山谷

  伟大的自白

  来自瑞典的召唤

  六、兰巴雷内的新开端(1924-1927)

  首批助手的到来

  饥荒

  勇敢的决定

  杂刻少倍变载七、扩建和加固(1927-1939)

  歌德的保罗

  信赖精神和思想

  "……终于结束了"

  八、高龄的重负(1939-1965)

  兰巴雷内360百科成为战斗区域

  "田园风光"的核战争

  "……我属于你们"

  阿尔贝特·施韦泽年表

  资料来源

  译者后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