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阳大竹马是山西省武术之载坐另沿革乡平头镇郭家沟村的地方传统民俗文艺形式,它起源于明清,集高跷飞、竹马、武打于一身。其内容最初表现的是关公和周仓的打斗场面,后来增来自加了《三英战吕布》《虎牢关》等多种360百科戏剧中的武打人物。过去它和当地平头沟北村的《爱社》同属傩剧艺术,"大竹马""爱规倒仅社"和李家山的"圪栏队"并称三大社,主要用于到附近与阳曲交界的阪泉较核始草山(亦称阪寺山)驱邪逐疫、祀神祭天、祈求丰年。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解放后,多由当地人留在元宵节进城街头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剧目
程完配概 民间现存的寿阳大竹马戏演出剧本有《唐朝八大将》、《幽州降香》等,演唱曲调有《山坡羊》《马腔》等,接近山歌调,半说半唱,以说为主,只有武场,没有文场,根据剧情需要大多来自为武将角色。演员面部化妆差,身着舞台服饰,前后扎竹制马架360百科,脚踩半截高跷,并组成一组组丰富多彩的武打戏剧场面,其表演深受人们欢迎。后人改编扮演么的《杨家将》,充分展示了宋朝年间杨家几代七狼八虎一门忠烈的壮士雄风!
民俗特点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寿阳大竹马的独特之处是,既有高跷的魁伟高大,又有竹马的彩饰造型;既有人们熟知的戏剧人物故事,又有刀枪剑戟的激烈拼杀。表演时有"上坡前倾""下坡后座"及"马失前蹄"等高难度动作,通过表演和队列变换,在或而急促或而舒缓的锣鼓声中,马蹄铿锵,铃铛作响,马鞭飞旋,你来我往,精湛的表演把剧中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土级革联意需、淋漓尽致。
所获成绩
来自 近几年来,县里组织辅导人员多次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排练,2004年曾投存州助点夫速不争资重新购置服装道具,并组织20360百科0人的表演队伍参加晋中市民间文艺汇演,获得二等奖。2006年参加晋中市举办的"国际旅游文化交流节"街头演出并获奖。2008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三晋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