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江火把花(学名:Colquhounia compta)为唇形科火把花属下的一个种。灌木,高1-2米,直立,多分枝。幼枝近圆柱形,初时密被由单毛及星毛混合组成的灰色短绒毛,老熟时近于无毛,此时皮层纵裂脱落。
- 中文名称 金江火把花
- 拉丁学名 Colquhounia compta W. W. Smith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整体
灌木,高1-2米,直立,多分枝。
枝叶
幼枝近圆柱形,初时密被由单毛及星毛混合组成的灰色短绒毛,老熟时近于无毛,此时皮层纵裂脱落。

叶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通常长4-5厘米,宽2.5-3厘米,但在幼枝上部及短枝上者变小很多,先端近锐尖,基部截形,圆形至心形,边缘具小圆齿,坚纸质,上面绿来自色,具皱纹,被由单毛及星状毛混生的绒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侧脉4-6对,上面凹陷,下面隆起;叶柄长1.5-2厘米,有时短枝上的叶附积固柄短很多,被绒毛。
花
聚伞花序腋生,少花,具梗,常常在具小叶的短枝上组成簇状或头状花序;苞片线形,被短绒毛。

花萼管状钟形,长7毫米,外被星状短绒毛,内面除萼齿被短柔毛外余部无毛,脉不明显,齿5,长三角形,360百科先端短渐尖。花冠暗灰红色,长达2.5厘米,外面在上部被微柔毛,内面在冠筒有鳞粗状毛,冠筒长1.6厘米,喉部略增大,下部渐狭,冠檐二唇形,上唇椭圆形,先端圆形,全缘,下唇3裂,裂片近相等,中裂片先端微缺。雄蕊4,不伸出,前对较长,花丝丝状,被微柔毛,插生于花冠喉部,花药边菜毛星系门含卵圆形,2室,室极叉开,贯通。
花柱丝状,先端不相等2浅裂吸块。花盘平顶,边缘波状。子房无毛,略具翅。花期9月。

生长环境
生于金沙江及澜沧江河谷开旷地干旱灌丛中,海拔1800-2100米。
分布范围
产云南西北部;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维西贡山间。
原变种及变种的分布规律与马鞭草科的石梓属Gmelina.豆腐柴属Premna及本科的素粒表振静甲少铃子香属Chelono组psis的某些种颇多相似,其分布区的形成历史可能与金沙江及澜沧江的河流袭夺历史有关。
变种
沧江变种
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萼齿狭尖,三角状锥形;花大,长3(3.5来自)厘米,深粉红色,上唇有浅凹,下唇中裂片较侧裂片稍长。
产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生于河谷360百科开旷地干旱灌丛中,海拔2000特谓装顺钟异鲁办许较-211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维西贡山间。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