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把依"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器。在来自长一尺半左右的扁圆木棍上,用铁皮护住上端,并镶有两个铁环。击奏时,右手持把,将上端有节奏地碰击右肩和前后摇动,铁环随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持"萨把依"的这种民间舞蹈,称为"萨把依舞",也叫铁环舞。它产生并流行于南疆喀妈激统甲怎随什一带,属于男性舞蹈。
- 中文名 萨把依舞
- 民 族 维吾尔族
- 性 质 舞蹈
- 乐 器 萨把依
简介
劳动人民多在喜庆佳节的欢乐场合里,手持萨把依载歌载舞,尤拉其在群情激昂的高潮中,表演者在场中央以各种姿态摇动铁环,打着不同的节奏欢快舞蹈,加之围观者高呼“凯那……”助兴,使欢乐气氛更加热烈。?
萨把依一般用的是“三步一抬”、垫步、进退步或“单腿跪蹲”等步伐,在情绪高涨的场合里表演。节奏和动作都很快,因此要求动作干净利落,节奏准确。
萨把依
萨巴依 ,1616-1911出自清代。长57.8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黑色羊角制作,上置铁环,现代则用硬木制作。演奏时,右手执其下端,上下、前后摇动或碰击左手、双肩等部位,使其发出声响。用于维吾尔族歌舞表来自演。
制作萨巴依形制结构旧时萨巴依多用山羊角制成,在羊角的中部缀着一个大铁圈,并在大铁圈上串以五六个小铁圈。演奏时,右手执羊角下端,靠上下、艺同延前后摇动或拍肩,使铁环撞击羊角而发实甲乎欢坐她女音。 现代萨巴依,多用檀木制作,将两根长50厘米的檀木棒并排联成一体,上面缀着两个用铅丝拧成的直径11厘米的大铁圈,在每个大铁圈中还套着8~10个小铁圈。在大铁圈碰棒处镶有铁皮,以保护木棒,并且使音响清脆明亮。制作萨巴依,应选用干燥、不糟朽和无虫蛀的檀木,木棒外表应圆滑适度,涂漆光亮,色调浓重,铁环拧合紧密,缀环牢固,发音以清脆响亮者为佳。?
演奏方法
萨巴依演奏方法演奏时,右手持木棒的下端摇震或碰击左手、双肩等部位,使大铁圈撞击木棒而发音,小铁圈也随之发出有节奏的音响。
手握木棍下部,用手360百科腕与手臂的抛力,有节奏地摇动木柄,使铁环碰击木棍,发出金属“撒撒”声。《萨巴依舞》(汉族称“铁环舞”)就是舞者手持萨巴依表演的一种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演奏场合
萨巴依20世纪50年代后,用于民此苏左理蒸当间歌舞伴奏。 在民间,萨巴依多数为演唱《麦昔列普》让伴奏,增添热烈气氛。以往,有些在生活上遭受苦难的人或者是厌世不平者,披散须发,手执萨巴依在坟园、荒地,悲愤歌唱,以抒发能痛助掉苦之情。也有的乞讨者,坐在路旁,手执萨巴依画局问消帮,唱着《麦昔列普》向人乞讨。另外,它也是用作为病人“驱邪”治病的乐器之一。
评论留言